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一切为了人民 红船旁的战“疫”纪实
2020-12-22 08:55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记者 应丽斋 潘程程 孔 越 顾亦来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嘉兴地处长三角中心,区位特殊,既是省际交汇处,又是海陆空铁水等多种交通汇聚处,外来人口多、各类卡口多、人员往来频繁,人口密度为浙江省最高,防疫形势复杂艰巨。全市上下牢记初心使命,以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的担当作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部署,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用科学、务实、创新的实践和行动,在奋斗中攻坚,在奉献中前行,谱写了伟大抗疫精神的嘉兴篇章。

  一、科学决策

  “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习近平

  谁都没有想到,2020年,以这样的形式开局。

  一场战争,没有硝烟,却有生死。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嘉兴市文桥路486号,一连数月彻夜通明的灯光,见证了“人民”两字在决策者心中的分量!

  从最快速度启动一级响应到率先启动复工复产;从第一时间全面落实十大最严措施,到在全国率先搭建心理抗疫平台,筑牢防疫心理防线;从大年初一第一批“白衣天使”紧急集结、驰援湖北,到党员干部请出列;从一道道令、一份份通告、一封封告市民书,到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两手硬”、实现“两战赢”……所有的一切就为尽快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抗击疫情钢铁长城!

  事非经过不知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世卫组织后来将它命名为COVID-19。

  2019年12月初,武汉报告病例。

  时值流感防控季,在密切关注武汉方面不明原因肺炎的同时,嘉兴的流感防控在悄无声息中加码。2020年1月6日,嘉兴迅速部署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测和病原体排查。紧接着,又召集各部门研究部署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要求以高度警惕的戒备心态,严格防控风险点。

  1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的连线采访中,宣布“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

  全国的警报拉响!

  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1月21日,嘉兴迅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最重要的工作、头等大事来抓,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举全市之力打赢这场硬仗。

  嘉兴战“疫”的“集结号”吹响!

  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以最高规格组建疫情防控指挥系统,第一时间在市县两级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专班集中办公、实体化运作。精密智控、救治防疫、环境整治、复工复产等10个专项小组迅速组建完成。

  1月22日,市委常委会。市委书记张兵强调,各级领导要增强风险意识、奉献意识、担当意识,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最高位置,义不容辞当好群众安康的“守护者”。

  张兵、毛宏芳等市领导身先士卒,带头深入商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疫情防控检查。

  各地各部门也立即行动,加强应急值守,制定各项应急措施和工作预案,将外防输入作为首要任务。

  市卫健委公布了27家发热门诊名单,发热门诊独立设区,医务人员24小时值班;市疾控中心建立发热门诊、药店、交通卡口等全方位监测网络;全市交通场所全面启动疫情防控;市发改、经信、商务、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迅速展开对疫情防控相关物资的调度与监管……

  一切工作,都千方百计往前赶。

  1月23日,农历庚子年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嘉兴主要街道早已挂起了红灯笼。

  武汉封城的消息,使得嘉兴大街小巷一下子空旷了许多,心情复杂的人们都在家中忐忑地等待,看怎样过这个特殊的年。

  这一天,嘉善出现我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病毒,不再在遥远的千里之外,而是就在自己的家门口。城市的空气里增添了几分紧张与凝重!

  嘉兴全面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嘉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1月23日晚,嘉兴市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发出第1号令:农村家宴中心暂停举办家宴;校外培训机构停止开展对外培训等活动;在火车站、汽车站、客运码头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实行每日体温监测和每日消毒;暂时关闭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卡拉OK厅、网吧、洗浴场、室内游泳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相对密闭的公共场所;各类大型公共场所开展体温监测;全面开展农(集)贸市场清洗消杀消毒。

  日夜喧嚣的都市,仿佛按下了“暂停键”,顿时寂静下来。

  往年都要热闹开场的各类除夕活动,纷纷取消;

  南湖、乌镇、西塘等各大主要旅游景区,应声纷纷闭门谢客;

  嘉兴市民遵照第1号令的指引,减少外出,宅在家中,公交车几近空驶,餐馆少人问津,早就订好的年饭纷纷退订,街面空荡冷清……

  与市面上的安静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嘉禾大地应急环节上的各个单位和机构的人们,却在“集结号”声中按下“快进键”,加速集结,启动超常规运转模式。

  市疾控中心、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都在24小时连轴转;

  120的负压救护车时刻准备着,专门用来转运病例到定点医院;

  无数的公务人员在接到提前结束休假的指令后,二话不说,以各种形式快速返回工作岗位;

  市人大、市政协、纪组宣统、公安等所有的部门都和人民一道,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抗疫。

  在疫情防控中建立培养锻炼、考察识别、关怀激励干部的机制,‍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疫情期间的各类督查执纪,让广大党员干部挺起了纪律和规矩,真正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把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落实。

