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气温创今年下半年新低,怕冷的人恨不得把家里的所有衣服都套身上。不光要穿羽绒服,还要穿毛衣、秋衣、打底衣层层套。
然而,层层套的穿搭方式不仅臃肿,而且也没有想象中的暖和。究竟怎么穿才更暖和?
保暖的关键,是适度蓬松
穿衣保暖的关键在于有一定的厚度,并且有足够的空气层。
空气层是指衣服和人体之间有空气间隙。我们的身体时刻都在产生热量,由于人体和外部环境的温差,我们也在时刻散热。人体不断散热,会把空气慢慢加热,此时,空气便起到了保暖层的效果。
如果散热太快,产热速度跟不上,我们就会感到很冷。而如果不散热或者散热速度慢,我们产生的热量都积蓄在身体周围,自然就能暖暖的。
掌握“三明治”穿衣法
舒服又温暖
我们穿衣服的时候,除了衣服材料本身的纤维间可以存储空气,层与层之间的空间也可以储存空气。那么,是不是层数越多,衣服里存的空气就越多,整体的保暖性也就越强?
我们可以把人体想象成一个圆柱体,衣服件数越多时,每件之间会出现新间隙,新间隙又能容纳空气——最终就会造出一个很厚重的空气层。
但空气层太厚,从内至外就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温差,这会导致空气流动产生“热对流”。一旦发生了“热对流”,热量的流失反而会更快。
除了温差导致“热对流”,层数太多还会把空气层挤薄。当层数超过某个值后,衣服层与层之间的空气存量反而会随着衣服层数的增加而减少。
所以,除了别穿太多层,冬天也别穿太紧,尤其是外套要稍微宽松一些。可以在内层制造额外的空气层,获得更好的保暖效果。穿着舒适感提高了,温度也提高了。
根据这个原理,在寒冷的冬天可以参考“三明治”穿搭公式:
外层选择羽绒服、棉服、羊绒大衣、冲锋衣等有一定抗风能力的衣服,如果衣物本身可制造空气层更佳。
中层采用柔软、蓬松的摇粒绒、抓绒、薄羊绒、羽绒内胆等再制造空气层。如果外套本身就比较保暖,且比较抗冻,可以直接去掉中层。
内层选择吸湿透气的贴身保暖内衣、速干衣、瑜伽衣等,可以迅速透湿透气,避免湿气在衣物内积攒,影响外层的蓬松度降低保温性能。
如何选择羽绒服?
绒子含量越高越好,最高为95%,绒子含量少于50%不能称为羽绒服。绒子能有效阻止热量传导,从而达到隔绝外界冷空气的效果,其含量是决定羽绒服品质和价格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