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上市企业版图“加厚加密”,5年间境内外上市公司新增29家,总数居全省第三——构筑全周期梯队 资本市场“嘉兴军团”持续扩容
2025-10-20 09:05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昨天,在位于桐乡市的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内,研发人员正在测试新一代高镍三元材料的循环性能;同一时间,印尼纬达贝工业园内,华飞年产12万吨镍金属的高压酸浸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相隔半个地球的非洲华友津巴布韦锂盐项目现场,华景科技硫酸锂冶炼厂(ATZ项目)火法产线转型窑烘炉矗立在蓝天下,静待一座现代化的锂盐工厂的建成……

从非洲的钴矿开采,到印尼的镍产业基地,再到桐乡总部的正极材料研发,华友钴业构建了“资源—制造—市场—循环”的完整闭环。作为嘉兴首家赴欧洲市场上市的A股民营企业,华友钴业在10月10日登上2025年《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实现蝉联。

上市公司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也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早在2021年,嘉兴就率先在全省实施企业“上市100”专项行动,按照“孵化一批、招引一批、股改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并购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构筑可持续的企业上市全周期梯队,推动更多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目前,嘉兴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92家,居全省第三,较“十三五”期末新增上市公司29家。

资本市场“嘉兴板块”是如何持续扩容的?且看三道“加法题”。

“境内+境外”上市赛道双优化

华友钴业的生产线上,神奇的工业循环“魔法”每天都在精彩上演。

高品质的电积镍板是重要的镍金属产品,也是华友钴业最大宗的金属产品。

从国外运回来的粗制氢氧化镍钴混合物,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送入电解车间,方可生产高品质的镍板,当硫酸镍溶液中的镍离子消耗之后,产生的废液又变成了酸,重新回到流程的最前端,实现闭环。

“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历几十个生产工艺步骤,我们的科研团队经过多年攻关才得以实现。”公司副总裁张冰指着生产线自豪地介绍。

华友钴业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从事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新材料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随着锂电产业链竞争向全球延伸,华友钴业需要全球化资金支撑海外资源整合与产能建设。2023年7月,华友钴业正式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嘉兴首家赴欧洲市场上市的A股民营企业。

从嘉兴出发,华友钴业一步一个脚印,构建起海外资源、国际制造、全球市场的经营格局,成为全球钴行业领导者和全球锂电行业龙头企业。

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华友钴业如虎添翼,积极组织跨境并购,进一步获取技术、人才、品牌和市场资源,实现腾飞。如今,企业已经成功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成为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企业实践样本”。

华友钴业的上市历程,是嘉兴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持续创新创优、做大做强的缩影,也是政府部门敏锐捕捉时机、企业及时响应政策共同努力的结果。

早在2021年9月北交所设立之初,嘉兴便敏锐地启动“育苗工程”,激发企业争上北交所的热情,其中海盐县凭借北交所上市4家企业,成为“北交所上市第一县”;

率先在全省建立“三所一中心”服务基地,组织企业赴沪深北交易所实地考察学习,拓宽视野,明确上市目标,并定期邀请交易所专家开展“闭门交流会”;

立足新“国九条”后IPO审核变化,结合外资企业集聚特点,积极推动各地与第三方头部机构建立境外上市服务合作机制,在企业培育、股权架构设置等方面积极做好协同服务,仅今年平湖市就新增境外上市公司3家;

……

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截至2025年9月末,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8798亿元,其中市值100亿元以上公司19家,市值500亿元以上公司4家。

从数据中能够直观感受到的,是资本市场“嘉兴军团”潜力的新增长,而事实上,境内、境外两条差异化赛道的优化扩容,才是更多企业成功鸣锣的具体路径。

“培育+招引”后备企业两手抓

干净明亮的生产车间内,一台台智能设备高速运转;成品仓库外,一辆辆满载产品的大货车整装待发;企业实验室中,研发人员神情专注地对电池内防护材料进行新一轮测试……昨天上午,记者走进位于南湖区的浙江荣泰电工器材股份有限公司,这里一派繁忙景象。

浙江荣泰主营业务为各类耐高温绝缘云母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特斯拉、大众、宝马等知名汽车厂商的一级供应商,更是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公司规模、产品技术和创新能力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013年,一张特斯拉定制安全防护件的订单,打开了我们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延伸的大门。”公司董事长曹梅盛表示,为了突破云母产品从二维平面变成三维立体件的技术难关,研发团队经过反复推敲验证才终于获得了用户的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浙江荣泰逐渐成长为云母耐火绝缘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全球电池热失控防护云母材料领域占有30%左右的市场份额。2021年,浙江荣泰研发的电池热失控防护方案,更是成为新能源汽车安全领域的“定海神针”。

2023年8月,浙江荣泰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全面实行注册制下,全市首家主板上市的企业。

浙江荣泰从“有限公司”升级成“股份制公司”的历程,投射出嘉兴企业拥抱资本市场的积极实践。培育和招引两手抓,让越来越多的后备企业“冲得出”“顶得上”。

围绕数字经济、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主导产业,嘉兴市政府产业基金通过参股子基金定向投资,吸引优质项目落地。其中,汉朔科技、国鸿氢能等公司已成功上市,东方科脉、浙江巨磁智能等十余家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夯实上市企业储备库。

数据显示,近年来,嘉兴动态保有上市后备企业400家左右。截至2025年9月,全市共有辅导备案企业21家、报会企业6家,分居全省第三、第四。

“改革+创新”普惠服务全覆盖

从房车制造到人工智能,从循环经济到智慧零售,“嘉兴军团”在资本市场的多点开花,不仅彰显了嘉兴企业发展中创新驱动与技术突破的澎湃动能,更折射出嘉兴产业结构向“高精尖”跃迁的清晰轨迹与显著成效。

5年来,一连串上市捷报的背后,离不开嘉兴健全资本市场普惠服务网络所付出的努力。

2021年起,嘉兴深入实施企业“上市100”专项行动,抢抓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点和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机遇,建成运行长三角(嘉兴)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完善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嘉兴服务基地功能,更新迭代“孵化—培育—股改—辅导—报会—上市—提升”等“七个一批”上市培育库。

如何让资本市场留下“嘉兴特色”?嘉兴市政府与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共同打造“金南翼科技创新板”,围绕嘉兴重点培育产业,深入挖掘创新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为入板企业提供“上市加速营”专项服务。

目前,已有125家企业成功入板,佑威新材等10多家企业在专板培育后迈入更高层次资本市场。

在此基础上,嘉兴精选“金南翼科技创新板”优质企业进入浙江“专精特新板”,借助全国首条新三板审查绿色通道——“绿捷通”,使企业挂牌新三板及赴北交所上市的申报审核时间平均缩短约50%。

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浙江“专精特新板”嘉兴挂牌企业94家,累计63家签约使用“绿捷通”,签约率居全省第一,15家企业通过“绿捷通”快速登陆新三板,其中新恒泰仅用时25个交易日,刷新了同意企业挂牌并进入新三板创新层的最快纪录。

站在资本市场与智造创新交汇的时代浪潮之巅,嘉兴上市企业正开启价值创造的新篇章。

如今,“十四五”已经接近尾声,“十五五”即将迎来开局,这群肩负使命的资本市场先锋,必将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持续锻造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可持续的价值。

标签: 责任编辑: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