  ‍互联网、报纸、广播、电视等各大媒介第一时间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宣传发动中来,读嘉、禾点点两家主流媒体的移动客户端成了舆论工作主战场,不但精准及时传递市委防控策略和要求,海量防控知识还通过移动端到达每一个受众。响彻在社区门口、村庄集聚区的小喇叭声,也以最接地气、最通民心的方式,传递信息、遏制谣言、提振信心。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的战争。兵贵神速,赢得时间就是赢得生命,赢得时间就是赢得发展。面对来势汹汹、捉摸不定的疫情,需要决策者审时度势,精准施策。嘉兴市委市政府一天一研判,一天一调度,一天一部署,天天抓落实。

  1月24日,大年夜,对发生输入疫情的嘉善县天凝镇新联村384户1435人,果断采取整村封闭管控,采用此做法阻断疫情的,为全省第一家。

  这一天,张兵看望并连线各县(市、区),全市全面开展网格化大排查,快速掌握全部人员信息,不留盲区和死角;

  1月25日,省际、市际、县际以及乡间道路实行属地管控;

  1月26日,对重点人员实行“首发负责制”予以就地隔离管控;

  1月27日,各地各部门对医疗设施、隔离场所、医疗观察点等统一征用,科学调度应急物资;

  1月29日,城镇(农村)形成从街道(镇)到户的多层防控网格,把重点人群和易感人群管控住;

  1月31日,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切实加强门卫和内部管理工作,强化对社区居家隔离人员的管控;

  每一步都因地制宜、因时施策,不教条僵化,不固步自封。‍市、县(市、区)两级紧急选派数万干部下沉村(社区)一线和企业,支援基层封闭防疫。

  全市闻令即行,一呼百应。

  二、群防群治

  “社区是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要把社区居民发动起来,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习近平

  随着外出经商人员和求学人员返乡,自从报告首个病例后,嘉兴的压力有增无减。

  1月23日,确诊3例;

  1月25日,确诊4例;

  2月6日,5例,单日确诊创下新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人们还不完全确定病毒传播途径,不知道病毒是否在变异,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治疗药物,隔离、阻断病毒传播,是最简单最难执行又是最有效的方法。这是人类与瘟疫斗争积累了几千年的最宝贵经验。

  要终结嘉兴的新冠肺炎疫情,必须同时间赛跑,尽快动员全市400多万新老居民建立起无懈可击的隔离墙,将病毒隔离在可控范围内,然后在狭窄区域里歼灭病毒,救病患于水火。这就需要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宣传发动能力。一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人民战争就此打响!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疫情紧急,共产党员纷纷出列,“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让我上!”

  1月22日,嘉兴市委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作用的通知》,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即行动起来,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汇集起群防群治的强大力量!

  “微嘉园”是嘉兴发挥科技支撑作用,通过线上和线下融合互动,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全市以社区楼道、自然村落和园区企业为基本单元,将4865个地理信息网格细分成9.2万个微网格。一个微网格,就是一个网上“微嘉园”。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微嘉园”既是第一道防线,也是一座“连心桥”。全市20多万党员落实每人联系10户左右居民户要求,协助做好人员排查、矛盾调处、代购代办和防疫物资调配等工作,成为守望相助的主心骨。

  2月6日,南湖区长中苑小区发现病例,有几幢楼实行封闭式管理,居民遵守隔离规定宅在家里,那些原本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也需要由他人提供保障。

  “啊呀,突然被隔离了,我家菜也没买。怎么办?”

  “100份免费青菜赠送给各位邻居,请接龙。”长中苑6幢的一位业主得知后,主动对接戴梦得生鲜,将蔬菜配送到小区门口,平时随手就能买到的蔬菜,在这关键时期显得尤为珍贵。

  “我们小区有642户业主,大多数素不相识,疫情期间我们互帮互助,感动的事情每天都有。”社区干部说。

  穿过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迷惘。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现温暖就在脚下。

  在一级响应的40天时间里,全市组织发动党员志愿者11.2万余人,在路口卡点、隔离观察点等重点防控区域成立了822个临时党支部,组建了1860余支党员突击队。

  越是困难时刻,越能见证矢志不渝的信仰;越是紧要关头,越要凝聚同舟共济的力量。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嘉兴市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以疫为令、迅速集结,挺身而出。他们化身志愿者,投入社区小区、产业园区、厂区、工地、商场、商务楼宇等地点,站在疫情防控、城市运行、复工复产的第一线。在社区卡口值守测温、在火车站引导客流、为独居老人送菜送米、为隔离人员提供情绪疏导……他们选择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有序运行,保障普通人回归日常生活。

  “我攒了一年的假,就为了过年回家办这个婚宴,没想到一场疫情把我们的节奏全打乱了。”90后黄俊阳是连云港市消防救援支队花果山特勤站的班长,今年春节回嘉兴准备办婚宴,他满怀着消防员特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响应政府号召,在征得家人支持后,主动取消了期待许久的婚宴,坚守在村入口的卡点处,“我是一名消防员,也是一名党员,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的责任,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

