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市供销社高质量打造 为农服务“红色引擎”
2021-11-15 08:57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记者 张应隆 通讯员 樊根苗

  为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动能

  编者按:嘉兴是“新仓经验”发源地、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地。近年来,嘉兴市供销社(农合联执委会)牢牢扛起使命担当,在更好实现共同富裕、推进嘉兴农民可持续增收中发挥供销社更大的作用。本报今起推出“共同富裕供销行”系列报道,全方位介绍嘉兴市供销社推进“三位一体”改革,优化为农服务资源配置,合力服务乡村振兴,为“五彩嘉兴”擦亮底色的新作为、新气象。

  “我们把党组织建在田间地头,密切了党群关系,更是围绕党建引领,全面发挥供销社系统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把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服务向末端不断延伸。”嘉兴市供销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沈向宏的一席话,道出了近年来嘉兴市供销社在把为农服务不断向纵深推进的道路上,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建强党组织体系,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决心。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上,通过高质量打造为农服务的“红色引擎”,探索出党建与农村合作经济优势互补、与农户互动共赢的新路子。

  共富菜园 收获为农服务硕果

  “前两天玉米熟了,急需集中用工,支部里一呼百应,大家都来帮忙了。”昨天上午,在海宁市海洲街道的共富菜园里,海宁市供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沈益锋笑着对记者说,这两天幸亏有公司党支部以及街道、村里的20多名党员志愿者帮忙,这才把共富菜园里的500多公斤玉米迅速采摘完毕。

  记者了解到,这片共富菜园占地15亩,种的都是经过海宁市供销社精挑细选的优质果蔬产品。“目前主要是卷心菜、花菜等,菜园会根据时令季节来调整种植品种。”海宁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菜园主要利用相对集中连片的自留地、空闲地,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小规模露天蔬菜种植,有效帮扶低收入农户增收。今年6月至今,这片菜园已为自愿参加的4户低收入农户带来了1.5万余元收益。“有了这样一片共富菜园,我们平时也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用自己的劳动换来收入,觉得很满足也很有获得感。”一名低收入农户表示。

  据介绍,2018年以来,海宁市供销社就在袁花镇夹山村、许村镇茗山村等地进行小范围试点“NI+(你家)菜园子”、“红色四方联盟”农趣园等项目。2021年在试点基础上,以低收入农户自愿为原则,开始在海宁全市范围内创新开展共富菜园项目。海宁市供销社根据市场信息、技能需求和蔬菜生长时令,确定各区块种植蔬菜品种,按照季节进行轮作,保证地块利用率和蔬菜的产出收益。供销社和党员志愿者还为低收入农户免费提供育苗服务,减少成本支出。

  地里种的是供销社供应的优质苗种、施的是配送的生物有机肥药,还有农业农村部门的农技专家免费培训种植方法,镇(村)两级党员志愿者经常来菜园帮忙……一片片小小的共富菜园,让党群连心,精准帮扶低收入农户,走出了一条小菜园的海宁共同富裕田间样板路。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海宁共富菜园已落实地块1300余亩,涉及多个镇(街道),预计每亩一年可增收4800多元。

  大米抱团 擦亮农合联党建“金名片”

  时值金秋,稻米飘香,前几天,在桐乡市石门镇春丽桥村的石门湾粮油发展有限公司里,石门镇农合联综合党委的党员刘春辉等一行5人来到田间地头,为当地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这两天降温比较明显,我们为当地的晚稻收割工作提供一些技术支撑。”刘春辉向记者介绍说。

  据了解,石门镇农合联综合党委成立于2019年,主要由杭白菊、粮油、水果等6个特色产业链党建联盟,农业经济服务中心、供销社、农商银行3个职能服务型党组织以及春丽桥村等18个综合服务型党组织组成,形成了“3+6+18”的党建联盟组织体系。在这一组织架构下,农合联综合党委以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积极构建党建引领下的新型农村综合服务体系,深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收获了显著成效。

  春丽桥村的石门湾粮油发展有限公司有稻田1.3万余亩。除自营其中4000余亩外,为其余9000余亩稻田提供机械化、技术化服务,让种粮大户放心种粮的同时,也扩大了当地稻米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农合联综合党委成立以后,党员志愿活动以及同心服务团的技术指导、农商银行的‘三治信农贷’等服务,为公司生产与运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春丽桥村党委书记张卫兴向记者表示,如今在石门镇,一张“党建+”产业农合联的基层党组织网络正不断发挥着为农服务的巨大作用。在农合联综合党委的带动下,当地18个行政村密切联系,形成了大米抱团发展的产业优势和组织优势,成为桐乡农业领域的一张“金名片”。


标签: 市供销社 责任编辑:茹萍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