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媒看秀洲
秀洲大运河畔绿色旅游火了!登上《China Daily》
2025-08-04 14:23 来源: 撰文

8月2日

《中国日报》发表

《Green tourism grows along

revived Grand Canal》

关注秀洲绿色旅游

随复兴的大运河兴起

一起来看


夏日的清晨,阳光温柔地洒过被石板路分割的草地,浙江嘉兴秀洲区王江泾镇 “开森部落” 的水田里,荷香袅袅升起。


这个乡村休闲胜地自去年10月开放以来,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城市游客(尤其是上海游客)青睐的getaway(度假胜地)。这里融合了乡村自然景观与儿童游乐设施、亲子露营、农事体验及环境教育项目。



穿镇而过的大运河长久以来塑造着小镇的特质 —— 它曾是一条平缓而有力的动脉,承载着粮食、人流与无数故事。


“开森部落” 运营负责人莫晓桦介绍,如今这里的热门景点包括一座爬行动物博物馆、圆柱形水泥管屋等特色住宿,以及稻田观光、动物互动等体验活动。


“我们整个部落的核心理念,是在自然中打造一间无边界的教室。” 莫晓桦解释道。


他强调森林式教育与社区成长的理念,这与王江泾镇的整体愿景相契合 —— 大力发展运河主题体验教育,借助自然研学与运河文化旅游,打造区域内新兴的家庭度假目的地。



该项目从规划初期就遵循绿色发展与低影响建设原则。其目标是利用当地森林、稻田、池塘等自然景观,盘活原址上的废弃村落,将单一功能空间改造为生态丰富的环境。



莫晓桦表示,在建设过程中,设计师通过精心的细节与设施设计,将游乐场、鱼塘、农场、稻田等不同区域无缝融合。这些努力成效显著,部落在客流高峰日可吸引多达1万名游客,入住率居高不下。他补充道,部落正计划建造更多融入本地特色元素的客房。



该项目是王江泾镇嘉兴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的最新组成部分。


运河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沈涛表示,度假区的目标是让这片区域 “活起来”—— 不是成为露天博物馆,也不是游客只能远观、不能触碰的景区。他指出,自2018年启动以来,度假区一直秉持 “遗产优先” 的发展模式。度假区的定位深深植根于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遗产价值。


始建于明代(1368-1644年)的长虹大桥是一座宏伟的石拱桥,2014年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除了这一历史支柱,该地区丰富的水资源 ——11个面积均超过66.7公顷的湖泊 —— 更是江南水乡经典景观的缩影。



这种水环境孕育了当地的独特传统,从荷花种植到古老的渔民节庆都与之相关。


例如,一处20世纪60年代的粮仓建筑群被改造为充满活力的文化空间,内设特色咖啡馆,同时保留了60年代的建筑特色;另一处粮仓则被改造成数字文化中心,设有VR影院和先锋派演出场地。



基于苏嘉铁路遗迹精心复原的蒸汽机车,既是游客中心,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旁边还保留着战时碉堡,弹孔仍清晰可见。这条铁路1936年通车后,连接江苏苏州与浙江嘉兴约8年时间,后在抗日战争(1931-1945年)期间大部分被拆除。


沈涛表示,这些景点尤其吸引年轻游客,他们在这里能找到适合社交媒体分享的绝佳场景。他补充道,未来计划包括拓展夜间旅游项目、加强数字技术融合,以及建设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发展区域体育旅游。


来源:中国日报

编辑:姜文豪

标签: 责任编辑: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