  “我家有存栏鸡6万羽,马上就要出栏的有2万羽,疫情期间连人出村都难,那么多鸡可怎么办?”今年2月,秀洲区油车港镇千金寺村养殖户胡娟萍和丈夫王风华为鸡卖不出去急得上火,根本吃不下睡不着。嘉兴市妇联帮帮团马上在工作群里呼吁有能力的姐妹们伸出援助之手。很快,天天农展会、金小悦酒店、戴梦得生鲜等单位纷纷下单。

  “妇联帮帮团”,这个诞生于疫情期间的名词,如今已成为常态化的“三服务”品牌,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的点赞。

  下沉,首先在下,关键在沉——沉住心、沉住气、沉到群众的需求里去。

  陆伟荣,秀洲区王江泾镇虹北村党总支委员,全国抗疫先进个人。从1月19日起,他和其他村干部沉到一线,挨家挨户上门进行排摸,“白加黑”“五加二”,一干就是20多天。

  虹北村是嘉兴市私营经济的发源地,这里的村民走南闯北,在武汉做生意的也不少。在抗疫最吃紧的阶段,有2个村民小组、100户、总计413名村民需要隔离。作为全村后勤保障组的负责人,陆伟荣每天要保障他们的日常生活所需。每家每户每名居民有不同的需求,陆伟荣不厌其烦,有求必应。他太累了!突发的脑出血让他倒在岗位上,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待了整整65天才被抢救回来。

  “出来了就好!”从重症监护室出来的那天,年迈的妈妈陆大明握着他的手哽咽了,一旁的妻子沈雅芳泪水哗哗。那个家,还需要顶梁柱来遮风挡雨啊!她们希望早日看到一个健康的儿子和一个健康的老公!

  2020年战“疫”,是一场浩大的人民战争,每一个城镇小区,每一个自然村庄,都有默默奋斗的勇士。

  他们是居民身边排忧解难的社区工作者;

  他们是在执勤点坚守岗位的警务人员;

  他们是不管白天还是深夜都有求必应的心灵守护者;

  他们是免费为市民发放口罩的药店老板。

  他们以平凡的坚守,投身不平凡的战斗。他们的行动是一种唤醒、一种打开,一种点燃,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嘉禾大地因为他们而奏响了“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最强音!

  这是一场先锋引领的冲锋。

  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人民战争。

  一对不愿透露姓名的爱心母子,看到一线的环卫工人工作很辛苦,自掏腰包购买了3000斤大米,送给他们;

  89岁的老党员罗云志来从兜里掏出钱来递给支部书记,他说,这是他和老伴的一点点心意,自己1000元,老伴500元,意思意思,希望能为抗疫出份力;

  一名不留姓名的小朋友把自己用零花钱购买的小零食放到警察叔叔值班的地方后,害羞地飞快跑走了;

  冷风冷雨的夜里,常有老百姓为一线抗疫人员送去蛋糕、点心、热饮、水果,为社区送去消毒水、手套、口罩等防护物资,还有很多餐饮店,尽管自身损失严重,但仍然慷慨地提供美味的爱心餐……

  全市人民用生的渴望、死的敬畏,筑起一座充满希望的城池。他们坚信,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有力量!

  三、逆行无悔

  “要把医疗救治工作摆在第一位,在科学精准救治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习近平

  自嘉兴首例患者确诊以来,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钱钢就再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压力岂止山大。

  嘉兴市第一医院,作为嘉兴确诊患者的唯一定点救治医院,是嘉兴抗击疫情的主战场。面对“这种人类从未面对过的新病毒”,钱钢和他的战友们犹如不知对手实力的拳击手,艰苦地进行着一场“只能胜利,不许失败”的战斗,而且开战即决战。

  这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集体。疫情警报拉响以来,作为全市战“疫”主战区,市第一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取消休假,进入24小时战时状态。

  这是一群无畏的战士。大年三十一早,一份《积极投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一线的倡议书》便在市一院广大干部职工中流传开来。危难时刻,请战书像雪花一样交上来,有的退掉了车票中止了回家探亲的机会,有的毅然推迟婚期,有的放下年幼的孩子……

  阻击战,首先是一场残酷的遭遇战。

  战士要出征了,这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病毒躲在暗处,你看不见它,但是你能感受到它。

  27例,这是武汉市卫健委2019年12月31日,首次公布的病毒性肺炎病例。一个月后,全国范围,这个数字迅速增长了400多倍。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湖北、武汉。

  疫情肆虐荆楚,湖北告急!武汉告急!

