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乘风破浪立涛头 ——制造业挺起嘉兴经济脊梁综述(上)
2021-07-29 08:51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记者 徐 佩 通讯员 许梦迪

  一叶红船,百年流光。一百年来,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的嘉兴,乘风破浪勇立时代涛头,成为高水平均衡发展先行地,为美好中国写下精彩注脚。

  所有县(市)均靠前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7年居全省第一;入列全国城市GDP50强……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嘉兴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而一串串闪光的数字背后,嘉兴制造业功不可没。

  从工业家底一穷二白到规上工业总产值跨入万亿元级,从技术跟跑、模仿创新到技术领跑、自主创新……回望嘉兴制造业的发展历程,跨越式发展的画卷渐次铺开,激荡人心、启迪智慧。

  锐意开拓:冲破樊篱天地一新

  从经济发展的维度盘点嘉兴这座城市的百年巨变,“中国特纸第一股”、拥有近百年历史的民丰特纸十分醒目。

  以“船”牌系列纸品享誉全国造纸界的民丰特纸,其前身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造纸企业之一——禾丰造纸厂。1923年,嘉兴籍爱国民主人士褚辅成与友人筹资36万元,在南湖畔创办禾丰造纸厂,这是当时嘉兴地区为数不多的民族企业之一。

  纵观全局,嘉兴的工业经济起步于轻工业,而嘉兴的轻工业则萌芽于手工业。据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夕,“嘉兴城区仅有手工业座商419户”。1949年,嘉兴工业总产值仅0.60亿元。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民丰造纸厂、冶金机械厂、绢纺厂、毛纺织厂、永红丝厂(嘉丝联)等国营“五大厂”叱咤风云,成为嘉兴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发展历程中极具时代特色的符号。

  这个时期,一场更大范围的经济萌动,牵动着追求进步者的神经——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个私经济在嘉禾大地破土而出,以顽强的生命力登上时代舞台。

  1983年10月,也就是嘉兴撤地建市之初,嘉兴市乡镇企业管理局正式成立,拉开了我市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大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转变领导干部的旧观念,打开发展乡镇企业的局面,1984年5月,市委市政府组织市、县(区)领导和市级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50多人赴苏南考察学习,通过“眼见为实”,坚定了各地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心。

  两个月后,在个私经济相对活跃的海宁,第一次“海宁会议”隆重召开,重点研究发展乡镇企业,这次会议被评价为“给农民指了路、替干部壮了胆”。从1984年到1989年,嘉兴连续召开的三次“海宁会议”,将“乡镇企业”强力推向时代舞台。

  从20世纪80年代召开三次“海宁会议”,大力推动乡镇企业崛起,到20世纪90年代力推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大力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从2003年召开工业立市大会、启动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到2012年出台《关于加快工业强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市政府的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极大促进了工业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1986年国庆前夕,市政府在市总工会大楼举办首届“嘉兴市工业品展览会”,乡镇企业组织了30多个大类、2000多种产品集中亮相,一时轰动全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到1990年,全市乡镇工业企业已增至近5万家,工业总产值82.7亿元,支撑起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1994年秋天,农业部在北京召开第二届全国乡镇企业表彰会,我市8位乡镇企业家被授予“全国乡镇企业家”称号。

  “遍地开花”的乡镇企业,强力改写着嘉兴经济格局。1997年,全市乡镇企业数已超过12万家,从业人员超8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3.5%;全市乡镇工业总产值达到752.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9.2%。

  这组数据,从“家底”的角度有力回答了“今天的嘉兴,为什么能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地”。

  岁月更迭,2002年,沿用了18年的“乡镇企业”这一名称被历史彻底收藏——“民营企业”取代“乡镇企业”,成为它们新的身份标签。

  这是一个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新起点。脱胎于乡镇企业的嘉兴民营企业,告别了“胆大、敢做,几乎都能赚钱”的时代,开始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砥砺奋进。

