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玩转秀洲 > 印象里
嘉兴现有7株千年银杏,秀洲就有2株!限定款浪漫真顶
2025-08-06 10:17 来源: 撰文 看秀洲

几乎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镌着一株老树的影像。它或是伫在村头,或是立在巷角,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这其中,银杏作为最长寿的树种之一,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在嘉兴,银杏并不少见,甚至千年以上“高龄”的银杏树也不少。截至2025年8月,嘉兴市在册古树名木703株,光是银杏就有134株,其中,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银杏有7株,分布在南湖区、秀洲区、平湖市、桐乡市等地。

快来看看吧

秀洲区新塍镇蓬莱社区小蓬莱公园

树龄:1524

桐乡市乌镇镇原康慈医院内

树龄:1308

南湖区凤桥镇三星村石佛寺(雄)

树龄:1255

南湖区凤桥镇三星村石佛寺(雌)

树龄:1255

平湖市当湖街道南河头社区松风台

树龄:1175

平湖市乍浦镇四牌楼社区皇都佳苑

树龄:1136

秀洲区王江泾镇田青村

树龄:1121

千年银杏承载记忆

走进秀洲区新塍镇小蓬莱公园,能仁寺旁的一棵参天大树就是嘉兴目前树龄最长的银杏树,树高28.5米,胸径达2.7米。相传这棵树栽于公元503年,还经历过大火的考验,整个寺庙都被夷为平地,这棵树却顽强地活了下来。

和秋天时见到的不同,夏季是银杏树的生长旺盛期,叶片呈现鲜亮的绿色,每片叶子都像一把小巧精致的扇子。“这棵树,可是公园里的宝贝!”今年5月刚退休的徐海明是土生土长的新塍人,他曾在小蓬莱公园工作,照料这棵银杏树也是他的工作内容之一。

每天早上8点,徐海明准时到达公园,第一件事就是去银杏树旁边转转,看看有没有生白蚁等病虫害,再抬头望望,瞧瞧叶子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银杏叶的边缘发黄了,可不是什么好事,是生了黄化病,要及时处理的。”

徐海明的手机里,存着几个外地的电话,一旦发现银杏树有什么问题,他就打电话请这些专业人员过来。“有时候他们没空,我就描述下树的状况,问问能不能用这种药。”得到对方肯定的回复后,徐海明才会打药。

对待这棵树,徐海明花了不少心思。如今,每到秋季,已经1500多岁高龄的银杏树准时披上“黄金甲”,吸引一批又一批游客慕名而来。

在嘉兴城乡各处,还分布着许多如这棵“老树王”般珍贵的银杏。

南湖区凤桥镇石佛寺小学的两棵银杏,是嘉兴银杏届的“牛郎织女”,一雌一雄两棵古银杏隔河守望。“07年开发梅花洲景区时,我们发现银杏树呈现老态,切断了根,重新修剪枝干、挂营养液才让它恢复生机。”梅花洲景区导游徐园说。

平湖市当湖街道松风台的银杏是平湖市最年长的古树,多次遭受雷击,树身发黑开裂,依然以顽强的生命力屹立至今。以这棵古树为中心,还造起了玲珑雅致的松风台风景园林。

……

千年银杏度过的漫长岁月里,人们早已和它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是其自身附着的重要价值,也有人们内心对银杏的独特情感。

更多千年绿意还在延续

在桐乡市濮院镇福善寺,两株银杏是每年秋天的“网红”。高大的银杏树掩映在黄墙红瓦下,与古寺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风味。

粗壮的树根旁,有一块写着“南宋银杏”字样的石碑。古镇内的南宋银杏相传为濮院开镇师祖濮凤亲手种植,树龄已经有近900岁了。这里原来是桐乡三中校园的位置,后又成了复建福善寺的地址,物换星移,银杏树屹立不倒,如今已是濮院镇的文物地标、濮院人心中的灯塔。

而说起嘉兴的银杏,不得不提到市区三塔路。秋冬季节,三塔路的那抹金黄从不会辜负嘉兴人的期待。2023年,嘉兴在全市29条道路开展“落叶不扫”保洁作业模式,三塔路就是其中之一。头顶的阳光透过金黄的叶片洒在脸上,脚下的道路覆盖上一层金色纱幔,轻踩一脚,这是独属于嘉兴的秋季浪漫。去年,开展“落叶不扫”的道路已经扩展到了37条。

在这样和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市民的保护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今年2月,秀洲区王店镇马桥村村民张先生的老房子恰逢拆迁,张先生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家院子里一棵30多年的银杏树。“这棵树陪着我长大,又是长寿的银杏,我希望能妥善处理。”搬离老家前,张先生在树干上张贴了红色的告示:“保护树木,请勿擅动”。

好在,这棵树现在已经找到了“新家”,移栽到了镇上的梅北公园。“公园里不仅有充足的生长空间,还有专业的养护管理,说不定能成为下一棵千年古树。”张先生说。

近年来,嘉兴贯彻执行《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等文件,守护着城市的“绿色活化石”。今年4月,《嘉兴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在分级分类保护、日常养护、移植管理等方面做好配套衔接,进一步加强我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的保护管理,健全全链条保护体系。“我们还面向长三角征集城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保护的专家,组建专家库,补齐古树名木保护人才不足这一痛点。”嘉兴市建设局园林市政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局面下,千年绿意得以延续,城市故事得以续写。一棵棵古树与世世代代的嘉兴人互相守望,写下一个又一个守护与共生的故事。


来源:读嘉新闻客户端
编辑:朱丽佳


标签: 责任编辑: 看秀洲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