  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各地尽锐出征,驰援湖北!举全国之力支援湖北,打好湖北保卫战,应该说是抗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红船起航地的白衣天使纷纷请战,不避风险,逆行而上。

  黎梦笋,今年36岁,两个孩子的母亲,最小的才刚满1岁。大年二十九晚上6时30分,她得知出征武汉的消息,没有任何迟疑,不到1小时就说服家人完成了报名手续。她说:“要去武汉了,说一点也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在ICU干了12年了,经历过禽流感等重大疾病的护理,我有实战经验。我既然敢去,就敢赢!”

  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王海波给钱钢发来微信请战:“钱书记:目前党和政府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防控高度重视!我曾经作为一线人员,参与过禽流感的救治,有较丰富的防控经验。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重症医学老兵,我向党组织请战,请把我安排到最艰苦、最需要党员的岗位上,我必将不辱使命,保证完成党组织交给我的任务!重症医学科党支部——王海波。”

  同样行动起来的还有其他医院。

  1994年出生的徐海泓是嘉兴市第二医院呼吸科的一名护士,也是第一批出征武汉的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她瞒着父母报了名,一直到吃完年夜饭第二天要出发了,她才怀着忐忑的心情向父母“汇报”。表面平静的父母担心得一晚上没睡,第二天一大早还强装笑容给女儿饯行。

  全国抗疫先进蔡哲清是嘉兴市第二医院急诊科副护士长,有15年重症护理经验的她,对自己获得的荣誉反应很“淡定”,“我其实做了跟大家一样的事情,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在驰援武汉的57天时间里,她接管病区收治多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很多都卧床不起,帮患者做CT、换氧气瓶……身高157厘米的她成了主要劳动力。在做好日常护理的同时,大家还开展了优质护理的服务,对病人开展健康宣教,指导他们深呼吸、怎样进行有效咳嗽。

  蔡哲清所在医疗队工作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治愈出院人数也最多。

  这是一段艰苦的岁月,这是一生珍贵的回忆。

  在这段闪光的日子里,嘉兴先后派出5批共计104名医务人员。他们在湖北不同医院的重症室、亚重症室,在院感、医疗、护理各个岗位上大显身手。

  90后洪伟伟是援鄂队伍中唯一一名疾控人员,收到援鄂报名通知时他第一时间报了名:“作为青年党员,无论是党员的担当还是工作的职责,这个时候我必须上。”在援鄂的一个多月里,他上山下乡,足迹遍布驻点小县城的各个乡镇,每天对卫生院发热门诊及留观点开展日常消毒,疫点终末消毒,处理医疗废物、粪便及医院污水,并现场指导,帮助当地建立起了一支专业的基层防疫队伍。

  荆楚大地,铭记着嘉兴医疗队员们早出晚归的匆匆身影。

  武汉的患者不会忘记在孤独的求医路上,来自嘉兴医护人员给予的温暖!

  武汉出院患者如是说:我每天都含着热泪在治疗,特别是当我们浙江团队来的时候,我心生感动,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面,他们到湖北来,他们是要冒着风险的。你们每个人样子都是一样的,我认不出来是谁,但你们每个人也应该一样,因为你们对我们都是一样,我忠心(衷心)地感谢你们。

  武汉、嘉兴,战况不同,战斗却同样艰苦。

  作为嘉兴战“疫”的主战场,嘉兴市第一医院从1月23日起,收治新冠肺炎病例共计50例(含境外输入)。到4月16日,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人死亡。

  所有的安好,都渗透着艰辛。患者康复出院的每一张笑脸背后,都有一个“你若生死相托,我必舍命而为”的无声诺言!

  市第一医院感染科是跟病毒正面搏击的科室。隔离病区成立的第一个十天,是防护、检测、救治工作最辛苦的时间段。这里的医护人员一天下来光穿脱防护服就得10多次——洗手、戴口罩、戴帽子、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戴手套、穿鞋套……每穿脱一次,需要花费近半小时时间。

  54岁的老党员许金美是经历过非典、甲流、禽流感重症救治工作的“四朝元老”,虽然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和一站就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劳动,经常让她累得腰酸背疼,但她只要病人有需要,随叫随到;遇到年轻人求助问询,随叫随到。

  整个疫情防控中,疾控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武汉不明原因肺炎出现的那一刻起,市疾控中心主任陈中文凭着专业的敏感,觉察到此次疫情不同以往,第一时间落实医院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提前部署各项防控措施。担任全市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的他俨然成了一位“超人”,一次次疫情研判,一份份风险评估,出现首例疑似病例,第一时间直扑现场;24小时备战,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连续20多天没回家。

  如果说医院的作用是在“治”,那么,疾控的作用是在“防”,为了真正切断病毒源头,只要接到医院“报案”,发现符合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患者,疾控应急队员就要尽快前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人的发病情况、确诊前14天的行踪轨迹、发病前后接触的每一个人……每个问题,他们必须问深问细问准。遇到病人隐瞒信息的情况,需反复核对、逻辑推导,过程跟公安“破案”很像。

