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师,今天回家作业有道题目我不会……”
“董老师,儿子对数学这门学科不感兴趣,怎么办……”
董卫红老师手机常会响起电话和微信的提示音,这些85%以上来自于他的学生。今年56岁的董卫红是秀洲区王店镇建设中心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也是众多学生和家长的知心朋友。
扎根农村40年,他坚持“爱”字当先,在三尺讲台前交付了青春,努力书写自己的理想——让每一个农村娃都享受美好教育。他一步一步向着理想迈进,用一己之力努力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照亮学生成长路。
精进业务从代课老师到业务标兵
1985年董卫红高中毕业,当时整个建设乡(现为王店镇建设片)读高中的不多,能考上大学的更是寥寥无几,董卫红认真总结了原因,主要是家长不重视、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失的问题较突出。
(一排左四为董卫红)
于是他进入当时建设中心小学下属的河泥浜小学做起了代课老师。刚开始的3年他担任的是复式班的数学老师,需要提高效率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后来的3年,他开始了“全科包班”,从语文、数学到音乐、体育,所有课都是他一个人教。他利用一切空余时间通过向老教师请教、买书查资料和听课等方式进行业务学习。一个学期下来,他留下了厚厚的10多本写满心得的教育、教学笔记。
后来,经过选拔、考试、进修,董卫红终于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学校教学质量考核一直位居秀洲区前列。他从代课老师成长为秀洲区学科带头人、嘉兴市优秀教师、嘉兴市教书育人楷模,还获得了第三届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荣誉。
身兼多职“泥地学校”变身村级“地标”
在河泥浜小学工作6年后,董卫红来到了先锋小学。学校离集镇远,硬件设施差,家长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晴天,教室的泥地上尘土飞扬,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学校连个像样的厕所都没有,就是一间小茅屋放两个粪桶。
董卫红担任先锋完小校长后,决意要改变这一现状。经过他的努力,通过中心小学出一点、村里出一点,家长筹一点的方式改建了新学校。由于资金紧张,平整土地、除草、绿化校园、维修等工作都是他带领着老师一起义务劳动。学校修缮后,配套的厕所和简易食堂都有了,不少家长说这算是当时村里的“地标建筑”,董老师也改变了村里干部和很多家长的教育观。11年的完小校长岗位上,曾先后两次在全区完小管理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随着时代发展,村完小要逐步撤并至中心小学,不少家长闹到了村里。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又挨家挨户走访、逐一说服,撤并才顺利完成。
爱字当先助力特殊学生群体健康成长
从教40年,董卫红在把爱撒向每位学生的同时,尤为关注贫困家庭、有心理问题等特殊学生群体的成长。他教过的不少学生成家有了孩子后,还特意找到学校,希望能进董卫红的班级。
在董卫红从教的40年中,不管是否担任班主任,班级家访率始终达到100%。他心系学生成长,甚至在学生毕业多年后,依旧助力其成长。前两年,一位他教过的男孩父亲给他打来电话求助,原来该男生迷恋游戏,无心学习。董卫红得知后,多次上门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为了有共同话题还去研究男孩玩的游戏,寻找游戏玩法和其中的Bug,让男孩体会到不学好知识连游戏都玩不好。在他的督促下,男孩逐渐戒断游戏,发奋读书。当他得知自己被录取到重点高中后,第一时间向董卫红报喜,“人生的关键时刻是董老师点醒、感化了我,我要努力学习,长大了也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他说。
让辍学的孩子回到校园、带头给因病致穷学生家庭捐款、义务给学生补课……四十年来,董卫红把青春和爱都献给了自己深爱的教育事业,他说看到学生们成人、成才,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幸福和成就。
编辑:金梦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