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街镇风采
50万人次涌入!王店镇这个负债村逆袭!
2025-07-04 16:43 来源: 撰文

图片

无人机嗡嗡掠过王店镇建林村。镜头下,绿树掩映着村庄,河畔的咖啡厅飘着香气,雅居阁农家乐里客人进进出出……谁曾想,人来人往的农家乐,最早竟是猪棚改造而来?

图片

时间倒回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消息传到建林村,村支书李建明翻来覆去琢磨着,要不要赌一把呢?

“赌赢了,村子翻身;赌输了,大不了村干部不做了!”这是李建明人生中最凶险的一次“破浪”。但对这位在风口浪尖掌舵了二十多年的老书记来说,这远不是第一次。

当红船精神融入田野,这位“破浪者”用时间证明:最深的河湾也能翻涌黄金浪。

临危掌舵

一叶负债孤舟

1986年,36岁的李建明被推上建林村党支部委员的岗位,后来当了村委会主任,到1988年正式成为党支部书记。

上任时,建林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村里当时穷到什么地步?”李建明回忆起来直摇头,“村民进来坐坐,我们连买包茶叶的钱都掏不出来,只能倒杯白开水。”就在前几年,村里跟风大办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反倒欠下了一大笔债。

图片

“就像一户人家背了债,夫妻间你怪我、我怪你”,建林村的发展迫在眉睫。村里唯一的“路”就是泥巴路。一下雨,穿着高帮雨鞋都挡不住烂泥往裤腿里灌。村民们一年到头在地里刨食,收入也就几百块钱。

穷归穷,李建明带着班子想方设法致富,可惜都不得其法。从1988年到2003年“千万工程”启动前,建林村在周边村子里,收入一直是垫底的。“根本没路子可走,”李建明说,“我跟乡里领导也诉过苦,求他们帮忙想想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呢?”

千万工程

破釜沉舟的豪赌

近二十年的困顿,转机在2003年闪现。2003年6月,浙江省委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政策很明确:以奖代补。村里先自己垫钱搞整治,达到标准验收合格了,政府才给奖励。消息传来,周边村子大多在观望,心里都在打鼓:万一垫了钱,验收没过,钱不就打水漂了?

图片

李建明心里也翻江倒海。他拿着文件翻来覆去地看,好几个晚上没睡好觉。“下了很大决心,跟赌博一样。赌不赢,大不了我这村干部不当了!”一边带着破釜沉舟的心情,一边他心里又没底,“确实怕啊,万一不成功怎么办?但错过这个机会,建林村还有多久才能真正富起来呢?”

他决定豁出去。用村里仅有的一点积蓄,选了规模较小的陈家门自然村作为第一个整治点。又是修路造房,又是河道清淤、栽花种树……不久,验收组来了,给出了高分!42万元奖金如期打到了村账上。

图片

首战告捷,李建明更有信心了。2005年,他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叫徐坝村的自然村。这里河道纵横交错,航拍看下去,竟天然形成丰收的“丰”字。规模也够大,有100多户人家,符合重点整治的要求。

但钱,从哪来?之前的奖金还欠债、补亏空,远远不够。

银行?一听是建林村这个穷村要贷款,头摇得像拨浪鼓。李建明想到了村民。他召集村民代表开会,想了个办法:向村民借钱,利息比存银行高点,比贷款低点。会场上烟雾缭绕,村民们议论纷纷,有质疑的,也有支持的……一场场民主听证会后,几十万元真凑齐了。

这笔钱,沉甸甸的,是全村人勒紧裤腰带的希望。

图片

湾里生金

从“猪棚一号”到聚宝盆

有了钱,李建明干得更起劲了。他灵光乍现,给徐坝村起了个响亮的新名字:“徐坝村叫不响,聚宝村多吉利!徐坝方言里谐音聚宝,水湾生财!”有人提议:听着像行政村名,不如叫聚宝湾。他大笔一挥:“好哇,外面有南泥湾,我们搞个聚宝湾!让弯弯河水,真变成咱的聚宝盆!”