  流行病学调查,只是疾控工作的一个环节。采样回来的检测,也非常关键。在疾控中心实验室,有一群人不在一线却天天跟病毒打交道,而且24小时“不打烊”。对他们来说,通宵达旦是一种常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连续四五个小时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只为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实验结果。

  临近春节的日子,市疾控中心微检科检验人员何培彦本该在家多陪陪刚失去老伴的母亲。特殊时期,和所有人一样,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守岗位。正在做实验的他看见母亲的未接来电,也只能在3个小时后脱去严密的防护服,第一时间回拨过去说声“妈,不好意思,刚在做实验,没法接电话”。

  “在非常时期,没有谁是容易的。”对于曾经经历的一切,全国三八红旗手、嘉兴市第一医院新冠肺炎诊治专家组组长、大内科主任张齐显得云淡风轻。尽管战“疫”初期每天都如履薄冰,但她觉得个人的辛劳不值一提,因为“打仗哪有喊累的工夫”。

  2月6日,嘉兴首例治愈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出院。目送他们远去的背影,阳光下,张齐久久伫立。

  3月9日,本土患者清零时,不少医护人员激动地抹眼泪。一张张摘下口罩的面孔上,道道勒痕,清晰可见;一双双疲惫的眼睛里,血丝中透出的坚毅,给人以信心和希望……

  除非亲历,否则,普通人难以理解他们的感受。

  4月3日。从高速公路南湖出口,到市行政中心。

  一路的鲜花和掌声,一路的赞美和喝彩。嘉兴,以最高礼遇,欢迎嘉兴援鄂医疗队首批凯旋的12位英雄。

  66天的分别,66天的牵挂。夫妻相逢,热泪盈眶。

  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海宁市中医医院呼吸内科主治中医师李琳说:“下了车以后,这个场面太震撼了,心情非常激动,尤其看到家里人都在,大家都在,感觉终于回来了。”

  李琳妻子汤燕说:“心情比较激动,看见他能安全回来,最激动是下车那一会。”

  看着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笑脸,张兵一开口就近乎哽咽。他说,你们出征时,我和你们有一个约定,“勇敢地出发,努力地战斗,平安地归来,一个都不能少!你们做到了!”

  张兵说:“英雄的援鄂医护人员,欢迎你们回‘嘉’,终于把你们盼回来了,你们在前线表现十分出色,十分顽强,为了祖国,为了民族的安危,舍弃小家为了大家,是新时代最美的逆行者,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四、两战两胜

  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必须加强党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疫情防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严防死守、严密防控;复工复产,可以有效降低疫情冲击影响,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不是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而是两者兼顾的必答题,需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习近平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嘉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复工复产的脚步,从未停止。

  突然降临的疫情,让防疫物资告急。口罩紧缺!消毒液紧缺!防护目镜、防护服、N95口罩紧缺!

  疫情防控的各类物资,成为率先复工的先行军。1月24日,嘉兴市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领导小组第2号令第8条就明确指出:“全力支持指导市域有关企业尽快复工搞生产,扩大产能保供应,进一步抓好统筹协调,切实解决口罩、防护服、测温仪等防控物资短缺的突出问题。”

  国家有难、有召必应!一批企业挺身而出,改装或新建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生产线,为了防疫不计成本、不计效益,只为了我们的“家”早日回归平安!

  雅莹本来是一家生产高端服装的企业,疫情期间响应号召,开出新的生产线,紧急召集了所有在嘉兴的90多名工人,生产一次性口罩。

  该公司工人说:“工资无所谓的,我们没有什么别的要求,为疫情作点贡献就可以了。”

  能够快速测量人体温度的红外线额温计,是防疫中必不可少的“武器”。嘉兴尚嘉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春节期间一天也没休,工人回家,管理层顶上。哪怕是在货源最紧缺的时候,企业仍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为嘉兴各地供应急需的红外线额温计,并无偿捐献了红外线额温计175台。“嘉兴是我的家。城市好,企业才会好。为嘉兴作点贡献是应该的。”尚嘉智能创始人、总经理楼永伟说。

  只要能为防疫作贡献,所有的企业都开足马力加班加点。

  疫情发生恰好赶上春节长假,绝大多数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战斗打响时,企业缺工现象非常普遍。机关党员志愿者投入到口罩生产一线,并参加口罩的打包分装,优先保证医务人员、一线工作人员和重点地区单位的物资供应。

  最让医疗防护产品生产企业头疼的还是原材料的短缺。市发改、经信、商务、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推动并加速区域物资流动,保持供应链的完整与畅通,形成高效的生产供应体系。

  1月底,全市口罩生产企业只有9家,到5月中旬已达256家,日产量达2500万只。生产的口罩、防护服、红外测温仪除满足我市和国内防疫需求外,还出口24.6亿元,为全市、全省、全国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胶着期,嘉兴根据防疫情况的变化,先后6次召开市委常委会、2次专题会,对各项工作全程把脉、精准定向。

