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让民间瑰宝“活”起来 传承历史文化留住最美“乡愁”
2020-10-16 08:38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记者 陈 曦 通讯员 干 鸿

  前不久,省级灶头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施顺观又在为王江泾镇古塘村的孩子们培训灶头画。截至目前,已有15名孩子“拜师”,成为“小小非遗传承人”。小朋友们学习灶头画已成为古塘村文化礼堂的常态化活动,为传承非遗文化储备了力量。

  怎样让深藏农户厨房的灶头和灶画走出来,进行全方位展示?村民的生活智慧与灶画传承人的丰富艺术经验,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一幅幅色彩艳丽、寓意吉祥的灶头画不仅画在了房屋外墙上,还建成了灶画非遗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加非遗传承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民俗文化,感受灶画魅力。每年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古塘村还邀请外国友人共聚文化礼堂,体验非遗文化魅力。

  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一个时代课题,更是一个永恒课题。近年来,秀洲区通过建设文化礼堂,以农村文化礼堂作为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载体,积极发挥其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作用,让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

  除了王江泾镇古塘村有灶画非遗馆,秀洲区还有王江泾镇洪典村水乡婚俗非遗馆、王店镇建林村灶画非遗馆、新塍镇潘家浜村蚕桑非遗馆等4个村级非遗馆都建在文化礼堂里。

  秀洲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着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农耕与种桑养蚕也是江南水乡的特色魅力所在,新塍镇潘家浜村以农耕文化为突破口,收集蚕农们所淘汰的蚕匾、缫丝车、纺车等蚕桑用具,专门打造了一个蚕桑非遗馆。走进王江泾镇洪典村,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花鸟水榭……水乡民俗馆张开热情的怀抱,展示着乡土文化气息浓厚的农耕文化物品、婚丧嫁娶物品以及文化遗产传承人制作的民俗文化物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文化资源。秀洲区除了独立的非遗馆外还在文化礼堂建设中融入很多非遗展陈。王江泾镇红联村文化礼堂的竹编非遗展陈,油车港镇胜丰村文化礼堂的造船技艺非遗展陈,新塍镇观音桥村文化礼堂的木雕非遗展陈、西文桥村文化礼堂的戏曲文化展陈……

  手工劳动的实践活动,既丰富了人们的认知,也改变了一个地区的面貌。从秀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可以看到,江南水乡人民的聪明才智在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些展陈以独有的方式存在于秀洲大地,正是它们,共同成就了秀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动的生命状态。

  “每一种技艺都在当地生根发芽,通过高度凝练、剥离为艺术元素,渗入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秀洲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以灶头画为例,村民重建以“灶画”为核心的文化认同,从而形成集体性的文化传承。接下来,秀洲区将让生发于民间的乡土艺术回归村民生活、反哺村落,并以村落发展滋养民间艺术传承发展,让乡土艺术与传统村落形成互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走”下去。


标签: 非遗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