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嘉兴南湖学院,正在军训期的大一新生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摄影记者王嘉宁通讯员叶丰收
昨天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我市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大会直播盛况,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广大干部群众心潮澎湃、倍感振奋,反响热烈。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将爱国情怀、团结伟力、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转化为立足岗位的实干、服务人民的担当、推动发展的行动,努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兴新篇章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多贡献。
历史回响:
铁路遗址前的民族不屈
8时40分,位于秀洲区王江泾镇的苏嘉铁路遗址公园前,很多群众早已等候在此,准备在一旁的城市会客厅观看纪念大会直播。
遗址公园前,一比一复制的“火车头”静静矗立,三座修复完好的炮台环伺其侧,射击孔透进的细碎光亮,像一把钥匙,轻轻叩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闸门。
“你看那射击孔,仿佛能看到当年战士们持枪守卫的剪影!”人群中,退役老兵、红色志愿宣讲员吴卫忠轻声感叹。他口中的这条铁路,曾横亘在苏州与嘉兴之间,全长74.44公里,先辈们曾以血肉之躯筑起防线,抵御外敌铁蹄。
每年开学,他都要给学校的学生讲一讲这里的故事。这条因抗日而生、又因抗战而亡的铁路,虽在1945年的硝烟中悄然隐去,可“抗争”二字,早已如年轮般融入嘉兴这座城市的骨血中。
吴卫忠掏出手机,指尖轻轻划过屏幕上关于阅兵式的预告信息。他曾是一名陆军通信兵,期待着即将出现的现代化武器装备,眼眸泛着光亮,仿佛回到了35年前——那时他刚穿上军装,心里满是保家卫国的滚烫热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当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结束时,现场响起长时间热烈掌声,所有人的目光紧紧锁在屏幕上。
雄壮的军乐声中,铁甲滚滚向前,履带碾过地面的轰鸣穿透屏幕,震得人心潮澎湃;战鹰列阵划破长空,机翼下的彩烟在蓝天绘出弧线;受阅将士迈着整齐的正步,每一步都踏得铿锵有力,尽显中国军人的昂扬姿态!
“中国排面,帅!”现场,来自上海的流动党员侯海云时不时拿出手机记录这一幕幕。观看的人群中,有人握紧双拳,他是一名青年,与那些同为年轻人的战士们一样,有着坚毅的眼神。有人抬手擦拭眼角,她是一位母亲,轻声地对孩子说着什么。
此时此刻,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深知:这盛世,如先辈所愿。
大屏幕上的阅兵画面仍在继续,遗址公园的铁血遗痕映照着今日山河、今朝盛况,足以告慰往昔忠魂——当年,这里的铁轨曾驮着弹药与希望,在战火中穿梭;如今,祖国的钢铁长城早已坚不可摧,护佑着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使命担当:
卫健系统的安全守护
9点不到,市卫生健康委11楼的会议室里已座无虚席。随着画面中的钟摆从1945挺进至2025,纪念大会正式开始。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当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在阅兵仪式进行时,会议室里不时传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当镜头转向观礼席上的抗战老兵,几位老人虽已身形佝偻,却依然努力挺直腰板,颤巍巍庄严敬礼,胸前的勋章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这一幕令人动容不已,不少人的眼眶悄悄泛红。
“我带过的一位女兵,入选了此次受阅的民兵方队,我们都为她骄傲!”收看完直播后,市计划生育综合部(基层工作部)副部长孟璐心情依然激动。她曾服役于武警河南省总队,是女兵中队中队长。“这次受阅的野战急救车、野战帐篷医院系统等都显示了我们国家卫勤保障的硬实力,也增强了我们在岗位上守护群众健康的信心。”
市卫生健康委安全办工作人员张庆和同样出身军营,有着18年的军旅服役经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句句振奋人心,像一股暖流激励着我们牢记历史、奋勇向前。”张庆和表示,即便已经脱下军装,他也将继续践行“退役不褪色”的精神,在卫健安全岗位上,以军人的严谨和担当,时刻守好安全防线。
教育薪火:
百廿年校史的铮铮铁骨
在嘉兴市秀州中学的礼堂和各班教室里,当屏幕上受阅部队迈着铿锵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现场师生纷纷挺直身躯、凝神注目,不少人眼中泛起泪光,不时报以热烈掌声。对于秀中人而言,这场阅兵承载着远超寻常的意义,它勾连起一段刻骨铭心的校史记忆。
1937年11月,日寇入侵嘉禾大地,秀中校园被强占为侵略者的军营。在时任校长顾惠人的带领下,秀中师生被迫背井离乡,开启了长达四千里的流亡办学之路。即便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秀中师生依然坚守对知识的渴望、对教育的执着,这种不做亡国奴、顽强不屈、师生第一、教育救国的精神,成了百廿年校史中最为珍贵的财富。
在观看完纪念大会直播后,秀州中学历史教研组组长胡佳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80响礼炮轰鸣于天际,既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崇高致敬,也昭示着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更深感责任千钧。站在这三尺讲台,我愿以历史为镜,讲好抗战史与二战史,让年轻一代真正理解战争之痛、和平之贵,铭记来时路,珍惜当下时,奋发向前行。”
代际传递:
离休干部与青年干部共同见证
在离休干部郑立松家中,两代“90后”共同见证国家强大。上午不到9点,郑立松已经佩戴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端坐在电视机前等候。1929年出生于江苏省建湖县的他,在1945年时响应号召参军,加入建阳总队通讯排。郑立松亲身经历了日军在家乡扫荡、抢掠的艰难岁月,抗战胜利的激动与喜悦至今仍铭刻在心。
9时整,报时钟声响起,纪念大会开始。在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郑立松备受鼓舞。
9时15分,阅兵仪式开始。当看见受阅部队军容严整、意气风发地通过天安门广场时,郑立松激动得热泪盈眶,“阅兵很辛苦的,一招一式那么整齐划一,让我看到了中国军人的精气神。”