  2月9日,浙江省发出指令:疫情防控做得好的地方,可以率先推动复工复产!当天,嘉兴第一时间研究部署,提出了“五个一”工作举措,即一个工作专班、一揽子扶持政策、一支驻企队伍、一个服务平台、一套惠企“组合拳”。

  2月25日,全市又召开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调整优化组织领导体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因为疫情防控得好,嘉兴的复工复产跑在全省前面——

  2月11日,海宁市委书记朱建军的一段关于新海宁人返岗问题的语音,刷爆网络。

  朱建军说:“虽然思绪很乱,但是我的心里就是想让他们能平平安安地、顺顺利利地、开开心心地、快快乐乐地回到他在这里(海宁)温暖的家。”

  嘉善开全国之先河,包机接外来务工人员返岗回嘉。2月16日下午5时半左右,一架满载154名嘉善县返岗员工的飞机,从四川广元机场顺利抵达杭州萧山机场。

  返岗员工龚潘良说:“又回来了,心里高兴,感谢政府感谢党。”

  嘉善裕华木业董事长金月华感叹:“能顺利回来太好了。如果他们不回来的话,生产都无法进行。”

  员工专车接,招聘线上跑。2月22日,“嘉兴万家企业百万岗位网络招聘节”启动,成为全国首个在云上开启复工大潮的城市。

  南湖区包机、包车、专列“三管齐下”,针对南湖区企业主要的劳务来源地——云贵川三省,采用多种有效方式组织人员复工返岗。

  秀洲区从贵州仁怀市接回贵州省首批返岗员工,仁怀市市长与秀洲区区长机场连线,为务工人员送行,为两地深化合作埋下伏笔。

  海盐县推出“出家门进车门、下车门进厂门、出厂门进宿舍门”家门、车门、厂门、宿舍门“四门相连”的闭环式企业外来用工包车返岗机制,实现点对点、一站式的劳动力转移就业输送。

  “穿越大半个中国去接你!”“只要你来,无论多大风雨我都去接你!”困难时期的温暖承诺,已成为嘉兴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最有力折射!

  “桐昆新材料研究院功能差别化聚酯研发部主管,年薪36万到72万元;桐昆新材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年薪84万到120万元。”疫情阻隔了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但阻隔不了嘉兴屏对屏引才的热情。2月28日,嘉兴重磅发布并推出“浙里‘嘉’YOU 携手同‘兴’”双高人才云聘系列活动,全面加强网上引才工作。

  上线72小时后,注册企业1.7万家,发布招聘岗位23.8万个,吸引求职者50.3万人次,达成求职意向4.4万人次。嘉兴通过“云招聘”“云路演”等“云模式”招才引智,征集上百个路演项目、千余名高端人才、数万个就职岗位,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校毕业生。

  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市委市政府指导各地准确把握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专门制定支持返岗返工“12条”、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31条”等14个政策文件,全面推进复工复产。突出服务和政策上门,向所有规上企业选派6200余名驻企服务员,既指导防疫又帮助复工。战“疫”期间开辟的惠企“直通车”,让企业在最困难的时刻感受到来自政府最温暖的关照!

  嘉兴出台的150条优惠政策,从加大金融支持、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外贸出口等方面,让企业轻装上阵,今年前三季度仅税务部门减税降费就达249亿元。

  嘉兴金小悦集团董事长盛静怡说:“我觉得这个支持力度超过我们的想象,我们从1月份到4月份已经累计在增值税方面得到减免80多万元。”

  复工复产,既要快,又急不得。快,是时机,是战机,机不可失。抓住全国复工复产的战机,就能抢得先机,实现全年目标,兑现对人民的承诺。急不得,是疫情还在持续,一招大意,前功尽弃,将会更加影响复工复产的进度。这是双战双赢的辩证法,也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大原则。

  嘉兴派出优秀干部进驻企业,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展“一对一”驻厂服务。深入深入再深入,下沉下沉再下沉,落实落实再落实。人对人,点对点。压实责任,责任到人。

  在驻企服务员的帮助下,敏实集团“一套机制、二个承诺、三个环节、四个到位”的防疫做法,成为“教科书式”的省级样板。

  敏实集团总经办经理刘迎臣说:“我们在市里的要求下加强管控的目的,是为了复产真正做到切实、安全、有效,也是为了复工复产更加顺利,不出现任何异常,确保万无一失。”

  嘉兴君泰医用辅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说:“只要我们有需求,驻企服务员就逐一去落实,甚至会给我们准备几家供应商让我们选择,甚至跟供应商做工作,资金上有什么需求,人员上有什么需求,都想尽办法解决。”

