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人物秀
致敬!我们身边的“雷锋”
2025-03-05 10:44 来源: 撰文 看秀洲

雷锋,一个名字,一种精神,一座丰碑,在几代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今天是第62个全国“学雷峰纪念日”,有这么一群人,是慷慨解囊的“及时雨”,在口罩与药品极度紧缺之际,他送来爱心物资缓解燃眉之急;是融入志愿服务的“满天星”,传递正能量,温暖身边你和我;是群众的“热血书记”,邻里互助、倾力奉献,解决“急难愁盼”……他们是可爱的志愿者,温暖着这个时代;他们是挺身而出的凡人,也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一个“雷锋”带出一群“雷锋”,一群“雷锋”温暖一座城市。在秀洲,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引领文明新风尚。


钮培莲:

“一针一线”织就浓浓邻里情


在新城街道成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这样一位勤恳能干、和蔼可亲的志愿者,人称“裁缝阿姨”——钮培莲,71岁高龄的她隐藏着巨大的力量与爱心,以一颗志愿之心服务社区有需要的人。


图片


“我想裁个裤边,可以吗?”“当然可以,稍微等一下,马上就好。”近日,家住成秀社区的沈阿姨来到钮阿姨的“爱心缝纫小铺”,随着缝纫机发出“嗒嗒嗒”的连贯声,沈阿姨很快拿到了修改好的裤子。


每周一上午9点,钮阿姨的“爱心缝纫小铺”便准时开张,来裁缝铺的居民早已经排起了长队。缝扣、锁边、换拉链、修裤脚……“爱心裁缝铺”几乎什么活儿都接,穿针引线、布料裁剪、拼接缝合,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步骤她都认真完成,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所需。


“虽然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苦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把破一点小洞的新衣服扔掉,很多老年人还是舍不得的。正好我会缝纫,就想着帮小区居民免费缝补衣物。”谈起“爱心缝纫小铺”设立的初衷,钮阿姨说,自己年轻时便对缝纫技艺情有独钟,时常会接一些零散的缝纫活儿,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也让自己缝纫的爱好有用武之地。


图片


“现在时间充裕了,想着自己以前就是做缝纫的,能继续发挥余热,为邻里乡亲做点实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钮阿姨在分享自己的志愿经历时,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随着时间推移,钮阿姨精湛的手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广为传扬,居民们纷纷慕名而来,“每周一上午基本上有十几位居民过来找我缝缝补补,有的时候一个上午根本干不完,我就把衣服带回家赶工。”面对日益增多的缝补需求,钮阿姨从不言苦。


从2020年到现在,5年时间,除非有特殊情况,钮阿姨从未“请假”过,帮助居民修补旧衣、调整衣物尺寸2500余次。钮阿姨用她的巧手满足大家的需求,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谛。她的身影,成了社区里一道温馨的风景线,让这份看似微不足道的志愿服务,在社区里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简文昌:

退役军人变身“磨刀侠”,免费磨刀5年


坐在小板凳上,手握菜刀把柄,分别用粗细磨石细致打磨,不时将刀拿起来用拇指感受一下锋利程度,直到刀刃锋芒闪亮才算完成手中的任务。在秀洲区高照街道秀清社区,总能看到一位“磨刀人”为居民磨菜刀,他就是简文昌。


图片


与走街串巷的磨刀手艺人不同,简文昌是社区老兵志愿磨刀服务队的成员之一,也是一名有着13年军龄的老兵。


“简师傅,我家菜刀钝了,剁骨头剁不动,您给看看呗!”“简师傅,我家这把菜刀前几天磕了一下,您给看看能不能收拾一下。”“这不怕,简单,是卷刃了,我给你磨两下,马上就好!”每当简文昌和他的服务队一亮相,便成为焦点,不断有居民过来找他磨刀。


接过居民手中的旧菜刀,简文昌先是拿在手里仔细观察,随即俯下身子,往磨刀石上淋上清水,然后一手握紧刀柄,一手扶好刀头,开始认真打磨。“简师傅这手艺真好,一眼就看出是啥问题,厉害啊!”围观的居民忍不住夸起简文昌的手艺。听着大家的赞许,简文昌带着微笑埋头细致耐心地手工打磨,直至刀具变得光亮锋利。


