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街镇风采
社区来了个新书记!
2025-04-29 17:15 来源: 撰文

上午8点半刚过,在秀洲区新塍镇火炬社区里,一场特殊的“家庭会议”正在进行。

轮值书记李艳萍带着物业、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小区居民私自打井的后续处理。“井管拆除后,绿化恢复需要大家共同监督。”她一边记录着居民建议,一边安排网格员跟进。

这是李艳萍担任轮值书记一个多月的日常。今年3月20日,她从火炬社区的一名普通社区工作者,被选为为期两个月的轮值书记,跟着社区书记柳月河一起,掌管“家事”。

“从刚上岗的迷茫,到一件件事情被解决,这三十多天像被按了快进键!”李艳萍坦言,轮值书记的身份转变,让她真正读懂了“社区当家人”的真正含义。

“社区里来了个新书记!”最近,秀洲多个社区正在发生新变化。社区居民们说,这离不开新来的轮值书记。

让每个社区干部都有走上书记岗位的机会

顾佳燕是新塍镇虹桥社区党总支委员、居委会委员,过去的5年多时间里,她主要负责民政、妇联、红十字等条线的工作。“成为轮值书记的这两个多月时间,让我觉得社区书记这个大家长真的不好当。”顾佳燕说。

还记得刚到社区工作时,顾佳燕还因为姚家浜小区居民争抢菜地,一度被吵得哑口无言。“当时自己还是没有底气,就是听他们双方说自己的诉求,没有自己的思路。”顾佳燕告诉记者,姚家浜小区是一个拆迁安置小区,共有136户,住户大多是原先附近村拆迁过来的农民,在生活习惯和观念上还没有真正转变成“市民”,在房前屋后种菜成了小区里的常态。

“过去几年里,我们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把小区房前屋后的空地改造成了50多个整齐划一的菜园,给每家每户划定了种植区域,安装上了竹篱笆,并且落实种植责任人,专门负责种植、养护、美化。”顾佳燕说。

今年,顾佳燕上岗轮值书记后,又有了新思路。“之前我们会把老百姓种的菜上门送给小区里的孤寡老人、高龄独居老人。考虑到现在很多老人都会选择到附近的幸福食堂吃饭,那里不仅价格实惠,也符合老年人少油少盐的喜好,所以今年我们与幸福食堂合作,把小区居民种植的蔬菜供应给食堂,食堂可以给前来用餐的老人免费提供一道蔬菜,进一步扩大受益群体。”顾佳燕说。

从“绿地争夺战”到“公益菜园共享计划”,这一转变,正是轮值书记顾佳燕独立化解的27起矛盾纠纷之一。通过轮值机制,社区干部的责任心正在发生根本转变:从“要我干”变为“我来干”。

轮值书记就是要使每一位社区干部都拥有走上社区书记岗位的机会。

在火炬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小炬说事”反诈宣讲正在网格驿站进行。轮值书记李艳萍用真实案例剖析养生骗局,台下居民时而皱眉沉思,时而点头认同。

“这就是我上任轮值书记后遇到的一件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李艳萍说,实践淬炼的战场不止在办公室。

3月中旬一次网格巡查时,李艳萍发现辖区内一家养生馆疑似利用特邀专家临时坐诊为幌子,实则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心理在违规售卖保健品。

碰巧在巡查过程中,一位大爷带着大妈拿着宣传单页来寻找这个养生馆准备上门就诊。“我们立即进行了耐心地解释和劝导,让他们到正规医院去就诊。为了不让更多的居民上当受骗,一方面,我马上把情况汇报给了社区书记柳月河,另一方面立即开展行动,在线上利用网格群发布提醒,让居民转告家中老年人不要轻信此类宣传。并将情况上报给了市场监管局让他们制止非法售药行为。”一番操作下来,好在,没有居民上当受骗。

“这件事让我深有体会,原先作为社区工作者,我可能比较关心自己条线的工作,而成为轮值书记后,只要有居民走进社区,我就会主动多问一句,主人翁的意识更强了。”李艳萍说。

