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文化娱乐
什么样的文化新闻能上央视
2019-11-26 09:17 来源: 南湖晚报 撰文 N晚报记者 黄 烨   N通 讯 员 程玉芳 薛 路

  春晚的侧幕边、国庆晚会的后台、大国外交的文艺主场……总活跃着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是中国文艺台前幕后的见证人,他们近距离采访过秦怡、王蒙这样的人民艺术家,也与易烊千玺、蓝盈莹这样的新锐力量倾心交谈,他们拍摄过国家顶级的舞台,也抵达过荒无人烟的边陲。今年夏天,他们曾来到嘉兴拍摄南湖边的文化故事,他们就是央视《文化十分》栏目组。

  11月24日晚,《文化十分》栏目策划焦雯,栏目记者任思晔、陈瑶书以及央视主持人王言,和嘉兴市民分享了《文化十分》台前幕后的故事和花絮。中国文化报文化周刊中心主任杨晓华现场带领市民一起分析点评节目。

  了解节目背后的故事

  焦雯深耕文化艺术新闻十余年,参与过文化产业、公共文化事业、非遗等领域多项大型活动的创意策划和宣传报道。她和观众分享了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点滴,带着市民看到了节目背后的故事。

  “什么样的文化新闻才能上央视呢?”对于观众都非常好奇的问题,焦雯给出了她的答案,一方面是传统文化、非遗等内容,另外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比如影片、电视剧台前幕后的故事。

  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有更多的机会去图书馆、博物馆,今年暑假,他们拍了各地博物馆、图书馆的内容,“我们来拍了嘉兴市图书馆,很快就要播放了。以前我们还拍过红船一家人,我们的内容在抖音、微博、微信上都有推送。”

  任思晔则分享了一家四代人守护蓝印花布的故事,“一门老手艺,四代人坚持下来,一代代生根发芽。这样的故事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动。”

  用文化的理念制作新闻

  另一位记者陈瑶书则和大家分享了2018年初拍摄的乌兰牧骑的故事。乌兰牧骑是活跃在牧区的文艺工作者,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为精神生活匮乏的牧民带去各种演出。通过电视镜头,他们将乌兰牧骑的故事记录下来,传播出去。

  “文化新闻是将本身存在的故事提炼,即要保证是真实发生的,又要重新组合。”陈瑶书表示,“没有人关注的内容我们关注,为小人物立传。”

  在分享过程中,市民的许多固有印象发生了改变,原本以为央视的记者都是穿着西装出入各大会场,而事实上,他们常备的衣服不是西装而是冲锋衣。

  “拍摄100个镜头,可能只用到一个镜头。10分钟左右的片子,最快的速度,也要拍摄3到4天。”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让节目真正扎根基层。开播4年多,节目组制作了2500多个节目,除了为《文化十分》供稿,还为《新闻联播》等节目供稿。

  “当代的中国正处于文艺复兴从开启走向高潮的阶段。”“我们需要向媒体所记录的时代致敬,也需要向这些为我们记录时代的人致敬。”“文化是人类创作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就是文化的存在。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文化的人,你应该主动走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间。”杨晓华是看着《文化十分》栏目成长起来的,称赞栏目是用新闻的视野关注文化,用文化的理念制作新闻。

  当天下午,央视主持人王言向市民分享了“读书不止读书——央视主播的读书清单”。座无虚席的场面,让王言感受到了嘉兴市民的热情。


标签: 文化新闻 责任编辑:茹萍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