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街镇风采
人文王江泾 | 跨越时光的“兄弟桥”
2025-10-10 15:16 来源: 撰文



济阳桥和浔阳桥是王江泾镇上的两座“兄弟桥”。这两座桥不仅是当地的交通印记,更藏着一段跨越数百年的家族故事,而这个家族,便是东晋时期大诗人陶渊明的后人。


点击收听


济阳桥和浔阳桥相隔不远:济阳桥是三孔平板桥,稳稳横跨在王江泾的市河之上;不远处的浔阳桥,是座单孔拱桥,静静架在西市河上。


济阳桥


浔阳桥



它们就像一对兄弟,守着镇子的烟火气。这两座桥的修建者,正是当时镇里的名门望族——陶家。


相传陶家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后代。当年,陶家在王江泾根基渐稳,尤其是出了陶俨这位能人后,家族声望更盛。陶俨是明正德九年的进士,为官时敢作敢为:在山东阳信任知县时,他用官府盈余帮百姓抵偿欠税;任监察御史期间,为劝阻明武宗南巡,他与百余人一同上书,即便被廷杖下狱也毫不退缩。后来,他遭奸人诽谤,便辞官返回了老家——如今的王江泾。


陶俨退隐回乡后,陶家着手修建了济阳桥和浔阳桥。修桥一来是为方便陶家进出故居“忠孝堂”,二来也是为了让镇上百姓通行更顺畅。陶家修桥不图名声,只想着实实在在办事,这与陶俨回乡后“杜门养望,却热心乡事”的性子格外相合。



而两座桥的名字——“济阳”和“浔阳”,更藏着陶家的“根脉”:陶家最早的先祖可追溯到“五帝”之一的尧帝,陶姓最初的封地在山东济阳;而他们敬重的先祖陶渊明,则迁居在江西浔阳。因此,用这两个地名给桥命名,就是要提醒子孙后代,无论走多远、当多大的官,都不能忘了祖宗、丢了根本。


当年两座桥修好后,浔阳桥畔商船林立,渡口停满了船只,清代诗人宋景和还在诗中写道“春水桃花浪拍天,浔阳古渡柳含烟”,字里行间满是桥边的繁华景象。济阳桥则连接着镇上的街巷,每天人来人往,脚步声、谈笑声伴着河水声,成了当时王江泾的日常图景。




     如今,这两座桥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矗立在原地。它们见证过陶家的荣光,也陪伴着王江泾的变迁。走在桥上,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的脚步声,想起陶家修桥传家的故事——这两座桥,早已不只是石头搭建的通道,更是一段珍贵的家族记忆、一种深厚的乡愁寄托。


来源:读嘉

标签: 责任编辑: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