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小球如何转动乡村经济?
2025-09-08 17:27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插画张利昌图片由徐家埭村提供

●去年平均一场比赛,一支队伍就能为我们带来近9000元利润

●如今,村子凭着一颗棒球“敲”开了发展的新门

●它就像一扇窗,让村民在自家门口望见了世界,也让世界透过这扇窗,看见中国乡村的新模样

■记者应丽斋俞艳婷

通讯员莫云

当“浙BA”的战火燃动浙江人的整个夏季,邻省苏超的声浪呼啸而至,“赛事经济”已成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举办赛事,究竟能释放多少经济潜能?地方又应如何深耕这一领域,让赛事成为激活消费的“赋能引擎”?带着这些追问,我们将目光投向近年来凭借“中国棒球第一村”称号而声名鹊起的平湖市林埭镇徐家埭村。棒球到底有没有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从棒球场日常的维护运营,到一场场赛事的落地举办,这条棒球产业链是否真正实现了“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所有的问题,都成为我们在村里蹲点调研中要追寻的答案。

提问:棒球是“噱头”还是“赚头”?

当最后一个出局球稳稳落进一垒手的手套,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瞬间席卷林埭镇徐家埭国际棒球场,将赛场每一个角落的热烈氛围推向顶点。球场边,平湖市林埭镇党委委员、徐家埭村党委书记刘建群的思绪早已越过此刻的喧嚣,望向赛事背后更长远的发展——

他更关心,本届赛事落幕之后,这片球场能留住多少“回头客”;更在意,参赛队伍中是否藏着待发掘的合作“商机”;更关注,赛事操办中那些临时“冒”出、暂未满足的需求——这些未被填补的空白,正是未来完善赛事服务、补齐产业链条最该发力的方向。

今年7月初落成的徐家埭国际棒球场,刚投入使用就迎来了好机会——8月2日,全国青少年棒球锦标赛U10组在这儿开打。考虑到参赛队伍有提前适应场地的需求,村里首次推出棒球集训营项目。

“每人每天450元,吃住我们全包,还包含场地租赁费用,半个月,大约能赚10万元。”刘建群语气里带着几分满意。话刚说完,他又轻轻皱了皱眉:“不过仔细想想,10万元还是有点少。我琢磨着,咱们每个环节的开支是不是再捋一捋?那些不必要的支出,能省的得想办法降下来。”

忽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抬头跟身边人说:“这次参赛的队伍里,上海来的特别多!这可是个好苗头。咱们得主动跟上海的俱乐部多对接,不管是集训还是夏令营,都得想办法把他们拉过来……”

“你实话实说,办赛到底有没有赚头?”我们的提问很直接。

“去年平均一场比赛,一支队伍就能为我们带来近9000元利润。今年新球场启用,赛前培训也启动了,收入不会低于去年。”刘建群的回答很笃定。

今年全国青少年棒球锦标赛U10组赛事延续了去年的收费标准,仍为每人每天350元。去年除3支本地队伍外,共有59支外地队伍的985名选手参赛,赛程为期10天,经核算总收入达344.75万元。

支出明细同样清晰明了:5家合作酒店的食宿费用是最大开支,占比超六成,高达199.5万元;选手往返赛场与酒店的车辆接送费用耗去17.2万元;为应对夏季高温,赛场降温冰块花费8275元;赛事所需的秒表等小物件支出70元……各项开支汇总后,总支出为290.9万元。最终核算结余53.85万元,分摊到62支参赛队伍中,平均每支队伍贡献近9000元利润。

“棒球赛是咱们村的经济命脉之一,一场赛事光支出项就有30多项,‘紧一紧’和‘松一松’之间,差距几万元是稀松平常的事。”8年办赛经历,刘建群对成本控制颇有心得。在他看来,每一笔开支都有优化空间:大巴能否协调2支队伍拼乘,以减少车次?送选手去酒店后,返程能否顺路捎带工作人员回球场?这些细节安排,始终围绕“节约高效”展开。

赛事带来的效益,远不止赛场内的收入。青少年棒球赛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人参赛、全家随行。像去年U10组比赛,除参赛选手外,还有将近2000名家长陪同,且这些人流平均停留18天。U10组锦标赛期间,平湖铂尔曼、白金、圣雷克等上档次的星级酒店都被包了下来,徐家埭村的7幢民宿也早早被预订。

U10组锦标赛举办期间,村里的“八大碗”农家乐生意火爆,日均客流量较平日激增3倍;棒球乐园的水上娱乐项目更是天天爆满,排队场景成为常态;“星火农场”种植的黄桃、葡萄等农产品,还未上市就凭借赛事带来的人气接到了大量订单。辐射效应更延伸至周边:平湖市区6家星级酒店因赛事迎来入住高峰,住宿率大幅攀升,有效拉动了当地餐饮、住宿、零售等相关产业发展。

追问:一群“泥腿子”为何偏做棒球文章?

