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这本笔记只有捐给嘉兴才更有意义”
2021-06-16 09:10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记者 孔 越

  著名党史专家邵维正向南湖革命纪念馆捐赠采访王会悟笔记

  昨天,86岁高龄的著名党史专家邵维正来到嘉兴,向南湖革命纪念馆捐赠采访王会悟的珍贵笔记。

  1980年1月6日上午,正在参与撰写12卷大型历史巨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的邵维正几经周折找到了王会悟的住处,采访了当时已经82岁的王会悟,留下了这份珍贵的采访笔记,也为百年党史留下了重要的史实资料。“这本笔记珍藏了40多年,我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在建党100周年时将它捐赠给嘉兴,今天终于实现了。我觉得这本笔记只有捐给嘉兴才更有意义,才更能发挥价值。”邵维正动情地说。

  忠实记录,为党史研究提供“活”资料

  “开始有人提出到西湖去,我说到西湖还不如到南湖,西湖游客太多,还不如南湖安静、安全”“我在船头上放哨,手里拿一个扇子,有船靠近,用扇子敲几下,会议就停下来,大家打麻将。吃饭时我也没有吃,船娘还问我为什么不吃”……

  翻开邵维正采访王会悟的笔记,纸张已经泛黄,但一行行手写的文字依旧清晰。“党史研究马虎不得,每个细节都得准确。所以我在采访时是忠实记录,把王会悟的话原原本本记下来。”邵维正说。

  那个年代没有电脑,所有资料都得亲自找,邵维正几乎跑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和资料室。那段时间,考证中共一大是邵维正唯一的目标,他甚至经常两三个星期才回一次家。但做考证工作,必须找一些“活”资料。于是,邵维正开始寻访当时还健在的参会人员,多次采访了包惠僧、刘仁静。他还了解到,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曾在中共一大召开期间做过会务。

  一开始,邵维正以为她在南方,而自己又抽不出时间南下访问,感到很遗憾。后来听说她有一个女儿在北京工作,于是又着手联系,得知王会悟本人当时正在北京治病。“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邵维正说明来意,王会悟欣然接受他的采访。当时,王会悟身体衰弱,已卧床不起,就在病榻前,邵维正开始访谈。为不使老人过于劳累,他们每次谈话时间都不太长。采访收获不小,特别是了解到了与王会悟直接相关的中共一大代表借住博文女校的经过以及转移到嘉兴南湖开会等许多真实细节。

  这些都记录在了这本小小的采访笔记中,为嘉兴接下来的党史研究工作提供了珍贵资料。

  “物归原主”,让更多人从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

  “王会悟是嘉兴人,中共一大会议在嘉兴南湖闭幕,所以把这本采访笔记捐赠给嘉兴,可以说就是‘物归原主’,回到‘故乡’。”双手捧着笔记,邵维正这样说。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项目中,邵维正参与撰写的是该套丛书第一卷《伟大的开端》的第二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孜孜不倦的考证下,他“回答了有关中共‘一大’的两个长期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日期和出席的人数。从此,他与嘉兴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来过嘉兴十几次了,南湖革命纪念馆筹建时还向我征求过意见。今天我看了全新的‘红船起航’主题展,非常兴奋和感动,这是一个成功的展陈,给参观者讲述了生动的党史。”邵维正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史明理、学史增信,自己入党60多年了,学习、研究党史50多年,深知党史不仅是记载党的奋斗历程,更重要的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向南湖革命纪念馆捐赠文物资料,不断丰富馆藏,让更多人从党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我已经老了,但革命事业要代代相传,所以我还想为青少年学习党史做点事,努力让党史生动起来,更重要的是要让党史带上情感,带上新时代的感召力,让青少年们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在采访的最后,这位老党员坚毅地说,“用笔写党史,用口讲党史”是自己的使命,要把辉煌党史、创新理论传递到更多人的思想深处。


标签: 捐赠 责任编辑:茹萍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