  精准化、高效率的服务,以及科学有序、严格依规的疫情防控,让嘉兴复工复产按下了“快进键”,机器再次“轰鸣”起来。

  战“疫”期间,这样的“轰鸣”声,听上去让人心安。

  长三角地区经济开放活跃,非常时期,复工复产每向前跨越一小步,可能都牵动一体化发展的大局。

  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同时与上海、江苏接壤的城市,不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复工复产,嘉兴都碰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没有现成的教科书给予答案,嘉兴本着“于法周延、于事有效”的原则,在创新中突破,在开拓中发展。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嘉善,充分利用优势,联手青浦、吴江出台了《关于建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通知》。三地加强信息实时共享,整合和优化资源,努力在边界地区实现“1+1>2”的疫情防控效果。

  平湖市独山港镇穗轮村与上海金山卫镇的永联村、张桥村相连,从大年初三开始,两地卡点合二为一,24小时3班倒,两地共享所有信息,既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又极大地方便了村民。

  “双城”生活是很多跨省毗邻地区职工的日常。据统计,由平湖、嘉善至上海金山的每天通勤人数约1500人。而由金山至平湖、嘉善的每天通勤人数则有3100人。

  为方便两地居民跨省市上下班通勤,竭力降低疫情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嘉兴和毗邻城市再次“出手”,探索省际互通联动,亮起区域间的“人车互认”绿灯,破除通勤梗阻。

  2月15日,平湖与毗邻的嘉善、上海金山三地共同推出“两书一证”人员车辆互认通行机制。

  2月16日,嘉善、秀洲和江苏吴江,互认通行证。

  嘉兴与上海、江苏的交界处,实现了无障碍通行。

  当堵点被打通,障碍被拔除,嘉兴复工复产的脚步越发铿锵有力——

  2月19日,嘉兴市47个在建省重点项目全部复工,比省定目标提前了2个工作日。

  2月20日,7个在建百亿级项目全部复工。

  2月21日,南湖区以“云签约”方式,与远在美国的投资方签下了今年以来全市首个超百亿大单。

  南湖区委书记朱苗说:“在复工复产的同时,我们一刻也没有停下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只有把好项目、优质的项目引进来,才能为下一步更好地复工复产奠定基础。”

  同样在2月21日,81个在建“百年百项”重大项目全部复工,37个省市县长工程和两个省级部门联系项目全面复工。

  2月26日,省重点项目的复工强度已提升到80%,“百年百项”重大项目的复工强度也达到66%。

  2月26日,嘉兴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达到100%。

  3月29日,嘉兴市贸促会牵线搭桥稳外贸,嘉兴30多家企业“云展会”上觅订单。

  4月11日,经过24小时的申报、检查、核验,巴拿马籍“艾玛”轮顺利停靠乍浦港,5名中国籍船员离船入境,完成换班。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嘉兴口岸首次入境外轮完成船员换班任务……

  长城汽车项目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平湖签下的首个投资超百亿元项目,是浙江省特别重大产业项目。结缘以来,这个项目便创下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的“平湖速度”。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项目施工进度耽搁了40天时间。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专门组建了6个专班,并聘请了28位服务专员,为长城项目开展全领域服务。12月,该项目第一台整车将如期下线!

  企业动起来了,经济转起来了,城市乡村活起来了。

  千方百计促消费,全市各地加快制定餐饮、文旅等服务业疫情防控工作导则,有序推进复商复市,通过发放电子消费券等措施,加快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回暖。

  3月16日,张兵来到市区南门头美食广场,了解经营情况、品尝特色美食,示范引导广大市民“做好安全防护、放心购物消费”,加快城市生活重回正轨。

  张兵说:“大家要敢于走出户外,敢于消费,只要把保护措施做好,凭健康码准入、测温准入,一桌一餐一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景区、景点,有序开放;大商场、小超市,客流回升;理发店、早餐点,开门迎客;上下班高峰,又回来了……生机勃勃的田野,热火朝天的工地,熙熙攘攘的街市,川流不息的车流,身边的生活又沸腾起来了!

  复学复课牵动千家万户,备受社会关注。高三、初三年级在各个学段中是学生和家长最关注的环节,高考、中考是决定一个孩子人生道路的重要关口。

  为了让学生早日安全复学,市委根据省委部署,既坚持审慎原则,又千方百计创造条件。3月20日,嘉兴制定印发了《中小学、幼儿园2020年春季开学前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到3月底,全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已按要求制定了开学工作具体方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开展了应急演练,实施了全员培训。开学前,市教育局联合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分别对县(市、区)和市属学校进行了2次以上防控工作大检查,不疏忽每个环节,不遗漏每个点位。

  在此之前,从2月10日起,全市50万学子共享“云课堂”,确保停课不停学。

  学生家长应娟利说:“作为家长是很能理解的,既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又消除了日后跟不上进度的顾虑。”

  按照分期、分批、错时、错峰开学,“一校一策、一人一策”的原则,4月13日起,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始分批有序开学。