“在秀清社区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中,我发现磨刀服务格外受到居民的欢迎,摊位前常常排起长龙。当时就和几个退役老兵合计,一起成立一支磨刀队,专门为大家提供免费的磨刀服务。”说起为何变身“磨刀侠”,简文昌打开了话匣子,“2021年磨刀队成立了,既然要做就得好好做!我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磨刀培训,通过理论讲解和操作演练,帮助学员们掌握磨刀要领和技巧,就希望为居民提供最好的服务。”


图片


在老带新,手把手的教学下,5年来,老兵磨刀队已经从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了40多人,累计服务居民7000多人次,磨刀8000余把。


“别看磨刀看似简单,其实是体力和技术的双重挑战。连续两三个小时不停歇,一磨就是200多把菜刀,一场志愿活动下来,腰都直不起来,但是看到居民拿着磨好的菜刀连声说谢谢,身体的疲惫就瞬间消失了,心里也感觉暖暖的。”简文昌笑着说道。


每一次志愿服务,都是一次善意的传递。简文昌还经常参加社区志愿服务,通过特色理念、特色做法,在应急抢险、防灾减灾、垃圾分类等领域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供特色志愿服务,不断发挥退役军人的光和热。


谢霏:

一位闲不住的“05”后,在“助人”中“乐己”


“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会议室往这个方向走”“奶奶,微信添加好友先打开右上角的‘+’,里面有个添加朋友”……在秀洲区各个活动现场,总能看到一位身穿“红马甲”的年轻小伙,面带微笑,问他问题总能轻松解决,他是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交通学院的大二学生谢霏。别看他才20岁,可确是志愿服务里的“老前辈”,已有6年的志愿服务经历。


图片


2019年还在上初中的谢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报名参加了垃圾分类的志愿活动,帮助社区进行垃圾分类。从第一次参加活动的“无从下手”到真正参与其中的内心满足,也就是在那时,谢霏与“公益”结缘,志愿服务的种子深深地埋于他的心底。在那之后,谢霏时常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图书馆、社区等地都能看到他身穿“红马甲”的身影。


积蓄前行力量,书写精彩人生。2023年谢霏进入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初中、高中我都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进入大学校园,很自然便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志愿服务组织。”谢霏告诉记者,加入学校的党员青年先锋队总队后,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投入到各类志愿活动中。


“印象最深的还是‘幸福银铃,玩转手机课堂’志愿活动,给爷爷奶奶们上课,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谢霏说,为帮助老年人快速融入时代发展的浪潮,他们进社区担任手机使用导师,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教学和实操活动。


图片


“老人不像年轻人,他们的记忆力比较差,我们只能手把手、一对一,慢慢的教,其实蛮磨性子的。”谢霏说,为解决老年人看不清手机文字的难题,他会首先着重讲解微信内调大字体的操作,进而再详细解释微信添加好友、推荐好友、发送语音消息、拨打语音、视频通话等基础功能。“当时爷爷奶奶们听得都很认真,学的也很仔细,就觉得自己特别有价值。”


不论是嘉兴市“8090”和“00”后宣讲员试讲活动中的赛事协助、2024环秀湖健康跑中的志愿者、银龄课堂上爷爷奶奶的小老师、秀洲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里的志愿者、嘉兴火车站里的引导员……谢霏投身志愿服务时的角色在变,但他热爱志愿服务的初心始终不变。


据统计,大一学年,谢霏参与志愿服务累计时长100小时,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同学们心目中的“活雷锋”“好榜样”。


进入大二,谢霏顺理成章的“升职”了,从党员青年先锋队总队队员“晋升”为领队。“当了领队后,责任更大了,需要策划组织开展活动,与校外各单位对接受领任务、协调落实人员,做好志愿服务保障工作。”谢霏说,虽然忙碌,但很充实,“因为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据统计,2024年,机电与交通学院开展校内外志愿服务209场,参与人次2653人次,累计服务时长12486.5小时。今年的“3・5学雷锋日”谢霏依旧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谢霏的一举一动展示了新时代青年的志愿精神与靓丽风采。


图片


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常态化走村入户,点单派单式的志愿服务温暖人心;家门口的文化广场上,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文艺节目轮番上演;一次次的社区清扫,共建美好家园……志愿服务不是远方的星辰,而是脚下的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秀洲,学雷锋活动正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雷锋精神正持续闪耀在这片热土。

来源:区传媒中心

编辑:金梦依

标签: 责任编辑: 看秀洲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