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嘉兴:打赢生态建设“翻身仗” 奏响“长江之歌”嘉兴乐章
2021-01-08 09:49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记者 裘建锋 姜晓丽

  编者按:今年1月5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五年来,嘉兴切实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将参与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与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有效结合起来,全方位参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即日起,本报推出专题报道,反映我市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生动实践。

  绵延6300余公里的长江,哺育了约6亿人口,孕育了经济总量超全国40%的长江经济带。

  秀水泱泱的嘉兴,虽然不是长江直接流经之地,但地处长江入海口南翼,占据着长三角几何中心的黄金位置。

  长江上中下游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五年来,嘉兴全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擦亮以秀水泱泱为基底的生态绿色。

  尤其是去年以来,嘉兴生态环境喜报连连。

  近日,省美丽办发布2020年度浙江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嘉兴得分较上一年提升了2.37分,总得分和全省排名连续三年实现“双提升”。

  “双提升”之外,嘉兴生态环境还首次迎来一个“双一百”。

  2020年,嘉兴国控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实现历史性突破。

  此外,去年,嘉兴首次同时获得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市和全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处置能力基本实现危险废物不出市、一般固废不出县……

  如果把生态建设当作一场战役,嘉兴无疑打出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全面补齐生态文明短板

  “上世纪80年代,我们洗衣服、灌溉、淘米等都是在这条河完成的,夏天还经常下去游泳,后来被污染成为‘锈水河’后,大家都挺难过的。”顾大爷曾经住在海盐县白洋河畔,说起这条海盐的“母亲河”,他满是感慨。

  历史上的白洋河曾是运输和灌溉的主要河道,但后来白洋河两岸建了许多工厂,河道沿线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水随意排放,水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河段堵塞、水质恶化,河道一度“橙黄”,被人戏称为“黄河”。

  2012年,随着“五水共治”工作的开展,经过一系列生态环境整治,现在的白洋河水质基本保持在Ⅲ类水,生物多样性基本得到恢复。

  当海盐“黄河”惊艳变身成为网红的同时,嘉善县横港村村民曹春娟也在为村里河道的美丽蝶变惊叹不已。

  “真没想到,我们横港村也能变得这么美,现在每天都像住在公园里面。”曹春娟说,曾经村里河道黑、环境差,哪里都臭得像养猪大村,如今已是村庄干净整洁、河水清澈见底、岸边绿树成荫的美丽乡村。村里的美景还吸引了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美丽乡村还为横港村发展了美丽经济。

  水质的改善,给嘉兴人带来的获得感显而易见。然而,仅仅是三年多之前的2017年,嘉兴市控断面Ⅲ类水仅占38.4%。很多人想象不到,地处江南水乡的嘉兴,生态环境的一大短板竟是水。

  去年,嘉兴继续打响碧水提升战,全力抓好未达标水质断面的水环境整治。一年来,嘉兴接续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开展河湖综合整治,推进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开展内河船舶生活污水整治“百日行动”等,市控断面Ⅲ类水占比上升到93%,国控断面Ⅲ类水体比例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实现历史性突破。

  除了困扰嘉兴人多年的水质,嘉兴生态环境的另一大短板是固废处置能力。去年,嘉兴超常规补齐固废处置短板,列入“五废共治”三年行动计划的46个项目全部建成。

  日前,平湖市临港能源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产,日处理能力最高达1000吨,年发电约1.65亿千瓦时,可满足3万余户家庭使用。这是2018年以来,嘉兴开工的6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技改扩建、新建工程的最后一个。

  临港能源项目的投运,标志着嘉兴市实现了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不出县”目标,为全省树立了标杆,变“短板”为“跳板”。

  此外,嘉兴还坚持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数据显示,全市空气优良率91.7%,PM_2.5浓度从2017年的4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28微克/立方米。

  纵深推进突出问题整改

  第一轮中央、省级环保督察39项反馈问题已整改销号,两轮长江经济带警示片5个披露问题也已整改销号,剩余未完成问题均按时序进度推进。

  这是嘉兴盯紧盯牢反馈交办的“老问题”,交出的整改成绩单。

  去年以来,围绕第一轮中央、省级环保督察58项整改问题、612件交办信访件,两轮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的6项整改问题,我市采用集中汇报、集体评估形式,召开8场“问诊会”分析研判130项整改工作,指出53个代表性问题。

  同时,我市严格落实问题闭环处置,成立5个市级督察组对重点问题开展“回头看”,严格实行“清单式”管理、“跟踪式”推动、“销号式”督查,保证效果落实。

  令人欣喜的是,2020年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中,未涉及嘉兴市。

  “老问题”一一整改销号的同时,嘉兴还聚焦聚力排查整治的“新问题”。

  针对生态环境新问题,嘉兴创新建立“三大十招”排查机制,即通过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三大行动”,运用举报电话群众查、电视曝光媒体查、环保组织民间查、无人机(船)高科技查、镇村网格自己查、生态办暗访回头查、县(市、区)交叉查、公检法环联合查、相关部门条线查、重点区域盯住查等“十大招法”,借助手机App,发动各级、各部门发现上报整改各类生态环境问题。

  截至目前,全市已排查整治问题4.8万多个。

  同时,嘉兴在全市范围内还建立了一支由4434名生态网格员和1366名“民间河长”“民间闻臭师”组成的群众队伍,开展监督活动3479次,发现解决问题1822个,被《人民日报》称为“珍贵的探索”。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嘉兴地处浙江与上海、江苏的交接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曾经给嘉兴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不少障碍。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嘉兴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契机,积极助推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深化区域联动,共推环境保护。

  去年,我市制订《嘉兴市推进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同时,和上海青浦、金山两区签订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合作协议,迈出了区域联动的坚实一步。

  随后,我市加速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工作,先后制订了《两区一县环境联合执法工作计划》《两区一县环境执法跨界现场检查互认工作方案》,建立跨界现场检查互认常态化机制,区域联动机制不断完善。

  在信息时代,用数字赋能生态建设也极为关键。

  嘉兴探索开发的生态环境“云管嘉”平台,涵盖了“一图、一码、一指数”三大系统,环境问题发现处置、行政许可服务监管等6大平台和环境执法管理等9项应用,加快推动实现各部门环境数据共享,监管、服务和监督等功能融合,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

  此外,正在推进建设的“智慧管网”水务平台,已基本搭建监测网络、管线巡维、设施维护、数据处理、水量平衡等9大功能架构,据悉,市区二环以内智能感知设备去年年底前已完成调试。

  在机制创新上,嘉兴加快排污许可证“一证式”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和排污许可发证登记补漏缺“双清零”,涉及企业近6万家。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在桐乡市开展排污许可证证后执法改革试点,发布了全省首个排污许可证证后执法监管系统,1万多家排污许可证发放企业全部纳入“云监管”;推动“肥药两制”改革,出台《嘉兴市推广“肥药两制”改革实施方案》,推广稻鳖、稻虾、稻渔等共生的种植模式,以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为重点,探索肥药末端减排模式。

  近年来,嘉兴打赢的生态建设“翻身仗”,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更添了一份“绿水青山”。


标签: 生态建设 责任编辑:茹萍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