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玩转秀洲 > 印象里
秀洲这个社区,大变样!
2025-06-18 15:10 来源: 撰文 看秀洲

早上8点刚过,秀洲区新塍镇火炬社区的网格驿站里已经坐得满满当当,暖黄色的灯光映照着早已爆棚的场景,靠墙摆放的二十几张原木色座椅被悉数占满,银发老人们并肩而坐。

图片

社区工作人员李艳萍抱着一摞折叠凳快步走进来,笑着跟居民们打招呼:“今天人真不少,大家稍等,马上加座!”李艳萍说,几乎每天,社区活动室一座难求,上座率接近100%,每次发布的活动名额都是早早被抢完,编织课、舞蹈班等都是我们这里的明星班。”

今年70岁的张阿凤踏着轻快的步伐赶来,一进门,老姐妹们就热情地招呼她:“阿凤,快来,就等你了!”她笑着回应,熟练地帮着调整音箱设备。很快,欢快的音乐响起,阿姨们随着节奏翩翩起舞,活动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以前啊,每天在田里忙得腰酸背痛,哪里敢想能像城里人一样跳广场舞!” 张阿凤一边抻着胳膊活动,一边笑着说,“你看现在这日子,过得多滋润,跟以前比,真是想都不敢想!”

图片

活动室不远处,便是张阿凤曾经耕作的农田。作为土生土长的火炬村人,她从小就跟着父母种田、养蚕。回想起40多年前,凌晨三点的蚕房里,灯光昏暗,她小心翼翼地给蚕宝宝换桑叶,一忙就是大半夜。常年握着蚕匾,她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而如今,那些茧子早已消失不见,属于她的新生活已然开启了新篇章。

“现在的收入比以前种地时翻了好几倍。”张阿凤自豪地说,她每天跳跳舞,每个月能拿到3200元的养老金,加上自家的3亩流转地,由五芳斋旗下的禾天下种业统一经营,每年还能固定获得1000元/亩的保底租金,年底村里分红她还能拿到500多元。

张阿凤生活的巨变,始于2018年火炬完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小田并大田”,户均宅基地从1.1亩变为0.35亩公寓房占地,这一举措不仅为农房改造筹得资金,更让耕地面积增至人均2.65亩。

图片

土地形态的重塑带来的不仅是收入的增长,更是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如今的火炬社区,338户村民搬进了现代化的火炬花苑小区,曾经的桑蚕田变成了整齐的楼房和宽敞的广场。小区内绿树成荫,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宜人。

张阿凤的父母,90 多岁的老人也跟着搬进了火炬花苑,住上了楼房。“隔三差五,社区里的‘银龄互助帮帮团’还会上门为他们量血压、打扫卫生,根本不用为生活发愁。”张阿凤说。

随着城乡融合的深入推进,火炬社区的公共服务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据火炬社区党总支书记柳月河介绍,社区实行社区、政务中心、公安三方合署办公模式,设立了秀洲区首个乡镇“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整合了医保、社保、卫计等132项高频业务,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各种政务服务,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图片

说城乡融合,保障进城农民权益是关键。火炬社区先行试点了秀洲区“进城农民安置居住地备案登记制度”,搬迁农民不需要变更农村户口,只需在户口本上增加现居住地址,就能享受居住地街道的各项公共服务。

“家里的孩子不需要迁户口就能到隔壁高照街道的浙师大附属学校读书,老年人步行五分钟可以到就近的高照卫生院看病、配药。如果家里有人要申请长期护理保险、残疾证等民生事项的,直接在社区就可办理,真正实现了‘保留社员身份,享受市民待遇’的‘无感进城’。”柳月河说。

图片

近年来,火炬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3.04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7.05万元。

暮色渐浓,火炬社区的灯光次第亮起。舞蹈室里,张阿凤和老姐妹们的身影映在玻璃窗上,与远处嘉兴国家高新区的霓虹交相辉映。这个曾被农田包围的村落,如今已成为城乡融合社区样板。当最后一支舞曲结束,张阿凤掏出手机给女儿发微信:“今晚社区放电影,记得带孙女来看。”

秀洲区城乡融合大数据

城乡融合,关键在“融”。近年来,秀洲区锚定新时代“千万工程”引领方向,依托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先行探索优势,加速构建“3+1+1”平台体系,加速形成高水平城乡融合共富新格局。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纵深推进,2022年以来、全区累计实施项目11个覆盖42万亩土地,5518户农户完成搬迁安置,进城农民登记备案人数1万人。

农民收入实现多元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2年的65096元增至71215元,农村居民收入从44263元提升至5027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47优化至1.42,收入分配结构持续改善。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普惠基础至关重要。秀洲在全省率先实现镇中心幼儿园省一级园全覆盖,城乡学校校级差异系数、县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均居全市第一,基层医疗就诊率达78.87%,持续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来源:区传媒中心

记者:赵晨

编辑:刘牛

标签: 责任编辑: 看秀洲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