图片

2006年,聚宝湾整治工程正到紧要关头。一天,李建明爬自家猪棚顶修棚子,不慎摔了下来,骨折打了钢板。医生勒令至少静养半年,可李建明哪里躺得住?他心里像着了火,全村集资的几十万压在身上,实在放心不下。

“我得去看看,万一哪里没弄好,验收通不过,我怎么跟大伙交代?”才躺了两个月,他就绑着绷带,硬撑着要去聚宝湾整治现场。

很快,建林村的班子会议搬到了李建明的床前。“我坐不起来,腰不行,对不住大家了。”他斜靠在床上,床边围拢的村干部们屏息听着。李建明细细询问着工程的每一个细节,他心里那份沉甸甸的承诺,比骨折的身体更让他放不下。

图片

聚宝湾整治终于完成了。路宽了,水清了,环境变美了。2006年下半年,几位游客在聚宝湾转了半天问:“你们这儿风景真不错,哪儿能吃饭啊?”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要不搞农家乐?

想法一提出,村民们直摇头。“脑子发昏了吧?”“谁会来村里头吃饭?”“投几万块下去,打水漂怎么办?”

李建明没放弃,他拉上雷松月等几个心里有点活泛的村民,跑了一趟成都,去学习人家搞得红红火火的“五朵金花”农家乐。回来路上,雷松月望着窗外,嘴里还嘀咕:“咱那地方,真能有人来?”

图片

在镇政府支持下,雷松月心一横,把自家的猪棚拆了建馆子,取名“雅居阁”。李建明等人还打趣他,说道:“松月啊,你这地方,就叫‘猪棚边一号包厢’吧!”

2007年3月,建林村的几家农家乐正式开张了。到现在,“雅居阁”成了窗明几净、生意红火的农家菜馆。雷松月这个捏惯了锄头的老把式,手忙脚乱地开始颠勺、做老板。他系着围裙,乐呵呵地说:“累是真累,可每年赚的可是从前种田的几十倍!值!”

新风貌:

如今的聚宝湾,四季皆景。冬日百亩梅园暗香浮动,夏日里河道如碧玉丝带缠绕白墙农舍,农家乐的灯笼在风中轻晃,咖啡馆的遮阳棚下人影绰绰。

图片

当年那个连茶叶都买不起的穷村,如今成了响当当的“全国文明村”和“浙江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点”,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真谛。

乡村完成了美丽的“塑型”,乡村旅游初具规模,建林村的目光已投向更远处:一方面,盘活村集体和村民的“沉睡资源”,为发展腾挪空间;另一方面,积极导入新业态,提升村民服务水准,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用“新业态”和“新村民”展现乡村持久活力。

图片

建林村的蝶变,是秀洲区深化“千万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还有秀洲初代“网红村”新塍镇潘家浜村,村庄变景区,村民生活有奔头;王江泾镇古塘村则以“七彩古塘”为亮点,展现别具一格的农文旅融合风貌;油车港镇胜丰村凭借原生态的江南水网格局,规划开发菱珑湾景区,重点打造“水上艺术村落……

秀洲区依托丰富的水乡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这种从环境整治入手,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增收的“美丽经济”模式,正在秀洲更多乡村推广,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

如今,退休的李建明常会想起当年给河湾命名时的大胆想象,会想起老伴打趣自己那些荣誉证书“叠起来生煤炉都点不着”。当炊烟从村庄屋顶升起,这湾碧水与富足,才是老书记心底最烫金的证书。而土地里长出的丰饶,永远映亮着奋斗者的脸庞。

图片

2024年,建林村全年游客接待量超50万人次。从负债累累到网红村庄,建林村以“千万工程”为桨,在时代的浪潮中划出了从绝境到丰饶的航迹。那些泥路上的脚印、集资单上的红手印、猪棚改造的锤声,最终都汇成红船旁最铿锵的楫声——当千万个村庄破浪前行,便是中国乡土最壮阔的航行。


来源:看秀洲

标签: 责任编辑: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