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浙江日报》刊发《不布局,就出局》,全文如下:
“我在用人工智能让无人物流车配送快递”“AI可以让一张床感知一根羽毛落下的重量”“服装设计有了智能平台,设计成本下降70%”……最近在采写“人工智能+”的稿件时,走访的企业家都在讨论“我”与“人工智能+”的新生活。
2024年,“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短短数年,这张“AI大网”正在无形中笼住每一个人。
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昭示着人工智能作为基础性技术为各行各业带来颠覆性改变的深意。这就像蒸汽机的出现,除了推动蒸汽轮船、蒸汽火车的出现,更重要的是拉开了工业文明的序幕。而又正如蒸汽机技术应用于大量领域和产业,“所有行业值得用AI重做一遍”这句科技圈的流行语也已经照进现实。没有一座城市、一个人可以拒绝拥抱这场变革。
越应用,越智能。这是“人工智能+”最鲜明的特点。嘉兴引进的数字人技术全国头部企业——硅基智能,创始人司马华鹏拿自己为原型做了个“AI数字人”,用于运营的“硅基大司马”系列账号,凭借AI技术创造的“中国硬核科技”系列科普讲解内容,迅速成为全网科技头部博主,单条最高播放量超4000万。
企业既是人工智能技术攻坚的“破冰船”,也是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推广者”,但同样还需要政府、高校院所、全社会协力唱响“多重奏”。“人工智能+”既是“智高点”,又是“制高点”。坚定发展底气的同时,各地也要保持清醒,及时补上短板。比如,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关键要素之一,但高端算力芯片比较缺乏。又如,我国人工智能人才总体规模不小,但顶尖人才相对不足。在“卡脖子”难题上持续发力,才能畅通发展之路。
秋风起,吹皱一池水。今年11月6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又将如期而至,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人工智能+”也必定成为热词,人们探讨着、谋划着、构建着更广阔更深刻的变革。
不布局,就出局。就像此前的每一次产业革命一样,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找准特色,久久为功,才能在这场关于未来的竞逐中赢得未来。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刘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