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专门胖肚子的“坏习惯” 竟和睡觉有关(不是熬夜)
2025-08-28 12:30 来源: 撰文 看秀洲

成年人的字典里,没有容易二字,除了“长胖的肚子”。

从走出校园,步入职场,身材就开始逐渐走样。随着年龄增长,变胖速度更是一路狂奔。

中年胖肚子这事儿的借口原因,说来说去,无非是饭局多、压力大、坐得久、嘴巴馋……的老几样。

还有没有点新鲜的?

有!很多人不知道,睡觉时也有个问题,每天都在为你的肚子变大而不懈努力……

缺觉2星期

就能让你肚子胖一圈

科学家做了一项随机、对照、交叉、临床、人体试验,证实了睡眠不足与腹部肥胖之间的关联。

所有受试者都处于久坐环境、食物不限量供应(这不就是日常坐在屏幕前点外卖打工的我们么),但分为两组:

缺觉组:每天只能睡4小时;

饱睡组:睡饱睡足,每天不超过9小时。

结果显示,虽然两组受试者的能量支出、基础代谢率都大差不差,但“缺觉组”却无意识吃得更多、胖得更多,2周时间里就平白无故胖了1斤!

尤其肚子胖得明显,腹部脂肪面积显著增加了9%(15.2c㎡)

图片来源:文献图片改编

究其原因,科学家们推测可能是——睡眠不足,和你吃吃吃有关。

缺觉,会让大脑对食物刺激更敏感,激活处理饥饿等信号的区域、激发食欲和觅食本能、让人胃口大开、忍不住多吃。

图片来源:文献

大脑感知发生改变,随便垫吧几口,已经无法满足食欲。

缺觉会和大脑联手,逐步瓦解你的心理防线,让你对“高油多蛋白”的美味食物流露出无限渴望。

(你是不是也容易在熬夜的时候嘴巴馋,就算夜里忍住没吃,第二天也容易报复性进食烧烤、奶茶、小龙虾、鸡排、肉干、麻辣烫……)

美味食物下肚,食欲是满足了,但热量也坐上电梯飙升了。

研究中,缺觉让人多吃的热量高达308千卡😭相当于每天加餐一份麦乐鸡+一支圆筒冰淇淋……脂肪悄悄累积,变成实打实的油肚!

而这些,都只是“缺觉”作恶的起点。

缺觉长出来的脂肪

是最坏的脂肪

都是胖肚子,却有胖“皮下”和胖“内脏”的区别。

科学家发现“缺觉会导致肚子长胖”后,又进一步分析了内脏脂肪的占比,得到了更扎心的结论

睡饱睡足、不缺觉的人,即使不小心吃多了、稍稍发胖一些,也主要是存在皮下,内脏脂肪面积没有出现明显增加。

反观缺觉的人,不仅更容易胖,内脏脂肪面积也足足增加了11%!!!就算是缺觉后立马补觉(连续大补三天)也无济于事,内脏脂肪依旧在肚子里猛猛生长……

图片来源:文献图片改编

缺觉时脂肪存储机制变化,更容易把脂肪转移到肚子内部,变成邪恶的“内脏脂肪”,包围各大内脏器官,损伤心血管、影响身体代谢。

内脏脂肪增多,和很多疾病风险增加相关,例如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糖尿病等,还可能脑部萎缩,影响大脑信息处理的能力,甚至多个癌症风险同时飙升。

腰围每增加10厘米,14种癌症的发病风险都会相应增加

不想被“缺觉”做局,加速肚子长胖、伤害身体健康,就真得想法设法多睡会儿。

好消息

多睡一小时,真的能无痛减肥

先说一个悲伤的的消息:如果你每晚睡眠时间小于5小时,全身肥胖和腹型肥胖风险分别增加27%和16%,5天就能让人平均胖出1.6斤!!!

而睡够6小时以上,各种类型的肥胖风险都没有显著增加。如果你能做到再多睡一小时,甚至能实现“无痛减肥”。

研究发现,平均睡眠小于6.5小时的人,只要每晚多睡1小时,每天的热量摄入就会减少约162千卡。坚持2周后,没睡够的人胖了0.39千克,多睡一小时的则成功减重0.48千克,两组人体重相差0.87公斤。

照这个速度长期保持,科学家预测:3年内就能减重约12公斤。

朋友们,不节食不运动,躺着就能瘦的方法,这不就来了:睡够7~8小时,最好抢在22点前入睡哦。

睡个饱觉,不只能减肥,还和我们全身上下的健康息息相关[11]——

✅保护心血管,改善代谢健康;

✅提高认知与表现,提升注意力、工作效率;

✅帮助情绪稳定,维护心理健康,降低抑郁、焦虑等疾病风险;

✅稳定激素分泌,维持皮质醇昼夜节律,降低压力负荷(allostaticload)

✅降低身体炎症,减少系统性炎症标志物(如高敏C反应蛋白)

✅改善免疫功能,降低全因死亡率……

“睡觉,可以解决生活中绝大多数问题”,这句广为流传的话,果然名不虚传。

不用节食、不必运动、甚至不需要花一分钱,就能收获数不清的健康好处。

那些为了工作牺牲掉宝贵的睡眠,被手机迷惑没能睡个饱觉的日子……终究是错付了😭

告别“缺觉”陷阱,从现在开始!


来源:丁香医生

编辑:朱丽佳

标签: 责任编辑: 看秀洲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