夕阳的余晖漫洒在徐家埭村绿茵满地的棒球场上。62岁的球场保洁员曹华英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村民,她仔细检查完最后一段围栏后,习惯性地将目光投向场内——奔跑的身影、挥棒的利落、接球的专注在此间交织,清脆的击球声与教练的指令声相互呼应,蓬勃的朝气裹挟着运动的活力扑面而来。

谁能想到,十年前的徐家埭村,既无城郊接合部“近城而兴”的便利,也没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的红利,养猪是绝大部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村子里风都裹着猪粪味。如今,村子凭着一颗棒球“敲”开了发展的新门。

更让人好奇的是:棒球在国内至今仍属小众运动,很多城里人都感到陌生,为什么徐家埭村的干部和村民如此笃定,非要选择它,还将它酿成了村庄独有的IP?

一切转机始于2013年。这一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浙江省全面启动“五水共治”,拆除违章建筑同步铺开。

徐家埭村曾是原徐埭乡政府所在地,拆违任务十分繁重。2014年,还在平湖经济开发区一家企业担任职业经理人的刘建群,受组织邀请回到村里工作,并于2017年当选村书记。上任后,他面对的首要难题是拆违。

不到一年时间,徐家埭村拆除了将近4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但刘建群清楚:拆,不是终点;美,才是目的。但如何把乡村建美?钱从哪里来?就在这时,他得知申报美丽乡村“精品村”可获2000万元补助,毅然决定争取。然而考察越多,他越清醒:千村一面,没有产业支撑的“美”,终是昙花一现。乡村要“持续美”,必须把美丽变成经济。

于是,一个问题日夜萦绕在他心头:徐家埭村的“引爆点”,到底在哪里?

答案,藏在他过去的经历里。曾在开发区与日商、台商打交道的他,深知这些客商有周休到上海打棒球、以球会友的习惯。一个念头在他心头闪过:若把棒球引进来,既服务了客商,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岂不一举两得?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到长三角、珠三角调研,结果令人振奋:当时浙江没有一块正规棒球场,长三角也屈指可数。他觉得,这是一片蓝海!

但困难接踵而至。首先遇到村民质疑:“听都没听过的运动,搞它做啥?”“肯定是花架子,球场建起来也是养蚊子!”村干部只能挨家挨户讲规划、说前景。

好不容易做通村民的工作,球场怎么建的难题又摆在大家面前:全村无人懂棒球,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连球场的设计标准都两眼一抹黑。尽管请来上海设计公司,但建好一个球场不能光靠设计公司一张嘴,自己得掌握相应的标准与规则,才能做好有效监督、防止乱来。他们只能边干边学,四处请教。

在棒球场建设过程中,刘建群团队并未只专注于“建”,而是同步推进“用”的筹备:当时的林埭镇党委、政府积极协助村干部四处对接资源,先是尝试联系中国棒球协会,虽未成功,却与上海小鹿联盟俱乐部达成合作;同时,他们意识到“要办赛事,先有队伍”,若能组建强大的本地球队,既能成为村落名片,也能为后续对接资源奠定基础。于是,在小鹿联盟俱乐部的帮助下,村里于2018年8月在林埭中心小学招募队员,组建了“小龙人”棒球队。

同年11月棒球场启用时,小鹿联盟俱乐部在此举办了江浙沪第三届秋季棒球联赛,20多支队伍的参赛规模让刘建群团队“吓了一跳”——他们没想到这项看似“高档”的运动,也有着如此多的爱好者参与。当时浙江有两支参赛队伍,除了仓促组建的徐家埭村“小龙人”棒球队,另一支是杭州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棒球队,其余均来自上海和江苏,这让他们看到了棒球产业的巨大潜力,更受鼓舞。

