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市区栅堰路边,绿树掩映,微风轻拂,风格迥异的咖啡店飘散着香气,色彩缤纷的气球店内新产品吸粉无数,美食店铺迎来一批批市民用餐,精致饰品商店即将开业……这是南湖区新嘉街道聚焦城市微更新打造的“嘉创湾”,自投入运营以来,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
昨天,在市委书记陈伟带队调研城市工作时,这里的“过去”再次被提及——嘉兴电控三分厂地块。在城市产业转型发展中沉寂多年后,它如何实现从老旧厂区到城市“硅巷”街区的转型?我们不谈枯燥的数据堆砌,只聊那些让城市焕发新生的故事。
时间回到2024年2月,新嘉街道投资1500万元,对该厂区进行收购并启动改造提升。“最初是想打造一个文创园区,但在业态招引过程中,很多新业态的加入,让我们及时调整了规划。”南湖区新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香香说,地处中心城区的嘉创湾优势明显,意向企业超七成都是新业态,带着新鲜活力,实现人气聚集,为何不顺势而为?
就这样,新嘉街道拒绝大刀阔斧地推倒重建,而是以“保留工业风貌、激活创新动能”为目标,聚力打造集办公、研发、休闲于一体的花园式创意产业社区,效果立竿见影。中国领先的一站式数字会展平台“31会议”来了,以日系风格为主的鸟坞咖啡来了,中古风装修的东喆小炒也来了……不到一年时间,已入驻信息服务、文创餐饮等企业14家。时尚的氛围感俘获了年轻群体的心,社交平台上,关于“嘉创湾”的词条逐渐多了起来,每逢周末,周边停车场总是早早就满了,咖啡店的座位也摆到了店外。
站在这里,很难想起那些布满蛛网铁锈的岁月。
这是因为很多都变了:曾经的生产车间,如今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区域;曾经的办公用房,变成了风格独特的展览空间;曾经的一砖一瓦,都变成了市民打卡的背景图……但也有不变的城市初心——守护历史根脉,心怀百姓向往。
纵观近年来嘉兴城市更新的轨迹,从之前“大拆大改”为主的“拆改留”转向了“留改拆”。留存的嘉绢厂房“逆袭”为城市新地标,“街区+mall”的南湖天地给嘉兴人带来全新生活体验;海盐的沈荡粮仓满是历史记忆,让浓厚的乡土文化与时尚元素相看两不厌;民丰冶金地块先开区,工人们正在抓紧对文保点、历史建筑等进行结构加固和外立面修缮,打造又一个富有嘉兴特色的工业遗存。
这样的“变与不变”,也是嘉兴城市发展的常态。
一方面,是科技迭代效率的有效实践。
在南湖区新兴街道,通过搭建南湖城资智慧城市运营平台,两辆AI智能巡逻车从清晨5点到晚上10点奔走在街道的大街小巷,可自动识别违章停车、占道经营等20多种不规范现象。在嘉兴市第一医院立体停车库,配建的智能识别系统能够精准测量车辆长、宽、高及重量,并自动分配合适车位,投运3个月,累计停放车辆9.58万辆。
一方面,是“人民城市”的理念一以贯之。
南湖城资智慧城市运营平台系统可向保洁人员、巡逻人员一秒派单,让街头巷尾“分分钟”恢复整洁有序。而同一时刻,嘉兴市第一医院南侧紫竹路断头路的施工现场,工人正在有序作业,只要打通这条路,就可以串联城南、府南两个片区,群众交流更方便,到医院就医也更便捷。
就像“嘉创湾”里矗立的两棵香樟树,六十年时间过去了,它的枝叶再次给一群年轻人遮住了烈日——见证着城市对美好生活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