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时尚旅游
秀洲往事|2020:诞生嘉兴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2024-12-06 14:51 来源: 撰文 看秀洲

1983年7月,嘉兴撤地建市,明确原嘉兴市辖区分设城区、郊区,郊区正式设立。1999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郊区更名为秀洲区。


如今,秀洲已从当年的郊区成长为高质量高颜值的嘉兴城市副中心。我们梳理了建区以来的一些大事要事,推出专栏“秀洲往事”,展现秀洲的沧桑与巨变。


虽然我们知道,相对于这些年秀洲的变化来说,这些只是片段中的片段、瞬间中的瞬间,但我们仍努力将它们一一呈现,为的是提供一个模板,或者一个缩影、一个开始、一个线索,让您可以由此构建起一个属于您自己的秀洲记忆、秀洲故事。


“我是土生土长的王江泾人,从小就生活在湿地边。现在的湿地公园里湖荡相连、河流密布,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景。”

——王江泾镇居民陈宏伟

2020年3月1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同意浙江嘉兴运河湾湿地公园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它也成了嘉兴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素有“地球之肾”的美誉。浙江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北部,属南太湖流域运河水系,总面积696.48公顷,其中各类湿地面积685.81公顷,湿地率达98.47%。公园规划范围北起毛漾荡,南至莲泗荡,东含虎啸荡,西括田北荡,涉及的9个湖荡均为古太湖遗存,是南太湖杭嘉湖平原、长三角地区典型的“河流—湖荡”复合型湿地。


该湿地公园也是区域内重要的行洪通道,嘉北入黄浦江水系的主要通道,紧邻上海市饮用水源取水口上游。


公园前身是秀洲莲泗荡省级湿地公园。2010年,秀洲区着手谋划建设北部湿地公园;2011年,成立了北部生态湿地公园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建设了秀洲莲泗荡湿地公园;2012年11月,公园获批成为省级湿地公园。


2015年,王江泾镇完善编制《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根据运河湾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原有湿地公园范围及建设方案进行重新布局、调整和提升。

2017年,公园入围浙江省十大“最具特色湿地名单”。随后,秀洲区启动创建浙江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并于次年申请将“浙江秀洲莲泗荡省级湿地公园”晋升为“浙江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


冲刺“国家级”,秀洲区把90.5%的湿地纳入了保护红线范围,将保护修复摆在第一位。浙江嘉兴运河湾湿地公园严格遵循湿地保护的国际公约,根据《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紧紧围绕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目标,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开展湿地公园保护和恢复工程。


秀洲区先后投入6.33亿元用于湿地公园建设,以保育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以纵横交错的江南水网和丰富璀璨的水乡文化为特色,打造生态系统健康、生态功能突出、文化氛围浓厚、宣教体系完备、整体形象突出的江南水乡湖荡群湿地公园典范。


十年磨一剑,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创建获得成功。而这期间,经过时间的沉淀,浙江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千顷湖荡,浑然一体,水在云中荡漾,云在水中流淌,一幅秀美的江南水乡图徐徐展开。


“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古人所描绘的美景,出现在浙江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我是土生土长的王江泾人,从小就生活在湿地边。现在的湿地公园里湖荡相连、河流密布,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景。”目睹着湿地公园的变化,王江泾镇居民陈宏伟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和自豪。


湿地公园之美在于汇集了丰富的生态资源。


浙江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典型的“河流—湖荡”系统,拥有丰富的湿地类型和多样化的生态环境,野生生物物种多样。区域内共记录有维管束植物76科157属183种;脊椎动物32目70科190种,其中鸟类14目33科76种;鱼类10目20科82种。公园范围内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野大豆、莲和野菱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脸琵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白尾鹞、雀鹰、红隼、燕隼、斑头鸺鹠5种。


走进浙江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白鹭等各种鸟儿是这里的常客,觅食、嬉戏,给平静的湿地增添了生气与灵动。为保护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秀洲区成立了鸟类监测点,每年都组织开展“爱鸟周”活动,湿地保护巡护队也定期巡护,严查捕猎湿地鸟类的行为。


湿地公园之美更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公园内的古运河生态绿道,长5.5公里,是嘉兴市最美生态绿道之一。绿道连接大运河、长虹桥以及莲泗荡风景区,串联起了秀洲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村落。沿线有木栈桥及亲水景观平台,既有湿地水面的开阔,又有万亩荷塘的灵动。


在几千年的沧海桑田孕育下,浙江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形成了独特的渔俗文化、稻作文化、丝织文化、荷文化、桥船文化和美食文化。风华绝代、璀璨夺目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网船会”,更是凸显了江南水乡“河流—湖荡”型湿地的独特韵味和大运河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这片富饶的湿地给了当地群众发展的底气与信心。依托湿地资源,王江泾镇以水生财的磁场效应不断增强。王江泾是浙江省淡水渔业重镇,先后建成了国家级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国家级青鱼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形成了原种保护、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加工销售的渔业“一条龙”产业链。截至目前,王江泾青鱼养殖面积达6000亩,青鱼年产量7000多吨,青鱼干等销售20万条。


“湿地”变“宝地”。每到夏季,浙江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里莲藕丰收的喜悦场景随处可见。一眼望不到边的藕塘成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聚宝盆。“中国田藕之乡”让湿地既是“绿水青山”又是“金山银山”。如今,当地拥有莲藕营销专业合作社1家,莲藕加工企业4家,莲藕种植主体100多户,莲藕年产值1.7亿元,年加工产值50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层出不穷的美丽景观,可见、可触、可感,切实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运河湾湿地公园已经成为弘扬湿地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科普生态环境教育的理想基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先行地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示范地。


来源:读嘉新闻客户端

编辑:金梦依

标签: 责任编辑: 看秀洲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