  奋起直追:产业集群动能澎湃

  在中国制造业的风雨征程中,一个闻名全国的经济现象,具有鲜明的“嘉兴烙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涌现的呈块状分布的“零资源经济现象”。

  彼时的嘉兴经济版图上,块状经济色彩斑斓,在扩大工业经济规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没有森林资源的嘉善县成为我国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基地,胶合板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没有发达畜牧业的海宁市成为我国最大的皮革生产基地,皮革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不产棉花的平湖市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服装生产基地;不产羊毛的桐乡市和秀洲区成为我国最大的羊毛衫生产基地……

  进入21世纪以来,嘉兴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不断跃升,星罗棋布的块状经济加速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海宁皮革产业集群、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桐乡濮院秀洲洪合针织产业集群、嘉兴港区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嘉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等,还被列入我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名单。

  打造大平台、培育大产业、实现大发展。放眼全市,各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同频共振,为制造业构筑起奋起直追的“跑道”。

  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工业经济领域已拥有千亿级产业4个、产值超百亿行业19个、产值超百亿产业集群27个。与此同时,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的平台引领作用持续增强,以占全市不到13%的面积,贡献了全市58%的规上工业总产值、61%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和46%的税收。

  奋进新时代,逐梦新征程。在我省把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作为推动我省产业向高端迈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背景下,嘉兴目标清晰、行动有力——

  以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提高平台产出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目标,加快构建以省级以上开发区为主平台、辐射相关重点功能区的21个“万亩千亿”产业平台,着力打造和加快布局数字经济、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前沿新材料等一批具有国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19年和2020年,中新嘉善智能传感产业平台、嘉兴南湖微电子产业平台先后被列为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培育平台。

  阔步跃升:综合实力厚积薄发

  数据是时代变迁最有力的注脚。纵观嘉兴制造业发展历程,一条陡然上升的曲线格外耀眼夺目、振奋人心——

  1949年,嘉兴工业总产值仅0.60亿元;1978年突破10亿元;1988年突破100亿元;1998年突破1000亿元;2010年突破5000亿元;2019年突破10000亿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嘉兴工业总产值实现了惊人跃升,是全省第三个工业总量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地级市。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曲线同样亮眼。“十三五”期间,嘉兴工业增加值由1748.9亿元攀升至2560.4亿元,202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6.5%。

  一组排名折射出嘉兴制造业的厚积薄发。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达到6578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327.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068.3亿元,工业用电量达到431.4亿千瓦时,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626.0亿元,分别列全省第2、第3、第3、第2和第3。

  工业经济跨越发展,龙头企业不断涌现。截至2020年底,全市产值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到8家,超10亿元工业企业143家,超亿元工业企业1679家,分别较2015年增加了4家、27家和355家。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市级“瞪羚企业”75家、市级“领军企业”6家、浙江省“雄鹰企业”13家、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9家(个)。

  2020年,嘉兴6家企业上榜“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分别为桐昆集团、佳源控股、新凤鸣集团、振石控股、闻泰通讯、鸿翔控股。

  勇闯资本市场,嘉兴企业追梦奔跑。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0家上市公司,居全省第4位。今年6月末,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7842亿元,创历史新高,居全省第三。

  参与全球竞争,嘉兴企业勇猛精进。202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052.32亿元,进出口总额首次迈上3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7.8%。其中,出口2273.18亿元,增长7.9%。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27.0%、102.1%,明显快于全市出口平均增速;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5.2%、15.1%,占比分别较上年提高6.2个和7.0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嘉兴还培育了一批本土跨国企业,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振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被列入“2020年浙江本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50强”。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耦合关系,在嘉兴大地不断得到印证。在2020年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2020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等名单中,海宁、桐乡、平湖、嘉善、海盐等地均有优异表现。

  昔日农业大市,今日工业强市。“十三五”期间,嘉兴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从76.8万元提高到131.9万元,年均增速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嘉兴成为唯一被国务院办公厅两次表彰为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地级市!


标签: 制造业 责任编辑:茹萍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