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玩转秀洲 > 印象里
年酒的讲究
2024-02-23 09:32 来源: 撰文

  年酒的讲究

  ■山惠明

  过年,少不了吃年酒。中国人重视人情,在王店乡下,过了大年初一,人们便开始请来请去吃年酒,一般从正月初一到十五。

  去吃年酒,事先要准备好云片糕、饼干、柿饼、酥糖等作为礼品,包装一定要精美喜庆,才显得客气上档次。客人一到,主人会泡一碗爆米糖茶招待。

  招待客人的年酒也是有讲究的,菜肴是四盆四碗,俗称“年八样”。年八样分别是笋干烧肉、红烧鲫鱼、白斩鸡、油豆腐嵌肉、蛋饺、慈姑夹咸菜、肉皮三鲜、大蒜炒皮子。八个菜烧好端上桌,摆放的位置也讲究,鸡肉鱼放在中间一排,其中鸡在头,象征金鸡报晓,鱼在尾,象征活力。

  如果是新郎新娘做新客,须在“年八样”的基础上加上两个菜,其中一个必须是红烧蹄髈,寓意圆满。第一筷蹄髈肉,必须要夹给新人吃,这是规矩。王店人称红烧蹄髈为“状”,所以这桌年酒又称“状十样”。

  老底子因为经济条件差,上桌的菜不能随便吃,特别是红烧鱼和肉,来一波客人就要上一次桌,主人家靠这些硬菜撑面子。所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看鱼拨肉夹笋干”。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母亲请年酒必须掐着手指头算计好家里的积蓄和要准备的菜肴。

  我第一次去王店乡下吃年酒,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弟刚结婚,新家安在镇中村。大年初二,应弟弟邀请,我们前往吃年酒。那时出行还没有汽车,我们一家到镇中村,电动车整整开了二十分钟。到了他们家,手脚已经冻得发麻。按照规矩,我弟的丈母娘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爆米糖茶,一口气喝下,浑身立即暖和起来。然后,大家坐下来,嗑瓜子,聊天。

  第一次上门做客人,自然客气,菜也不仅仅是“年八样”,还有油爆河虾、清蒸甲鱼、红烧狮子头、香菇菜心等。酒除了白酒、黄酒、葡萄酒,还有自家酿的米酒,酸酸甜甜,容易上口。我们边吃边聊,气氛融洽。

  后来,弟弟把家搬到了镇上,吃年酒就变得简单了,选定一个日子,到饭店订好包厢,省心又省力。现在吃年酒,菜肴也不再限于“年八样”,除了蹄髈与鱼是必备的,会以海鲜和时令菜品为主。

  虽然吃年酒的方式已悄然转变,但借着吃年酒的机会,亲朋好友团聚,才是千百年来浓得化不开的年味儿。

  暖锅

  ■单小莺

  我家的年味,是醒目的红底福字,是鲜艳的镂空窗花,是焕然一新的床单被罩,是纤尘不染的敞亮厨房,是芳香沁人的金边瑞雪,是悄然绽放的阔叶幽兰……一路数下来,最后只剩吃喝一项有待落实,大号暖锅就此登场,它以丰富的食材一举夺魁,稳居我家年菜榜首,无论气势还是滋味,无出其右。

  过年最讲究团圆,纯手工的肉圆自然排在第一,它憨憨的模样里藏着美好的寓意,一次做个两大碗备用,已经成为我家的惯例。

  肥瘦相间的猪腿肉,从块状切成颗粒,之后剁成毛茸茸的肉糜,这是最早的步骤。我家那位操持这活极为娴熟,咚咚咚,咚咚咚,菜刀叩击砧板的声响不绝于耳,听着就透着一股子愉悦,不消说,干活的人态度端正,绝无半点偷懒的心思。

  剁好的肉糜置于大盆,放入食盐、料酒、姜末,顺时针使劲搅拌,等上劲之后,和进一点葱花,从中随意抓一把,由掌心往虎口处挤压,肉圆的雏形就出来了。

  经过一轮细致的揉搓,圆子越来越光洁,它们排着队滑入汤锅,先来个潜水,再来个浮游,等荡漾的油花像小星星般四下散开,也就到了该上岸的时候啦。

  自制狮子头屈居第二。参照肉圆的做法,在此基础上做些更改,比如说,姜末换成姜蓉,葱花换成油条,适量的生粉之外,还需鸡蛋助力,全部馅料混合后,搅打更得加大力度……

  这些算不上技巧,不过是触类旁通而已,混迹厨房多年,煮妇始终保持着务实的初心,在实践中改进,在改进中提升,烹饪水平就是这样一点点摸索出来的。

  灶火一开,最重要的环节来了。原本粉粉嫩嫩的狮子头,在油锅里翻滚之后,换上了华丽丽的金黄外衣。我偷偷尝了其中一只,表皮的松脆,加上内里的绵软,层层递进的口感极其美妙,相比菜场售卖的加工成品,强的不是一倍两倍。