嘉兴市产业集团“90后”青年干部王遥与郑立松一同观看直播,深受教育和感动。她表示:“一边聆听郑老的分享,一边收看纪念大会,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如今生活的和平安定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年轻一代不仅要倍加珍惜,更要以饱满的热情和更扎实的工作,为国家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强核强国:
零误差与零缺陷的相通
“太激动了,看到这么多的高端装备,让我更加坚定‘强核强国、造福人类’的信念!”昨天上午,中核集团首席技师、秦山核电国家级大师工作室领衔人何少华以“全国道德模范”身份在北京现场观礼。“能够再临现场,我感到无上光荣和无比激动!”观礼结束后,何少华的声音依旧难掩激动。
自1995年入职秦山核电以来,何少华就扎根核电维修一线。30年来,他先后参与国内外核电站大小修40余次,主持完成反应堆顶盖驱动机构修复等10余项重大任务,获授权专利66项,主编的国家职业标准为核能行业立起技术规范;他带领“何少华工作室”培养出15名高级技师、20余名技师,团队成员多人斩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成为核工业特种维修领域的“人才摇篮”。
2015年,他以“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身份,成为人社部选拔的15位行业顶尖技能高手之一,也是当年浙江省唯一受邀观礼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技能代表。此次再赴京观礼,他更将这份荣誉视为对全体核工业人强核报国、创新奉献,铸就国家安全基石的肯定。
“受阅队伍步伐整齐一致,就像是复制粘贴。这样的‘零误差’和我们核电维修的‘零缺陷’,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而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让何少华更加坚定了“一辈子干好一件事”的信念,“未来我将带领团队继续攻坚克难,用守护核安全的实际行动,让‘国之光荣’的旗帜在更多核工业人手中高高举起。”
团结伟力:
众志成城汇聚振兴力量
“凌晨4点不到就起床了,既光荣又激动。”回想起现场观礼的感受,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海宁市周王庙镇人大副主席、博儒桥村党委书记吴清江依然心潮澎湃。
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全场齐唱国歌时,就坐在天安门东侧观礼区的吴清江忍不住热泪盈眶,他的思绪也飘回了曾经的军旅生涯。1993年,吴清江怀揣着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毅然投身军旅。部队的熔炉,锤炼出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雷厉风行的作风。1996年12月,他复员回乡,回到村里工作。
看着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依次从天安门前整齐通过,吴清江难掩内心的激动,“离开部队将近30年,装备等级已经是天差地别,祖国的发展令人振奋。”钢铁信念已然深深烙印在他的骨血之中,并化到了他日常工作的点滴之中。
曾经的博儒桥村是年经营性收入仅有9000元的市级经济薄弱村。“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这既是吴清江的口头禅,也是他的作风。2007年吴清江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后,将当兵时的处事习惯、做事方法延续到了基层工作生活中,抓住契机、用好政策,带领全村村民探索致富之路,以“共商筹智、共建筹资、共管筹治、共富筹心”为核心,构建起“党建引领·四共四筹”新时代基层治理模式,打开了博儒桥村发展的新局面。去年博儒桥村实现村经营性收入534万元,固定资产超过2.5亿元。
此次是吴清江首次现场参加纪念大会,“这份荣耀,是我持续前进的不竭动力。”观礼结束后,他的语调仍然激昂,“心情激动是一时的,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日后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将用实际行动来诠释我们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带领村集体取得更好的发展来回馈党的悉心培养与人民的殷切期望。”
爱国情切:
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早上8点多,在位于嘉兴经开区的浙江焜腾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内,嘉兴市侨商会常务副会长、公司董事长詹健龙和同事们早早聚在一起。
“2009年10月1日,我曾受邀登上北京天安门观礼台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至今难忘!16年后,我在家乡收看纪念大会,心潮澎湃!”詹健龙注视着屏幕,难掩激动地说。
镜头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主席台庄严宣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会议室里立即传来了詹健龙和同事们长久而热烈的掌声。
“我出生在嘉兴,在外求学创业时始终心系家乡。”2003年非典期间,詹健龙带领团队研发的全球首台非接触式红外测温系统率先应用于加拿大机场,开创了大规模人群快速测温的先河。这一技术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贡献了“中国方案”,也让他深刻体会到“科技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深意。2017年,嘉兴市政府到加拿大“招商引智”,詹健龙毅然带领团队回归。落户于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焜腾红外,专注于红外探测芯片材料、器件、测试、封装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以及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的国产化研发生产与产业化应用。
“祖国的强大让广大侨胞在海外挺起了腰杆!”这位归乡侨商说,他在创业途中深刻感受到国富民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从“购芯”到“制芯”,从跟跑到领跑,焜腾红外历经20年技术攻坚,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并成长为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我相信中国经济潜力巨大,我们正持续加大投入!”詹健龙透露,总投资5亿元、占地4万平方米的“焜腾光电芯片产业园”即将于年底投产,届时该产业园将会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覆盖Ⅲ—V族化合物半导体制冷型芯片与探测器组件及VCSEL芯片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