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拥有20年的芽菜培育经验
是名副其实的“老法师”;
儿子依托新质生产力
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
在王店镇花鸟港村
有这样一对“父子兵”
齐心协力把小芽菜做成大买卖
走进位于花鸟港村的嘉兴小芽儿蔬菜食品有限公司,只见新鲜采摘的豆芽正在被快速打包,准备发往各大电商平台。“今年推出了新款小包装豆芽,市场反响特别好。”公司负责人陈瑞玲表示,小包装的创意是儿子陈斐杰根据市场调研琢磨出来的。
“过去20年,我一门心思只知道研究怎么种好豆芽,如今市场需求变了,年轻人更了解年轻人的口味。”这位经验丰富的“老法师”表示,他十分肯定儿子的“头脑风暴”。

小芽儿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芽菜生产、销售的企业,培育种植基地面积200余亩。几年前,陈斐杰返乡从父亲手里接手,成为“农二代”。在他看来,父亲虽然拥有培育芽菜的丰富经验,可想法比较传统。他返乡创业,就是希望“父子兵”一同上阵,闯出一条新路。
2023年年底,陈斐杰建议引进自动化设备与温控系统,实现全链条智能化生产。尤其对于需水量高的芽菜,一套智慧喷淋系统大幅提升了培育效率。
“人工浇水需要三班倒作业,温度靠体感估计,后来我们使用半自动淋水装置,但还是不够精准。”他说,“现在使用的全自动设备能精确到每个点位,还安装了温控探头和摄像头,坐在办公室就能掌控培育全过程。”

这些年,陈瑞玲和陈斐杰这对“父子兵”一同奔走在天南海北,不断尝试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豆种,精益求精地筛选出最适合生产芽菜的品种。
最终,直径3.5毫米到4毫米的东北豆种获得父子俩的认可。2024年,小芽儿基地的芽菜日产量已达70吨,相比2023年的日产量提高了7倍,产品覆盖长三角地区的商超与批发市场,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市场效益持续向好,“父子兵”趁热打铁。新建的二期智能生产车间配备了最新的智能化设备,包括5000多平方米的水处理功能室,投产后能进一步提升市场供应保障能力。未来的方向主要是打造数字化培育工厂,计划采用订单农业模式,避免产品因为市场波动出现缺货或者浪费的情况。
父亲用匠心守护芽菜品质,儿子用创新拓宽发展赛道,自动化设备、精准温控系统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碰撞出亮眼火花,这对“父子兵”既守住了传统农业的本真,又踩准了现代农业的节拍。
来源:读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