青少年棒球赛,按照年龄划分,涵盖U8(8岁及以下)、U9、U10、U12、U15、U18等组别。如今,林埭镇的青少年棒球队伍已形成涵盖各年龄段的梯队建设,在平湖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实现了各个年龄段的体教结合,为棒球运动在当地的长期发展筑牢了根基。徐家埭村“小龙人”棒球队截至目前已获得18个冠军,2023年代表中国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世界锦标赛,站上了亚军领奖台。现在很多队伍愿意到徐家埭来参赛,就是奔着打败“小龙人”而来。

起初,徐家埭村在棒球领域属“无名之辈”,虽辗转奔波,却始终未能与中国棒球协会(以下简称“中棒协”)建立关联。2019年,徐家埭青少年棒球场投入使用的第2年,迎来了首场全国赛事——“2019MiNiBaseballU9棒球锦标赛”,正是这场赛事的成功举行,吸引了中棒协的目光。同年,中棒协主席率团实地考察后,不禁赞叹:“一个村能如此重视棒球,全国绝无仅有!”“中国棒球第一村”的称号,也由此正式落地。

2020年,中棒协将U9锦标赛落户徐家埭村,优质赛事资源自此向村子持续汇聚。徐家埭村的棒球之路,从此轰轰烈烈开启。它藏着的不仅是一次“剑走偏锋”的尝试,更是一群农人对乡村未来的执着叩问。

叩问:徐家埭村如何掘深棒球这口“井”?

“太酷了!村里藏着这样国际化的棒球场,放眼全国恐怕也少见。看来,我当年回村办农场的选择,走对了!”43岁的村民徐佳佳是土生土长的徐家埭人,2018年,他被老家“运动+美丽乡村”的新发展模式击中,毅然返乡创办了顾家生态农场。短短几年,农场从20亩扩至30多亩,地里长出的绿色果蔬,如今已能跨越海峡,远销中国台湾地区。

“这都是棒球结下的缘啊!”徐佳佳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棒球于他,不只是农闲时的消遣,更是打开生活新局的钥匙——它拓宽了农产品的销路,让地里的收成能被更多人看见;也填满了他的业余时光,让平凡日子有了热血的奔头。2020年,他加入徐家埭村农民棒球队,从握棒生疏的“门外汉”慢慢摸到门道,去年随队站上了林埭镇“村棒赛”的冠军领奖台。今年,他又带着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起“传奇顾家棒球队”,想把这份热爱传得更远。

棒球赛的辐射效应正在越来越多徐家埭村民的身上显现。徐家埭村“两委”并没有满足于承接赛事带来的收益,而是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赛事经济”绝非“一锤子买卖”,不能依赖单场比赛短期获利,而是要构建能穿越周期、持续创造价值的长期资产——既需要搭建媒体版权、赞助、门票、衍生品多支柱支撑的收入模型,也要形成拉动旅游、传媒、基建、就业的辐射效应,更要具备长期运营、持续增值的能力。

这样的产业布局,离不开专业运营能力的支撑。当被问及“如何负责赛事运营、对接各类资源”时,刘建群给出了答案:“靠我们自己的公司。早在2018年,徐家埭村就成立了嘉兴市郊野乡园文化体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由村‘两委’骨干牵头,同时面向村民招聘棒球赛事运营专项人才。每场比赛后,团队都会复盘总结,在实践中锤炼出专业队伍。”

在刘建群看来,深耕“赛事经济”这一领域,有两大核心原则:既要“眼光向外”,主动学习先进经验;又要“因地制宜”,结合每场赛事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运营思路,“绝不能急功近利、想一口气吃成胖子,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这里面的门道,得靠自己一步步摸索、一点点领悟。”

如今,徐家埭村已累计承接国家级、省级、长三角区域及本地特色赛事超百场,平湖棒球更被纳入嘉兴市体育局“市队联办”项目。但村子的雄心不止于此,而是围绕“一颗棒球”延伸产业链:以棒球乐园景区为核心,去年成功招引万高唯艺展中心、“八大碗”餐饮、棒球主题民宿、星火农场等12个项目,构建起集棒球赛事、运动休闲、餐饮住宿、农事采摘、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完整产业生态。

