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全市首批绿色社区出炉
2021-10-20 09:10 来源: 南湖晚报 撰文 N晚报记者 周佩佳 通讯员 蒋悦波

  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在社区进一步深入人心

  社区是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记者昨天从市建设局了解到,全市首批绿色社区建设验收考核已经完成,首批65个绿色社区产生。

  自3月启动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以来,市建设局协同发改、民政、公安、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维护、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等工作,积极改造提升社区各类配套基础设施,打造完整居住社区。

  全市171个社区参与创建

  今年3月,《嘉兴市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市绿色社区建设工作驶入“快车道”。

  “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可以使生态文明理念在社区进一步深入人心,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方式,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解决一批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动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市建设局城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方案》明确,2021年,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初见成效,全市40%以上的城市社区、城镇社区参与创建行动并达到要求;2022年,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力争全市60%以上的城市社区、城镇社区参与创建行动并达到要求,基本实现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按计划,今年要有171个社区参与创建行动,到2022年将有256个社区参与创建行动。

  用综合治理带动创建

  绿色社区,其实并不完全指绿色的草木,更主要是社区综合实力的体现。

  近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不少城市社区内公共设施数量不足、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对此,《方案》提出,以老旧小区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城镇建设等工作为抓手,综合治理社区道路,消除路面坑洼破损等安全隐患,畅通消防、救护等生命通道;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合理设置生活垃圾投放点、收集点及便民回收点,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物业、环卫、志愿者和居民等协同推进生活垃圾工作机制,提高分类质量和回收利用率,2022年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推进社区海绵化改造和建设,因地制宜推广海绵理念,促进雨水就地蓄积、渗透和利用。

  崭新的外立面、整洁的道路、有序的停车位、舒适的活动场所,经过老旧小区改造的南湖区桂苑小区脱胎换骨。“以前我们小区停车是个老大难问题,也没有像样的休闲场地,改造后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感觉就像住在新小区。”在桂苑小区住了10多年的陈阿姨,见证了小区环境的蝶变跃升。

  如今,智慧化的应用场景在嘉兴的各个社区内频频出现。嘉善县开发“亲情宝”APP,通过实时监测佩戴专用智能手环的特殊人群,实现区域“看管”和定位查找,该功能上线以来累计帮忙找到走失老人、儿童96人次;为独居老人住户安装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火灾烟感报警及门磁等装置,便于实时关注老人的生活状况;智慧大屏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了解周边菜场行情;“5G云诊室”实现24小时求医购药;在小区门口“刷脸”就能显示姓名、体温、健康码……这些智能设施的加持,在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提升了社区的综合实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传统社区治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方案》提出,推进社区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安防系统智能化建设,搭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集成不同部门各类业务信息系统;推动门禁管理、停车管理、公共活动区域监测、公共服务设施监管等领域智能化升级;打造“物业管理最佳城市”,物业管理覆盖面不低于30%,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加快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构建数字化物业管理体系。

  分批验收创建成果

  绿色社区是一项综合性的创建工作,以建立健全党建引领的治理机制、推进集约高效的基础设施改造、营造绿色宜居的社区环境、强化智能安全的社区管理、培育和睦共治的特色文化为主要任务,旨在使生态文明理念在社区进一步深入人心。

  记者从市建设局了解到,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我市以贯彻落实“完整社区”理念为目标,聚焦打造高品质人居环境典范这条主线,打造“精品小区、活力街区”,着力推进老旧小区片区改造工作,同步推进片区和街区两个立体空间融合、共享,强化道路、街区、社区、街心公园等重要节点要素的精确布局,形成“完整社区”生活圈。

  日前,全市以县(市、区)交叉检查的形式,开始今年绿色社区创建的验收工作,南湖区65个社区率先通过验收,成为全市首批绿色社区。

  接下来,各县(市、区)将继续打造完整居住社区,并通过创建一批绿色社区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创建行动。


标签: 绿色社区 责任编辑:茹萍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