  圆滚滚的狮子头体型略大,属于暖锅里比较耐煮的品种,吸饱了汤汁之后,吃口更加嫩滑,很受家人们的喜爱,我劳动的积极性也因此更加高涨。

  老辈人讲究好彩头,嘉兴话里面,“蛋”和“代”谐音,故而有“代代好”的说法,有点俗,但是接地气。因了这份寓意,暖锅这个大家族,还得邀请高颜值的蛋饺倾力加盟。

  调好的蛋液,舀满满一勺,铺在加了猪油的平底锅上,轻轻转动的同时,在中心位置搁点肉馅,灶火温热烘托,蛋液很快凝固,用竹筷将它轻轻对折,然后压一压,一枚黄澄澄的蛋饺就完好地呈现在眼前了。

  小小蛋饺,皮薄馅足,做好的关键无非“耐心”两字。同样的食材,同样的火候,一旦心急,手上的力度不觉就会加重,这样一来,蛋饺极易破皮露馅,美感和口感都会大打折扣。

  我家那位就像及时雨,主动充当起了替补队员,他的业务能力很出色,做出来的蛋饺匀称饱满,视觉效果更强,大有赶超我的势头。这样挺好,我乐得自在,得空喝茶去喽。

  一只普通的暖锅,沾了新年的喜气,因而大放异彩,除去上述食材,还有其他伙伴:杨柳湾的爆鱼、海天下的肥牛卷、小肥羊的涮羊肉、穿在竹签上的大虾、切成薄片的猪肚、碧绿生青的鸡毛菜、嫩黄的土豆片……

  过年,要的就是这样的琳琅满目,图的就是这样的喜庆祥和,套用文学老前辈的一句话,真是“家人围坐,暖锅可亲”呀。

  穿新衣

  ■小山

  一首童谣唱得好:“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包饺子、蒸年糕,打灯笼、放鞭炮……”过年,除了有好吃好喝好玩的,还有新衣裳穿咧。像春天一样,春节里的小孩子们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小时候,母亲们很早就开始张罗孩子们的新衣裳了。鞋子一般都自家做的。那时,流行一种布棉鞋,钉乌眼,系鞋带,灯芯绒做鞋面,穿着可神气了。大年初一那天我必定早早就醒了,心里头跟老梅树上的喜鹊一样闹腾,眼巴巴等着穿新衣裳。穿上新衣裳,心里真比吃了蜜还甜。

  有一次,我乐颠颠地穿着新袄,跟在堂哥屁股后头掼响炮。一不小心,袄子肩部被烫出一个小黑窟窿。我“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后来,母亲在小窟窿上绣了一只彩色的花蝴蝶,我破涕为笑。

  时过境迁,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节衣缩食的母亲们老了,那时的儿女们也变成了父亲母亲。现在的孩子哪里还缺新衣裳?步入中年的儿女们倒是开始操心起自家年迈的老爸老妈了,张罗着给老人们买新衣裳。不仅要耐看一点,更要舒服保暖。我给公公婆婆老爸老妈到店里摇过羊绒衫,也买过羽绒服和护膝。今年,我给他们买的是保暖内衣和棉皮鞋,主打一个保暖。老公还给老爸买了个11英寸的Pad,说看新闻视频更方便。

  村口几个老人在晒太阳。一个得意洋洋地说:“这羽绒服我儿子买的,鹅绒奥!忒暖和,像裹了棉被似的。”另一个不甘示弱,“瞧我这鞋子,嘿嘿,头层牛皮加绒,闺女买的,暖和极了。”老人们脸上洋溢着的微笑,像极了小时候的我们。

