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榜题名”的古老传说,到崇文尚学的现代佳话,王店镇庆丰村以“状元”文化为基因,以乡风文明为养分、以社区治理为根基,走出一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还蕴藏了善治善管的和美密码。
这是一个常住人口仅1500多人的村庄,却因为“状元村”的典故远近闻名。状元村是庆丰村的自然村,原名陈保庙桥,因为一条名为“状元浜”的河道被冠以这个响亮的称号。
状元村在古代究竟有没有出过状元并无史料可考,而在现代却因为村里的孩子爱读书、会读书被传为佳话。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总共才40多户人家的陈保庙桥接连走出了50多位大学生,这些新时代的“状元”让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名声大噪。
文化铸魂
状元文脉可感可触
今年秋季新学年开学前夕,一场仪式感满满的奖学金发放仪式在庆丰村文化礼堂举行,庆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丽敏向周亲、孙杰、朱圣炜等村里的优秀学子颁发荣誉证书和“状元”奖学金。
“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培育我的庆丰村。”优秀学子代表周亲动情地说,“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乡情,这将是我未来求学路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随后进行的“状元”承诺书签订仪式上,优秀学子们郑重地在承诺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许下“学成归来、建设家乡”的庄严承诺。这一环节不仅体现了学子们的感恩之心,更展现了庆丰村重视人才培养、注重文化传承的深远考量。
事实上,许多返乡学子近年来积极参与村里的农房改造、文化遗产活化等项目,他们用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也为打响“状元播报”品牌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丽敏介绍,2013年,状元村从老村书记殳金良手中开始打造,经过10余年深入挖掘与整合提升,状元文化早已超越单纯的“学霸传说”,化作可游可感的文化景观与代代相传的精神密码。
现阶段,该村以“求学庆丰”为核心,将文化元素融入村庄肌理,打造了一条贯穿古今的“耕读之路”。沿着生态红砖步道前行,登科长廊、状元牌楼、及第园、求学古道等景观错落有致。一路走来,弯弯曲曲的石道上,各种求学苦读的名言名句印刻在石板上,无声地传递着“诗书传家”的深厚底蕴。
文化传承更需活态载体。这些年,庆丰村在“孔子广场”定期举办开蒙礼,让村里的孩童身着传统服饰行拜师礼,在庄重仪式中领悟“不学礼,无以立”的古训。针对寒暑假慕名而来的中小学生,村里精心设计研学路线,将状元文化与法制教育巧妙融合,让“诗书耕读、文化传家”的状元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文明润村
以新风正气涵养民心
状元文化孕育的崇文尚学之风,正悄然转化为庆丰村的文明底色。
在庆丰村,绿竹掩映处竖立着一幢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这里以“三治两美”为主题,图文并茂地展现“三治”融合成果和“两美”村庄风范。
墙上展示的除了新时代“状元”外,其他人物还包括曾获得“浙江好人”称号的庆丰村村民钟术莲,这位身高不足1.2米的“袖珍”女子对瘫痪在床的丈夫不离不弃,一度引发村民们的热议。此外,村里还评选过最美好家风家庭、最美好媳妇、最美卫生示范户、最美志愿者、最美绿色家庭等“最美榜样”,这些向上向善的事迹都让村民们“看样学样”。
志愿服务是乡风文明的生动注脚。庆丰村搭建了志愿服务大数据平台,推出“线上点单、线下派单”全流程服务,以“店当家”志愿服务为引领,打造“庆丰管家”品牌。如今,红马甲巡逻队成为村庄标配,村民们自发参与环保宣传、政策普及、法律援助等服务,实现家家户户齐参与。
文明养成更需制度护航。庆丰村将“勤学向善、邻里互助”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召开村民议事会共同商定奖惩标准。渐渐地,垃圾分类成了村民的自觉行动,房前屋后的绿化维护成了集体共识。村里还通过人居环境考核评比积分奖励兑换等方式,对文明家庭、优美庭院进行表彰,让文明风尚看得见、摸得着。
善治善管
用多元共治破解难题
大事有人干,小事有人管,好坏大家评——这是村民对庆丰村治理成效的直观感受。
庆丰村探索建立了“小喇叭”讲政策、“小板凳”听民意、“小簿子”记民情、“小茶壶”解民忧、“小红旗”促担当的“五小群众工作法”,这种接地气的治理方式,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在“民情一本账”办理过程中,村干部充分听取群众的急难愁盼,为村民排忧解难。贯穿村域的G524国道是庆丰村村民日常出行的必经之路,十字路口车流量大、交通情况复杂。北侧车辆汇入国道,高峰时经常堵车,刮擦事故频发;西侧村民自驾左转进村,需要在大货车间隙“见缝插针”,安全隐患陡增。
“交通出行难是这两年村民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村两委班子决定和相关单位合力解决这个难题。”朱丽敏告诉记者,村干部迅速协调王店交警中队,经实地蹲点反复观测分析,找到出行难的症结所在,重新调整十字路口信号灯配时,科学设定不同方向的通行时序,有效改善通行秩序,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
另一本难解的“民生账本”是农民建房问题。2015年,庆丰村根据村庄布点规划将外围5个网格作为撤并点,剩下10个网格作为保留点。但无论撤并还是保留,很多房龄几十年的老房子都成了危房,村民改善住房的愿望非常迫切。对此,庆丰村的破解思路是召集相关网格的村民坐到一起,大家反复商量,经过共同努力商讨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以自建房的方式集中解决农民建房难题。
在村务管理方面,庆丰村创新探索“能人治村”,依托党建引领农村网格治理工作,结合“民情一本账”知事识人机制,让村民公认的“身边能人”担任15个网格的专职网格员,这些能人大多是优秀党员、村民代表、小组长等,他们化身政策信息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安全生产巡防员、生态环境督查员、关心关爱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热心服务身边群众。
从状元浜的传说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从单一的文化符号到多元治理体系,庆丰村用10余年时间完成了华丽蝶变。漫步村中,文化景观与现代设施交相辉映,文明新风与治理效能同频共振。扎根乡土的状元文脉,正在创新治理的沃土上生长更加繁茂的乡村振兴新果实。
来源:看秀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