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嘉兴打造“九水连心”靓丽名片
2020-07-24 09:10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记 者 潘晓琴   通讯员 钟永山 陈旭刚

  两岸花堤 一路亭台

  “九水连心”是嘉兴最具特色的城市格局。“品质嘉兴”大会战提出将匠心打造“九水连心”工程,该工程不仅是嘉兴文化复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也是群众生活的空间和城乡融合的纽带。

  昨天,记者从市中心城市品质嘉兴大会战指挥部九水连心工程推进办(以下简称“推进办”)获悉,目前,由嘉兴总师团队(沈磊团队)编制的“九水连心”景观系统规划已基本敲定,整个工程将按照“两岸花堤,一路亭台”的景观形象定位,围绕绿化、亮化、文化、活化、净化五篇文章,重点打造“九水十八园三十六景”景观体系,推进城市业态转型赋能,发挥经济廊道、生活廊道、文化廊道、生态廊道的功能,高水平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

  九大类项目打造“十八园三十六景”

  根据规划,此次“九水连心”景观工程中的“九水”分别是指:苏州塘、新塍塘、杭州塘、长水塘、海盐塘、长中港、平湖塘、嘉善塘、长纤塘。设计范围为总长45公里的九水河岸两侧(30米至50米),建设内容包括植入绿脉、文脉、水脉,打造十八园三十六景,提升绿化景观,建设生态绿道和休闲空间,改造驳岸和基础设施,改造桥梁景观,开发桥下空间,完善服务设施配套,配建智慧管理系统,提升沿线建筑风貌,改造景观照明等。

  整个项目包括九水景观工程、水环境修复工程、水上巴士(水乡碧道)、运河文化长廊三塔片区开发建设、滨水休闲运动项目、水上旅游项目,以及真如塔恢复工程、东塔景区建设项目、文杉大运河文化活力区建设3个储备项目共9大类项目。

  “十八园”就是九条水系沿线的18个公园,包括已建成的穆河森林公园、落帆亭公园、洪波公园、范蠡湖公园、三塔公园、运河公园、放鹤洲公园、中央公园、植物园、长中港公园、长纤塘公园,还有7个计划新建的公园,长水园、榴薇园、东塔园、启红园、汇龙园、百果园和塘汇园。

  “三十六景”就是按照“两岸花堤,一路亭台”的景观形象定位,以现状绿地空间为基础,结合嘉兴文化基底与建设情况,在九条水系周围规划的36个景点。

  伴随着景观系统规划的敲定,目前“九水连心”景观工程两岸滨水空间概念方案也正在进行全球征集,已吸引了42家国际国内知名机构参与,将于本月25日召开评审会。

  300米河岸样板段将于本月开工

  “九水连心”的城市格局,是嘉兴宝贵的城市资源,为保证高水平推进“九水连心”项目,推进办前期专程组织赴上海,参观、学习上海建工承建的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开发利用及景观工程,启发可持续开发的工作思路。

  推进办总工程师邵奕敏告诉记者,“前期,我们秉持‘无规划不实施,无样板不实施’的原则,坚持产业谋划在先、资源整合在先的思路,创新机制、高标谋划。”为更好地推进“九水连心”工程,目前他们选择长纤塘南岸、鸣羊路以西约300米沿岸,10000平方米的空间作为样板段先行实施,计划7月开工,9月底完成。

  在样板段的打造过程中,推进办将结合规划,将景观绿化种植、园路驳岸、景观小品、码头、夜景亮化等要素植入,打造一个高标准的样板工程。

  样板段工程完成后,整个工程将于10月陆续开工。

  推进城市业态转型赋能

  事实上,“九水连心”工程不仅仅是水系的贯通,沿岸的绿化、亮化工程,更将推进城市业态转型赋能。

  “利用好嘉兴‘九水连心’这一独特的城市格局,可以发挥经济廊道、生活廊道、文化廊道、生态廊道的功能,高水平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邵奕敏说,“整个项目将围绕‘一年成形、三年成景、五年成势’的总体目标,将‘九水连心’工程打造成为嘉兴特色、国家示范、国际标准的城市生态实践案例,积极争取成为国家人居环境奖的范例,成为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共享城市的国际标准。”

  为此,在业态、文态打造上,“九水连心”项目将充分发挥“九水”和南湖的优势,统筹水上巴士、水上旅游、水上运动,吸引新锐策划团队参与开发水上演艺等项目,激发“九水连心”城市活力,打造国际化品质江南水乡文化名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九水连心”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市认真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比如在畅通水系的过程中,引入水上巴士,方便市民出行;在“绿化”过程中,把滨水生态环境营造起来,提升市民生活环境;在“亮化”过程中,融入夜游、夜经济等要素,让市民夜间休闲多一个好去处。

  “在接下来的方案设计、文态业态植入等方面,我们还将充分考虑市民意见,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推进办执行副主任、市建设局副局长陆芸表示。


标签: “九水连心” 责任编辑:茹萍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