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秀洲农民画传承人,朱月祥与农民画的结缘已近四十载。1987年,时任青年农技员的他初次接触农民画;2000年调任王江泾镇工作后,当地的京杭大运河、长虹桥、大河荡、大青鱼等独特风貌与民俗风情,成为他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
“用画笔定格水乡生活的质朴与鲜活,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 如今61岁的他,已累计创作近千幅作品,并在2023年获评秀洲农民画跨越发展40年突出贡献人物。
此次拍卖的《欢乐大运河》,是朱月祥创作风格的典型代表。作品采用喜气洋洋的暖色调,富有张力的方构图,作品中,长虹桥、运河码头、运河驿站与游船等元素描绘出江南文旅的独特风貌。同时,鲜艳的色彩生动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热闹与欢愉,传递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今年,新加坡亚轩2025“大美中国”第八届书画展主办方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辞典》中遴选了这幅作品参展并上拍。谈及作品获国际青睐的原因,朱月祥坦言:“田间劳作的场景、乡村节庆民俗这些充满中国乡土气息的内容,对外国友人而言极具新鲜感与吸引力。”
“作为传承人,我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作品,更要将农民画这一非遗传承下去。”除了深耕创作,朱月祥更致力于非遗的传承与推广。每个周末,他都会准时开放画室,为农民画爱好者提供免费指导培训;为进一步厚植文化根基、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氛围,他还在印通小学设立 “朱月祥石榴红工作室”,让孩子们在笔墨创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艺术无国界。多年来,朱月祥的作品已先后在澳大利亚、日本、瑞士、英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部分作品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艺术数字资源库。今年4月,他随中国名家艺术团访问英国时,其创作的8幅作品被英国牛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英国皇家美术学院、苏富比艺术学院永久性收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鲜活载体。
从田埂走向画廊,从江南民间走向世界,农民画成为对外艺术交流的“使者”。
“看着越来越多外国人喜欢农民画,我感到非常欣慰。”对朱月祥而言,农民画这支从田野里生长出来的画笔,蘸着生活的五彩斑斓,不仅描绘着乡村的过去与现在,更勾勒出一个文化自信、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来源:读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