“3家村咖、2个家宴中心,还有草坪婚礼、酒吧、烧烤……城里年轻人喜欢的业态,我们这儿都有。”仅今年上半年,万高唯艺展中心就承接研学、团建等活动200多场。在棒球产业链的带动下,徐家埭村游客量持续攀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也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17年的不足百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690.39万元。

棒球带来的收益远不是几个数据能概括的。它就像一扇窗,让村民在自家门口望见了世界,也让世界透过这扇窗,看见中国乡村的新模样。67岁的张金法是土生土长的徐家埭人,看着村里的变化,他总忍不住感慨:“连外国人都来给我们村点赞,这心里头,比吃了蜜还甜!”以前,村里搞环境美化,要靠评比、送小礼品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可如今,不用村干部多费口舌,大伙儿都自觉把家门口、村道旁收拾得干干净净——不是为了奖励,而是打心底里觉得,这样的村子、这样的生活,值得好好守护。

在棒球场上挥汗奔跑,在环村绿道上悠然散步,在九彩龙公园里跟着鼓点舞龙……体育运动早已不是村民生活的“附加项”,而是浸润日常的“必需品”,更悄悄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国际视野。

今年12岁的“小龙人”罗裕凯,就是在这份浸润里长大的孩子。他来自重庆,随务工的父母定居林埭,刚转学到林埭中心小学时,就被棒球场上跃动的身影勾住了魂。可初选时,他因为基础薄弱落选了。不甘心的他拉着母亲找到教练邹其坤,红着眼眶央求:“教练,再给我一次试试的机会,我肯定能学好!”母子俩的执着打动了邹其坤,他点头收下了这个倔强的小家伙。谁也没想到,仅仅训练8个月,罗裕凯就作为替补队员参加全国青少年棒球U10锦标赛,一战成名;之后的两年多里,他更是跟着球队两夺U10锦标赛冠军,从替补蜕变为主力。“这孩子身上那股不服输的韧劲,让我真真切切看到了团结、拼搏、协作的体育精神。”邹其坤提起他,言语里满是欣慰。

如今的罗裕凯,早已把棒球刻进了生活:上学期间,每天两小时的训练雷打不动;每一次扑球,都拼尽全力不让球落地;每一次向场地、教练、观众和裁判鞠躬,都腰背挺直、神情郑重。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踏上赛场的那一刻,他代表的不只是自己,更是“小龙人”棒球队的名字,甚至是中国少年棒球手的模样。“我要打进省队,将来还要打进国家队!”说出这句话时,他的眼睛里亮着光,那是少年人独有的坚定与炽热。

随着赛事规模不断扩大,原有青少年棒球场渐显局促。徐家埭村果断投入5000万元,启动占地1.25万平方米的国际棒球场建设。今年7月,这座规模达原青少年棒球场两倍的新球场正式启用,赛事排期至9月底。

暮色四合,徐家埭村的国际棒球场亮起灯火——6根飞利浦灯杆上,54盏灯同时点亮,把赛场照得如同白昼;夜场比赛时,专业体育展示团队播放的DJ音乐响彻夜空,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即便隔着屏幕,也能被那份火热的氛围包裹。

刘建群站在球场边,目光掠过这片璀璨喧腾,心中早已铺展更远的蓝图:“从现在开始,徐家埭村两座球场能同时容纳12支队伍竞技,一座面向国内,赚人民币;一座面向国际,赚美元。但我们不止于赛场——我们要跳出‘棒球’做‘棒球’,真正把赛事经济产业链拉长、补实:提升广告宣发,让更多品牌看见‘中国棒球第一村’的能量;夯实培训体系,让更多孩子触摸棒球的温度。”

他语气坚定,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因棒球而来’的人流,转化为‘为徐家埭停留’的客流,将人气真正变为经济效益。我们还要主动走出去,引入美国、日本等顶尖棒球联盟赛事——让徐家埭的棒球声,在世界响起。”

深挖棒球这口“井”,掘出的从来不只是体育本身,更有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如今的徐家埭,正以棒球为支点,撬动一座村庄的命运,写下奔向未来的宣言。这里的夜,不再沉寂,而是沸腾着理想与动能。一个村庄的梦,正随着那颗击出的棒球,不断飞往更高更远的地方。

标签: 责任编辑: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