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儿时,鱼翔浅底的快乐又回来了!”
2020-08-27 09:40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记  者 蒋彧淼   通讯员 唐凤琴 沈 娜

  “儿时,鱼翔浅底的快乐又回来了!”

  ——《美好生活 秀给你看》系列报道之⑧

  【微故事】

  “河道的水曾经变臭过,但现在又变回到从前清澈的样子了。”清晨,在新塍塘边散步的秀水社区居民沈兆麟告诉记者,1948年出生的他,从小就在附近的老街上生活,见证了新塍塘水质“清—浊—清”的全过程。

  新塍塘是嘉兴人重要的饮用水源,市本级近百万居民的饮用水都来自这条历史悠久的河,因此被誉为嘉兴人的“母亲河”。“曾经,新塍塘的主要污染源就是‘一头猪’和‘一只机’,也就是生猪养殖的粪水和喷水织机的污水、废水。”新塍镇党委副书记沈晓华告诉记者,针对这些污染源头,近年来,新塍镇“对症下药”,打响守护“母亲河”保卫战,沿岸工业废水全部被纳管处理,集中式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完成,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全部取缔,绞吸式清淤船给河道“大清肠”……

  “听说从嘉兴到新塍的‘水上巴士’马上就要开通了,就是走新塍塘这条航线。到时候要带上孙子一起坐船,让他感受下爷爷小时候的水乡生活。”沈兆麟说,看着新塍塘日渐清澈,自己是打心眼里高兴。

  【我们的小康生活】

  如今,秀洲区的许多河道已然成为两岸居民休闲、散步的首选场所。栽种在河道两边的绿树与河水相映成趣,蔚然成景,河边不时有垂钓的居民。“自从水质变好后,家门口就能钓鱼,有鲤鱼、白鲢、鲫鱼等,种类很多。”钓鱼爱好者马建军告诉记者,这几年,水变清后,鱼也多了,很适合休闲垂钓。

  一条河折射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品质品位,体现一个地方科学发展的实践水平。新塍塘潺潺流水自古到今,从未停下过前进的脚步,其综合治理是秀洲区持续推进“五水共治”的一个缩影。

  2019年,石臼漾水源地水质数据均值30年来首次达到Ⅱ类水标准,26项水质达标率自1989年以来首次达到100%,水质达标率从2013年的0%提升到100%。家门口河道的美丽变化,展现的是秀洲区治水的成绩——再获全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江浙交界国控断面水质首次达到Ⅱ类水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Ⅱ类水。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而水又是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秀洲区以水质改善提升为目标,以“污水零直排区”“美丽河湖”创建为抓手,全面深化河(湖)长管理,扎实推进项目化治水,努力扩大治水成效。

  在生活污水处理上,秀洲区不断提升污水截污纳管水平,新塍塘沿线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已全线贯通,彻底杜绝了居民生活污水流向新塍塘的现象。全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到2021年,秀洲区将全域完成创建工作。秀洲国家高新区还在全市率先建立“污水零直排”监测与管理GIS平台,该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在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的同时,秀洲区运用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不断优化河(湖)长配置,健全河(湖)长体系,实现河(湖)长在全区内的全覆盖。2016年,秀洲区在全市率先研发“秀洲智慧河长”APP,真正实现了“互联网+治水”。从“秀洲智慧河长”到“智慧巡河”,信息管理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快速发现、快速响应、快速处置、快速反馈”的管控体系日趋完备,确保了秀洲治水长效监管落到实处。

  水是流动的,治水不能只守“自家门”。对于这一点,王江泾镇西雁村村民何东最有感触。西雁村与盛泽镇隔河相望,何东的农场在两省交界的麻溪港附近。“现在农田每天需要浇灌农作物的水要近50吨,都是从麻溪港里抽上来的。”何东回忆,早些年由于沿河居民缺乏环保意识,生活垃圾都往河里扔,加上喷水织机的污水和废水直排,麻溪港成了臭水沟、牛奶河。老百姓从河边经过常常捂着鼻子,更别提使用河水。

  “这些年,我们通过联合河长机制、水环境联合治理机制、水环境联合保洁、水环境联合执法、水质联合监测机制等‘五位一体’水域联防联治后,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两地也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化‘单兵作战’为‘联盟协作’,共同治水护水。”时任麻溪港王江泾镇级联合河长的孙琪说。

  天蓝、地绿、水净、鱼游的生态家园不仅是普惠的民生,更是宝贵的资源。借力治水“东风”,秀洲区不少镇村实现了“美丽蝶变”,河水清冽、农舍雅致、道路整洁。水道焕新颜,绿水青山“捧来”金山银山,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享受“美丽经济”带来的红利。王江泾镇第一户腾退喷水织机的村民冯规荣笑着说:“以前那个水碰都碰不得,现在水好、空气好,大家都喜欢来我的果园游玩。”

  生态从来不是孤立的,它和民生,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休戚相关。青山碧河“养眼”,蓝天清风“养肺”,净水美食“养胃”,“美丽河湖”流淌在家门口,“蓝天白云”的好日子越来越多,秀洲老百姓正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标签: 美好生活;秀给你看 责任编辑:茹萍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