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新塍:古镇社区治理实现华丽转身
2021-07-23 08:55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记者 蒋彧淼 通讯员 赵维卒 周 阳

开新局·一图一景看发展之百年蝶变社会篇

b150986a-8764-4d72-87a7-fcbcb304e909.jpg

《古韵新塍》 吴利英 俞英岚

  【蝶变图】

  昨天上午,在秀洲区新塍镇虹桥路上,五六名志愿者身穿红马甲,与往日一样在路上巡逻,小区业主和商户都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几年前,这里的住宅区与沿街餐饮商户共用垃圾桶,经常出现垃圾外溢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新塍社工组织居民代表、沿街商户代表、居委会、保洁部门进行协商议事,公开收集意见,最终大家形成共识,拿出具体措施解决了问题。

  这样的公开议事,在新塍镇已不是新鲜事。志愿者发现问题,由社区汇总上报,社会组织整合资源并提出建议分类报送相关部门……这种“社工+志愿者+政府部门”的三级响应机制实现了“民情速递”,形成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办”的“参与式”社区治理新模式。这一切,都得益于2014年新塍镇开启的一场社区治理实验。

  经过3年的探索和实践,新塍镇于2017年顺利通过民政部第二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验收。2018年,新塍镇的创新实验区制定推广提升方案,为全市社区治理提供了样本。2020年,《新塍镇打造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标杆》入选浙江省县域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

  作为83个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唯一的镇级单位,如今,新塍镇已经把全镇从整体上作为一个大社区,从内外圈层入手,通过创新机制、治理和服务,探索众多社会力量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可使镇级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相互融合的社区建设新路子。

  【见证官】

  在行政资源相对有限的小城镇,面对纷繁复杂的社区事务,以往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新塍镇另辟蹊径,引入一家本土专业社会组织——“孝慈”,通过“以社育社”“以社带社”的方式,打造本土社工孵化机构“新塍镇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培育基层的社会工作人才。

  2015年,该镇凤舞社区孵化成立金扳手为民服务社,由11名持维修证的退休居民组成,义务帮助社区居民进行水电、管道维修。除了金扳手为民服务社外,该镇还先后成立了向日葵社工服务社、红枫叶社工服务社等众多“草根”社会组织,并渗透到社区的各个“毛细血管”。

  在强化社区治理的同时,新塍镇还优化了社区服务三个环境,即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环境、“一口受理”的公共服务环境和社会组织成长的培育发展环境,从而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走进新塍镇政务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市民在窗口一次性提供相关材料,就可办结多部门联办事项。“无差别综合受理、首问责任、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快递送达”等全科医生式的便捷服务,是该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塍(真)”省心政务服务品牌的有效举措。“目前,我们依托浙江政务网、浙里办APP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完善24小时自助服务区,进一步打破时空限制,使办事群众体验到智慧办、人性化、零等候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服务。”新塍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扎实推进社会治理这一城市发展的“里子”,新塍镇还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城镇建设等改善城镇形象这一“面子”。

  外观时尚的润园路口景墙、修旧如旧的蓬莱路、人气景观绿道主题广场、开门迎客的城市客厅、具有水乡特色的“清明上河图”,四个地标节点、两条精品旅游路线、一批景区村庄和美丽乡村……2018年,新塍镇获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镇。这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具有典型江南水乡特色的千年古镇,因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焕发出别样的活力和魅力。

  2020年,新塍镇再度扬帆起航,全面吹响开展美丽城镇建设的号角。在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的基础上,找准定位,深度谋划,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推进美丽城镇建设。

  为更好地创建农业特色型的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新塍镇在开发建设上坚持“整体保护为主,局部开发为辅”的理念,整合古镇、美食、温泉、生态、美丽乡村等资源,在“共性选项”的基础上筛选出一批特色鲜明的“个性代表”,全面推进都市型生态农业、美丽乡村和健康养生古镇建设,加快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田园新市镇。

  【奋进路】

  “十四五”期间,新塍镇将继续深化网格化管理,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做大做强“塍益580”志愿服务品牌,深入推进红色志愿小镇建设。与此同时,打造“新塍大脑”,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精细化管理,利用好“微嘉园”等平台,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此外,该镇还将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全镇发展空间格局,形成“一心一网一盘棋”的田园城镇空间格局。


标签: 一图一景看发展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