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不是你:
下决心要健康地减肥,开始逼自己吃草,一周三次准时出现在健身房。
好不容易熬完一节私教课,累得气喘吁吁,只想在瑜伽垫上躺一会。结果教练毫不留情地走过来,丢下一句——「别停,再去做做有氧,爬坡30分钟!」眼前一黑。
不少人对有氧深恶痛绝,还有人在网上发帖问:爬坡、跑步那些有氧做起来感觉度日如年,到底谁在爱啊!
这种「必须坚持30/40分钟以上有氧才有效燃脂」的说法,似乎已成为健身的黄金定律。但瘫在跑步机上的你,很难不怀疑这是否真的科学。
我有氧只做到29分59秒就停止,脂肪燃烧就是0吗?
燃脂,不用强求30分钟
你更应该关注「强度」
运动的时候,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有2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也有蛋白质,但相对少)。
不少减脂小伙伴,可能都听说过「要耗尽糖原后,才开始消耗脂肪」或「30分钟后,脂肪供能比飙升」的说法。
这些理论早就过时啦!肯定不是运动到30分钟,身体的「燃脂开关」才掐着表,啪嗒一下打开。
人体的三大能量系统,脂肪只参与有氧系统。能从下图看出,从运动的第1分钟开始,有氧系统就在工作,脂肪就在燃烧了!
最新的研究理论发现,想要燃脂「事半功倍」,除了时间,你还应该关注「强度」——
身体用碳水更多,还是脂肪更多,它们之间的比例跟运动强度有关。运动越激烈,碳水供能的占比就越高。
运动强度的区分,主要看最大摄氧量百分比(%VO₂max)。这个百分比越高,需要的氧气越多,说明运动强度越大。
图注:最大摄氧量,是看你身体的在做最极限运动时,单位时间你的身体能利用的最多氧气。
当最大摄氧量百分比在50%左右时,身体消耗「主力燃料」的脂肪和碳水的比例为30%和70%,碳水是绝对主力。这也是为什么教练会让你在做撸铁等消耗很大的无氧后,要补「快碳」,例如馒头、香蕉升糖快的食物。
图片来源:网络
强度低一些的运动,脂肪供能比反而会更高一些。
多数人的「燃脂峰值」(Fatmax,也就是燃脂效率最最高的时候~),都出现在很不起眼的中低强度运动,例如快走、慢跑、骑车,都是能高效燃脂的好运动~
那为什么一到健身房,教练总是让你30分钟以上起练?
你想瘦得明显,整体运动量,还是要达到一定量的——
例如《中国肥胖症诊疗指南》建议超重人群(BMI大于24):
●在减重期间,每周进行150~420分钟有氧;
●体重维持期间,进行200~300分钟有氧;
●配合力量和拉伸训练。
健身房你好不容易去一次,那不得强度拉满?!总不能练一个月体脂率一点变化没有吧!
有氧确实很多人觉得做起来很煎熬,爬坡要求坡度10,速度4~5,对心肺功能一般的新手来说,可能是连滚带爬的。不仅无法感受到运动的乐趣,甚至很容易觉得减肥太难而被劝退。
其实还是有一些「合理偷懒」的小方法的
2个有氧锻炼小技巧
帮你合理「偷懒」
01少量多次的碎片化运动,也有效!
同样是30分钟,躺在床上玩手机,时间就像水一样流走了,可一旦站上跑步机,时间变得无比漫长……
好消息是,你可以把每天的运动量拆开来!运动10分钟,累了烦了停下去干别的,晚会儿找个空隙再继续做,同样有效。
有研究将48名超重的女大学生非随机分配至4组:
●每日1次30分钟连续有氧运动
●每日2次15分钟
●每日3次10分钟
●啥都不干
结果发现,除了啥都不干组,其他三组无论是多次短时间,还是一次做满,减肥效果都是相似的。
一次太累,你可以拆开几次做。日常的工作学习中,抽出十分钟运动一下,或换不同的有氧运动来增加新鲜感~
02中低强度即可,甚至散步都有用!
减肥运动,不是非要累死人才有效果。
研究发现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20-年龄),也就是中低强度运动,是脂肪代谢的效果最好的时候!
中低强度运动做起来一般是这种感觉:
-心跳略微加快,呼吸急促,但不会气喘吁吁
-活动大约10分钟后,开始微微出汗。
-可以与人交谈,但无法唱歌
散步、遛狗、游泳、乒乓球、骑车、太极、跳舞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换着做。
图注:在这个范围内,如果你做的运动用到的肌肉更多,减肥效果越好!比如需要整个人动起来的跑步遛狗,就比只使用下肢力量的骑车遛狗更燃脂!
对于减肥的人来说,比秤上的数字和减脂效果,无压力、不焦虑,让身体动起来并享受其中,才是更重要的事。
哪怕每天10分钟,当你慢慢习惯,你会发现自己不仅是在消耗热量,更是在收获充沛的活力、清晰的思维、压力的释放和优质的睡眠。
图片来源:网络
你们都试过什么骗自己多练一会儿的方法?例如「练完力量,趁着脑子还晕晕的赶快把自己弄上跑步机」「听维密走秀的bgm,把跑步机当成秀场走」?
来源:丁香医生
不接:朱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