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生活健康
对话专家:帕金森病如何发现及治疗?
2023-09-18 14:46 来源: 南湖晚报 撰文 N记者 赵倩 漫画 张利昌

全程管理,科学治疗,让患者见“帕”不怕

医学技术指导: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王琰萍

  

  睡眠不好、翻不了身、走路不稳,市民李阿姨查出得了帕金森病史5年,一度对生活丧失信心。今年5月,李阿姨来到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经过医生对症治疗,病情很快得到好转,症状基本缓解。如今,服药四个月的她,可以每天骑电瓶车正常上下班。

  9月16日是“中国脑健康日”,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琰萍提醒,帕金森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沉默杀手”,发现症状早诊早治,可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易漏诊误诊 早诊早治很重要


  

  帕金森病并不罕见。有公开数据显示,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帕金森患病率为1.7%,据此推算,中国的帕金森病人数量或超300万。

  王琰萍表示,帕金森病是由于黑质(位于脑干的富含黑色素细胞的核团)发生病变,无法正常分泌多巴胺而导致的。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但主要是与年龄老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有过毒物接触史)等相关。

  患者患病后,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非常大,但由于其初期症状的不典型和隐匿性,经常会造成漏诊、误诊,从而延误病情。那么,帕金森病患者主要有哪些症状呢?王琰萍介绍,帕金森病的症状,主要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运动症状可以概括为“抖、慢、僵”——抖是指肢体抖动、震颤,例如手抖、脚抖、嘴巴抖;慢是指动作缓慢,在日常生活中刷牙洗脸、穿衣脱鞋、系鞋带纽扣等动作变慢;僵就是指肌肉变得紧绷,四肢活动的时候感到僵硬、沉重、不灵活,坐下后不能起立,卧床时不能自行翻身。

  非运动症状主要是嗅觉减退、便秘、情绪障碍,包括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等。到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可能还会出现一些伴随症状,例如姿势步态障碍,起步困难,迈开脚后小碎步往前冲,叫停的时候停不下来;表情呆滞,好像戴着一张面具;写字时,越写到后面字越小等。

  约70%的患者以震颤为首发症状,也因此,不少人将手抖等同于帕金森病。那么,出现手抖症状一定是患上了帕金森病吗?

  “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病,可能是脑积水、脑肿瘤压迫到脑神经,也可能是药物反应等情况。”王琰萍解释,目前,原发性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主要还是依靠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及相关的辅助检查。“我们会评估患者的病史、症状,结合全面的查体之后,做出综合判断,对症治疗。”

  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联合全程康复 做好“持久战”准备


  

  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心理干预、手术治疗来改善症状。其中,药物治疗是首选,包括多巴胺类药物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

  “按照您帮我调的药量,已经服药快四个月了,我现在的状况蛮好,可以骑电瓶车正常上下班。感谢您!”这两天,患者李阿姨向王琰萍聊起了近况,并表达了感谢。

  据悉,李阿姨帕金森病史近5年,一直服药治疗中,最近出现睡眠不好、翻不了身、走路不稳等症状,今年5月来到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王琰萍根据其整体病情换药、调药,患者病情很快得到好转,随后,王琰萍又为其进行了第二次调药,服药一段时间后,患者自诉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调药非常考验医生的水平、经验,通常,患者用药都是以四分之一、八分之一为单位微调的,有的患者甚至需要大幅度减量,必须做到既‘稳’又‘准’。”王琰萍解释,在临床中,不同的帕金森患者,根据病情和阶段不同,吃的药物剂量、次数也不同,建议患者规范服药,遵医嘱服药,千万不要擅自加减药或停药。

  今年68岁的何先生也是王琰萍的诊疗患者之一,说起自己的求医路,他更是满腹心酸。自2006年确诊患有帕金森病后,何先生一直奔走在求医问药的路上,花费了许多金钱和精力,却看不到好转的迹象。2019年,因病情加重,手抖无法抑制,何先生经别人介绍来到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就诊。

  在何先生住院观察的前两天,王琰萍仔细查阅其过往病历,观察其各种病情症状,最终给出了一套治疗方案,除了让何先生接受药物治疗外,还针对他的抖动、肌肉僵直等情况,设计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一周后,何先生的症状明显缓解,生活基本恢复自理。如今,4年过去了,何先生病情稳定,坚持每个月来医院复查,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王琰萍指出,帕金森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关注的疾病。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家属、医生而言,都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建议患者定期随访,跟专科医生建立长期、紧密的联系,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精细化、个性化的全程康复联合药物治疗方案。

  翻看王琰萍的手机,相册里近1000余个视频,基本全是帕金森病患者的查体视频。“主要是为了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进行前后对比,这样我们对患者的评估就是动态的,治疗方案也更有针对性。”

  为了方便管理病情,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还为帕金森病患者建立了帕金森病患沟通群,除了进行健康宣教,医生还会一对一指导患者进行治疗和调整用药。

嘉兴首例脑起搏器植入 让患者告别“颤抖”


  

  度过药物“蜜月期”的患者陆先生,怎么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有幸告别“颤抖”模式。

  陆先生因帕金森病肢体抖动、动作缓慢已经5年多了,长期口服药物治疗,前几年治疗效果较好,服药后状态基本接近正常。但近1年来动作慢、抖动、僵硬明显加重了,药效时间明显缩短,甚至对日常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晚上睡觉时翻身困难,起夜时无法自己翻身下床。

  考虑到再严重下去,陆先生将失去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里人心急如焚,再次赴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神经内科主任王琰萍,神经外科副主任王翊飞联合放射科主任赵宏伟、副主任刘虎对陆先生进行严格的临床及立体定位评定后,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决定为陆先生行脑起搏器(DBS)治疗。

  据介绍,DBS的原理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高频电刺激到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电刺激信号会干扰异常神经电活动,将运动控制环路或紊乱的神经递质恢复到相对正常的功能状态,从而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僵硬、迟缓等运动障碍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22年11月11日,嘉兴市第二医院成功实施了嘉兴地区首例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科、麻醉手术科等通力配合,经过全面的术前评估和周密的准备,手术当日历经三个半小时,成功为患者植入脑起搏器。

  术后,陆先生恢复良好。一个月后,他来到医院开机程控,经过调试,肢体抖动明显改善,活动手指、蹲下身体、走路等动作都能顺利完成。

  王琰萍介绍,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病,药物“蜜月期”之后,药效下降。患者只能加大药物剂量及增加药物种类,药效维持时间变短,生活质量明显下降。DBS手术正逐渐成为该阶段患者的第二个“春天”。

  该项高精尖手术的开展,填补了DBS技术在嘉兴地区的空白,也标志着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亚专科团队、功能神经外科对帕金森病治疗有了新的突破,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福音。


标签: 帕金森 责任编辑:茹萍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