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探寻新解法
2025-11-17 08:57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把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作为未来五年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领域之一,11月14日召开的省委十五届八次全体会议对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做出明确部署。作为城乡融合发展探索的先行者,今年嘉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力推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从“六改六融”入手,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缩小“三大差距”,持续擦亮“城乡融合看嘉兴”金名片,以一座地级市的改革试点为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探寻新解法。

何为“六改六融”?即以市域空间治理、教科人一体、要素市场化配置、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构建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深化平安法治6个方面改革为引擎,破除壁垒,强力推动城乡规划高水平融合联动、城乡产业高水平融合互兴、城乡资源高水平融合畅通、城乡环境高水平融合共美、城乡社会事业高水平融合提质、城乡治理高水平融合聚力。“六改六融”精准把握“千万工程”的精髓要义,灵活运用其中蕴藏的理念、方法,是“千万工程”在持续深化过程中与地方实践创新结合的成果,也是嘉兴争创新时代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典范的“关键一招”。

改革破壁垒,融合开新局。“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嘉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的嘱托,感恩奋进、久久为功,初步走出了一条“左手繁华都市、右手和美乡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稳居浙江省首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至1.51,领跑全省;所辖县(市、区)全部跻身“中国城乡统筹百佳县市”40强;90%以上的镇荣登全国千强镇;实现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全覆盖……成绩的背后是从未停歇的改革步伐。从入选浙江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到深入推进城乡产业发展等“六个一体化”,再到吹响“六改六融”冲锋号,嘉兴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接续推进改革,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城乡融合发展的堵点卡点勇闯新路,收获了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经验,也成就了今天的城乡双向奔赴、融合共富。

“千万工程”历久弥新,改革也需久久为功。“十五五”时期是浙江持续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突破提升、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决定性阶段。于嘉兴而言,坚持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围绕“富民”一体推进“强城”“兴村”“融合”,为全省实现重大突破当好先锋、挑稳大梁,更要用好改革的“开山炮”“试验田”。为乡村全面振兴开辟新路,编制全域片区组团发展实施方案,打造大三星、大缪家、大丰山、大桃园等发展典型;为平原城市缩小“三大差距”创新载体,将市域发展轴定位为现代化网络型发展轴,构建“135X”的空间格局;为共同富裕消除城乡就业壁垒,“15分钟就业服务圈”让公共就业服务城乡均衡、可及、可感……融合出新题,改革有新解,以嘉兴实践为全国城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的好经验“打样”,也为浙江兄弟城市以改促融探寻“千万工程”的新解法“打气”,这正是“六改六融”的深层意义所在。

作为“千万工程”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过去多年,浙江各地大胆试、大胆闯、大胆改,擦亮了“千万工程”的“金名片”;展望未来,把这张“金名片”擦得更亮,我们需要更多以嘉兴“六改六融”为代表的改革创新,因地制宜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找准突破口、闯出新路子,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孕育更多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嘉兴试点、浙江样本。

标签: 责任编辑: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