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筑牢“安全堤” 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
2019-12-11 08:52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记者 竺军伟 通讯员 计宏伟

——“民生实事项目回头看”之圩区整治项目

  白墙黛瓦、古色古香的闸站别具一格,闸站前后的河道两边是坚固的防洪堤,河道两边的岸上,绿油油的生态护岸让人赏心悦目……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新塍镇潘家浜大通圩区上仁浜闸站看到,经过改造后的圩区闸站,入眼处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温婉气息。而闸站内的整套现代化设备系统,更让闸站成为了一座“守护神”,护卫着河道两岸的群众不再遭受洪涝灾害。

  【进展】

  圩区整治任务全面完成

  圩区整治项目是今年秀洲区政府8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整治内容包括整治完成新塍镇潘家浜大通圩区、洪合镇新王桥圩区、王江泾镇与油车港镇交界的王油圩区,以及启动新塍镇康和桥圩区建设并完成形象进度50%。截至目前,潘家浜大通圩区、新王桥圩区、王油圩区建设已全部完工,康和桥圩区工程形象进度达到70%,2019年圩区整治任务已全面完成。

  近年来,随着浙江省治理太湖流域防洪工程的完工,杭嘉湖区域整体防洪排涝能力得到了有力提升。不过由于秀洲区北低南高的地理特征,加上地面沉降以及原来建设的圩堤、水闸和泵站等损坏老旧,已无法达到原设计的防洪标准,其功能正在逐渐削弱。“圩区工程由圩堤、排涝闸站、水闸形成防御要素,洪时能挡,涝时能排。”秀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圩区进行合理布局、适当提高圩区防洪排涝能力、按照区域防洪标准对圩堤进行加高加固、实施圩区工程的科学管理,是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的根本性措施之一。

  秀洲区目前已建圩区有40个。为提高区域抗洪防汛能力,让圩区群众安全度汛,近年来,秀洲区强化圩区建设,从2010年王凝圩区(秀洲片)开始至今,累计完成圩区整治11个,其中王江泾镇4个、新塍镇3个、油车港镇2个、洪合镇1个、秀洲国家高新区1个,整治圩区总面积达32.32万亩,工程投入达7.37亿元;新建圩区堤防长度达140公里,新建口门建筑112座,拆(改)建口门建筑85座。这11个圩区通过圩区整治,总排涝流量由原来的140.8m"3/s增加到现在的405.07m"3/s,临河圩提增加到190公里。圩区的防洪标准达2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10年一遇。

  记者获悉,被列入今年民生实事项目的潘家浜大通圩区整治工程分为2个施工标段,于2017年7月开工;新王桥圩区整治工程分为2个施工标段,于2017年9月开工;王油圩区整治工程分为2个施工标段,于2017年8月开工。这3个圩区目前均已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

  另外,康和桥圩区整治工程于今年4月开工以来,截至目前,A型护岸完成2500米,B型护岸完成4000米,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40%,完成工程形象进度70%。

  【改变】

  从汛期“睡不着”到台风天“踏实睡”

  “以前每年汛期来的时候,一下雨,就睡不着,总担心河边的田要进水,农作物要减产。”昨天,在新塍镇潘家浜上仁浜闸站,正在河边田里劳作的村民沈大爷说起圩区建设时忍不住夸赞道,“圩区整治好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农田被淹了,今年‘利奇马’来的时候,晚上睡觉都很踏实。”

  圩区整治工程的实施,不仅极大提高了区域防洪排涝能力,促进了农业稳产高产,还有力提升了区域的生态环境。洪合镇新王桥村村民徐华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没有整治的时候,河里的水基本不流动,到了夏天就很臭。现在闸站泵站经常开,水流得快了,水质就好了,再加上岸边种树种草,环境也漂亮多了。”

  圩区整治夯实抗洪防汛基础,提升减灾能力。下一步,秀洲区还将加快杭嘉湖圩区整治工程项目的推进速度,提升区域防洪排涝能力,使全区重要产业集聚区、中心城镇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20年一遇排涝标准,农村圩区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10年一遇排涝标准。

  同时,秀洲区还将大力推进圩区标准化创建工作,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城西圩区、沈家桥圩区的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到2020年底前,实现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圩区管理能力。

标签: 民生实事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