从规范党建资料管理到化解小区“落地包”难题,从打击养生骗局到整治私打深井,在李艳萍的工作日志里,写满了基层治理的复杂课题。

对她而言,轮值书记不是挂职,而是真刀真枪地当家作主。

当轮值书记的每一天,都是在学习如何把社区治理的答卷,写在居民的心坎上。凤舞社区轮值书记倪佳伟最近正忙着牵头推进小区群租房消防改造。“我打算以新塍花园为试点,创新社区+物业+消防三方管理机制,目前刚开了碰头会,准备让物业先做‘一户一档’摸排租客情况,希望大家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

在倪佳伟看来,走上社区书记岗位,切实感受到了压力与责任。“如何真正做到换位思考,相互促进,这既是对年轻干部的充分信任,同时也是对责任感、担当力、执行力、协调能力的一次全方位锻炼提升。”倪佳伟表示,正是这些在实践中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水平,让他在思想上换位思考,行动上换位履职。

信任是最好的成长加速器

“在我做轮值书记期间,我们蒋红书记的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她总说,‘你们放开手脚去做,有什么问题我给你们兜底’。”也正是因为这句话,让顾佳燕在工作中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大胆尝试。

作为导师,虹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蒋红从事基层工作有20多年,从原先的人生地不熟,到现在居民、社区干部心中的“主心骨”,蒋红在一次次上门走访中敲开了群众的心门,也通过一次次矛盾调解、一个个暖心故事教会了社区干部基层治理之道。

“我们希望通过‘轮值书记’制度,在激发社区工作者干事热情的同时,更为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居民的能力注入新的活力。”蒋红说,“对于社区的‘轮值书记’,我都会一对一全程跟踪结对,一旦他们碰到棘手的问题时,我会帮助他们一起去推动这项工作,然后由轮值书记去带动社区骨干和志愿者骨干,再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参与社区治理,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打破了之前条块分割的局面,让治理流动起来。今年,秀洲区以新塍镇虹桥社区试点经验为基础,强化制度衔接和全域推广,出台《新塍镇深化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构建“轮值书记”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实施方案(试行)》,在全镇5个社区推广“轮值书记”机制建设,切实把虹桥社区在带班子、抓队伍上的“好办法”“金点子”延伸出去,推动更多的基层年轻干部从“跟跑”到“领跑”,真正成为社区的主理人。

在与多位轮值书记的交流中,记者了解到,这些轮值书记普遍学历较高,较为年轻,且拥有多年的社区工作经历,可谓优中选优。

在施行“轮值书记”的过程中,秀洲注重容错试错的“摔打哲学”。就拿李艳萍在处理私打深井事件时,在她首次协调专业部门受阻时,导师柳月河并没有直接介入,而是引导她从“法律讲解+情感沟通+专业施压”多角度突破。“允许年轻干部摔跟头,才能让他们真正长本事。”柳月河说。正是这种“关键时候敲黑板,日常工作少插手”的培养模式,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积累真本事。

其次是权责对等的“赋能逻辑”。在“轮值书记”机制中,秀洲区明确下放6大类12项决策权,从主题党日策划到微民生项目审批,让轮值书记在“真刀真枪”中担责,真正把书记的签字权、话语权交给年轻人。

此外是资源整合的“家底思维”。每个轮值书记上任前,导师都会带着他们摸“家底”:老党员的特长、联建单位的资源、居民中的“能人”。

显著的变化发生在干群关系层面。火炬社区的“‘筝’采飞扬・赴‘风’之约”亲子活动吸引20组家庭参与,清明青团制作活动聚集100余位银龄居民,这些由轮值书记策划的活动,让社区活跃度同比提升60%。

虹桥社区的居民满意度调查显示,95%的受访者认为“社区活泛了”,50余家党建联建单位主动参与治理,形成了多元共治新格局。

暮色四合,火炬社区的网格驿站依然亮着灯,下一位轮值书记即将接过接力棒。

而秀洲的基层治理故事,正在这些年轻“当家人”的手中,不断续写着新的篇章。从“传声筒”到“主心骨”,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秀洲的轮值书记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创新破解难题,正在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着鲜活的“秀洲样本”。

  

标签: 责任编辑: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