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走进南弄
2024-01-18 09:31 来源: 撰文

  冬日,暖阳。也许是忙于工作吧,最近很少出来散步。距离上一次到南弄,差不多快两年了。

  南弄,位于王店老镇区东端,梅溪以南,贯通了梅溪街与海王公路。相对于王店老镇区的其他弄堂,南弄显得宽敞。老底子,由王店老镇区通往凤珍村、镇中村以及南梅村,这条弄堂,最为便捷。住在王店东半镇的居民,如果要去这三个村办事,大多数都选择走这条弄堂。此外,与王店相邻的横港、余新等乡镇的农民到王店赶集,走陆路,也要经过南弄。

  南弄一带旧称“廿家下”。旧时,王店的街路名称习惯以沿街屋数为名,如“十间楼”“廿间”“四十二间”等。“廿家下”一带曾经商铺鳞次栉比,有酱油店、南货店、茶馆店、浆粽店、伤科诊所、杂货铺、布店、碗店、打金店、供销社、药店等商铺。最盛时,有上百家。许多商号,既做零售,又做批发,尤其是王店的米、油菜籽、棉布,在整个嘉兴地区,都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汽车社会的到来,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老街、老弄堂已渐渐式微。现在的南弄看上去有些冷清,甚至有些萧条。许多店铺的招牌和广告还在,有的已模糊褪色,有的还清晰可见,有些老字号的门头字体,依然工工整整,只不过,曾经的旺铺早已人去楼空。许多居住在这里的年轻人,或者新居民,甚至都不知道弄堂的名称。

  我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南弄口相当闹猛。这里曾经有个粮站,农忙一结束,附近的农民,或是走水路,摇一船稻谷,或是走陆路,推着装满稻谷的推车,一清早,来到粮站粜谷。顿时,南弄口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农闲时,周边的农民从自留地采摘一筐青菜,或者把积攒起来的鸡蛋、鸭蛋装进提篮,摇着小船进镇,在六角亭漾停船,走上南弄口,寻一空地,就放下担子开始吆喝;等他们把从家里带来的东西卖了换成钱,再去买些自家用的如碗筷、镰刀、铁锹,或者捉几只小鸡。操办齐全,便找个地儿歇一歇,喝杯茶,吃碗面。午时陆续返家,顺便会给在家的孩子们捎带些小零食,或买些瓜子、水果、肉包子,大包小包,满满腾腾,说说笑笑,满载而归。

  据传,南弄口曾经有一家名为“友记”的南货店,抗日战争期间是新四军的秘密联络站。日军在占领王店期间,肆意屠杀无辜百姓。王店老百姓群情激愤,纷纷抗日。

  走进南弄,一股久违的亲切感扑面而来。一排排老宅,粉墙黛瓦,静静矗立。木制的窗框,浮雕精美,体现了当年房屋的建造工艺。不经意间,发现好几位老阿姨正坐在自家门口的竹椅上,戴着老花镜从事针织配件加工的验片工作。还有一群上了年纪的老头正在阳光下晒着自己的身体,享受温暖,然后打发时间。这就是老王店人特有的勤劳和悠闲。

  午后的光线,落在弄堂里,在我与两侧的老房子之间,隔了一些灰尘,看着它们在光线中滚动,我仿佛听见了岁月深处传来的回响。

  可以这么说,这一条条的街巷弄堂就是王店古镇的脉络,古镇的沧桑兴衰都锁在了这一隅。弄堂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但背后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这曾有过风光的南弄,给一代代王店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现在,这条弄堂里依旧藏着很多故事,或平淡无奇,或惊心动魄,无一例外,藏着无尽的烟火气息和回忆。

标签: 责任编辑: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