  做米酒

  ■章为群

  在农村,过年的时候很多人都要自制米酒。我家也做酒。

  做米酒前,先把糯米浸泡一晚,然后上锅蒸。用的是土灶,大锅,因为量大还要在上面加一层蒸架。待米蒸熟后,晾凉至适宜的温度,父亲会把酒曲碾碎,均匀地撒在糯米饭里,然后用力拌匀。这是个力气活儿,父亲弄完必是满头大汗。拌匀后的米饭放在大缸里,缸的周围要堆上稻草,或者是一圈绑上稻草,主要是起保温作用,父亲会在米饭中间用圆柱状的东西戳个洞,在缸口再盖上蒲团,然后把它交给时间。

  糯米在酒曲的作用下,悄悄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在过了十多天之后,那个洞里慢慢地渗出了米汤样的液体。出酒了,这是一个颇具仪式感的过程。大舅和叔叔会来我家一起品酒,父亲拿出竹制的舀酒器舀出来给大舅和叔叔尝尝。口感适宜,证明酒酿制成功,如果太酸了,就是没成功。刚出的新酒宛如青年,上口好,但冲劲足,后劲大。等再过一段时间,会慢慢变得柔和醇厚,这时候的酒是最好的。

  家里来客,端出自酿的米酒,既体现出主人的热情和真诚,又展现主人高超的酿酒技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这一缸酒差不多能喝到正月结束。

  如今,米酒也已走向工业化生产,我们也乐于去接受更多新鲜事物,但还是会怀念自酿酒。纯朴的感情,劳动的快乐,都浓缩在那一口自酿的米酒里,那里有满满的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春一日游

  ■朱文辉

  新春,两个女儿和女婿在商量着去什么地方游玩。

  小女儿说:“去宋城。”

  小女婿说:“月河街很好玩。”

  大女儿说:“还是去超山,看梅花!”

  大女婿说:“到贵州吧,玩几天。”

  我和老头儿都没作声,对我们来说,有孩子陪伴,到哪里都行。

  后来,小女儿说:“大家回家考虑一下,再作决定。”

  晚上,小女儿发来微信:“明天8点30分出发,一日游!”到哪里她没说,我也没有问。

  第二天一早,大女婿便来到我家楼下。我和老头儿坐进车里,便问:“今天去哪里?”大女婿说:“我也不知道,只接到来接你们的通知,让我接到你们后向袁花方向开。”老头儿嘿嘿一笑,“像开盲盒。”

  车行至袁花镇时,老头儿发现公路旁闪现了几个丘陵和一汪河水。说:“这山水风景好看。”

  大女婿便将车停了下来。原来,这就是两个女儿决定要来的地方——海宁市袁花镇神仙湖。

  放眼望去,春日阳光下,湖面上仿佛铺满了一枚枚金币,闪烁着点点金光;春风徐来,涟漪轻漾,令人浮想联翩。而丘陵,则像刀削斧劈过一样,垂直地插入水中,在枯黄的芦苇和一些树的衬托下,显得古老、神秘。整个神仙湖,其实有三个不相连的湖泊组成,大女婿称之为海宁的“天池”。我看也像,便问:“那这池中的水是哪来的?”老头儿说:“是从河里引进的。”大女婿说:“这是多年的雨水积成的。”

  中午时分,大女婿建议去梁家墩玩玩。梁家墩在海宁市的丁桥镇,以粉墙黛瓦的传统民居、花红树绿的农家美景闻名。我们在村里走了一圈,发现一家“刚刚土菜馆”人声鼎沸。进去一看,原来是有一家人在摆年酒。问了一下店老板是否可以就餐,老板说包厢倒还有一个,但厨师正忙着烧年酒,“有6桌,你们可能要等一段时间。”我们在这家土菜馆吃好中饭,已是下午一点。大女婿又建议去海宁盐官走一遭。

  与其说神仙湖与梁家墩是世外桃源,盐官古城则是世俗人间,熙熙攘攘,到处都是车,到处都是人。我处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已分不清身在何处。问一旁的大女儿,曾在盐官工作过6年的她,也连连摇头:“妈,别问我,我也找不到东南西北了。”

  最后一站,我们去了路仲古镇。老街保持着原貌,砖木结构的瓦房倚立在小街的两旁。这里有钱君匋故居,是一座高墙大院。我还见到一幢小木屋,是宋代女词人朱淑真故居。镇上还保留着古老的石桥,几幢目前已不多见的水阁房子依水而建,似乎诉说着古老的过去……

  这一日的新春游,历史、文化、情调,样样俱全。

标签: 责任编辑: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