  这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成为“开学第一课”上最生动的教材。勤善和美、勇猛精进,平凡与伟大,民族精神,家国情怀,中国力量——在亲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后,莘莘学子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些字眼炽热的温度和沉甸甸的分量。

  五、常抓不懈

  “必须牢牢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疫情要强调再强调、坚持再坚持,始终保持警惕、严密防范。”——习近平

  这几个日子值得铭记:

  3月2日,嘉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警报降低为二级;

  3月3日,嘉兴市各镇(街道)疫情风险图全部转为低风险,嘉禾大地呈现满目生机之绿;

  3月9日,用59天时间实现本土病例清零;

  3月23日,嘉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警报降低为三级;

  4月16日,我市第50例确诊病例(境外输入病例)出院。

  经历过疫情的洗礼,关于生与死、善与恶、人类与自然,大家有了新的思考和认知。

  按照省里在嘉善大云建设境外来浙人员省内临时中转点的要求,及时明确“服务全省大局要有高姿态”的目标,3月7日启用嘉善大云境外“中转点”,至4月2日撤点,累计转运4527车次、17318人,受到国务院疫情防控督查组有关领导和常务副省长冯飞、省纪委书记许罗德的充分肯定。

  当国内胜利战果巩固向好的同时,境外疫情却在快速蔓延,输入性风险持续加大。

  嘉兴是开放型城市,外资外贸一直领跑全省,跟世界各地有着比较频繁的经贸往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扩散,“外防输入”的压力逐渐加大。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再次暴发,省里要求嘉兴承担起境外来浙人员省内临时中转、上海空港口岸入境来浙人员转接隔离工作的重任,为全省守好“北大门”。

  嘉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指挥的嘉兴市境外来浙人员转接隔离工作专班,下设综合组、疫情防控组、人员转运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信息联络组等6个工作组,明确工作任务、细化职责分工、定人定岗定责,与省专班一起集中办公。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专班,全面构建上下一体、市县联动的工作格局。同时,密切沪浙(嘉)工作组的互动交流,建立定期对接和会商沟通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共享,畅通运行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建立扁平高效的“上海—省市—县”信息传导闭环和“上海—转运—隔离—接返”人员管控闭环,实现全流程无缝链接。

  交通、卫健、统战、公安、外办等部门和嘉善县政府紧密联动、主动作为、迅速行动、靠前作战,高效、有序、务实、充分做好转接隔离各项筹备部署工作。

  8月3日起,按照统一部署,嘉兴开始承担上海空港口岸入境来浙人员转接隔离工作。沪浙执行的是“7+7”模式,即上海隔离7天、嘉兴隔离7天,截至9月14日,累计转接隔离4512人,累计解除隔离3921人。

  9月15日起,沪浙又根据防疫形势变化,正式启动“3+11”模式,即上海隔离3天、嘉兴隔离11天。

  不管防疫启用哪一种模式,张兵都要求“慎终如始做好各项工作,为全省疫情防控大局主动担当”。

  截至11月18日,全市共有集中隔离点21个,隔离客房3000间,转接大巴车20辆,累计安排转接696车次,转接境外来浙人员11976名,已解除隔离人员10835名。配备医护、警卫、司机等专职工作人员120名,配备酒店工作人员514名,全市累计3731人次参与现场转接隔离工作,未发生境外输入关联疫情。

  嘉兴经受住了境外、省外疫情输入的严峻考验,稳稳地守住了浙江“北大门”!

  11月13日,浙江省召开抗疫表彰大会,省委书记袁家军特意表扬了嘉兴:主动承担经沪入境返浙人员集中隔离工作,为全省守好“北大门”、为兄弟市分担了压力。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坚决防止疫情新燃点,决不能前功尽弃。”

  当前,嘉兴战“疫”进入常态化防控新阶段。市县两级指挥部保持架构不变、职能不变,继续发挥好组织领导作用,不断完善常态化防控工作机制。市防控办严格执行每周例会和每月督查暗访制度。全面推进疫情防控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落细,严防聚集性疫情。建立常态化公共活动保障机制,对中高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大型会议和展览等重大活动加强公共卫生指导。习总书记“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的谆谆告诫,已经细化为最严的防控标准,抓在平时、防在日常、落在细处,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坚持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全市集“防、控、治、研、学、产”为一体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正在加快建立健全,“战平结合、平战结合、依法科学、统一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也在构建完善,公共卫生法治保障能力、处理急难险重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断提升。

  在嘉兴,市民进出小区,要测体温、看健康码;乘公交车,要戴口罩、看健康码;上菜场,要戴口罩、测体温、看健康码;去医院探望病人,除了戴口罩、测体温、看健康码外,还要核酸检测。常态化防控,已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嘉兴的防控还有“硬核”举措。疫情期间,运用全市大数据,开发“嘉兴健康码”,累计研判梳理涉疫重点人员101583名,全部实施“落地查人”“一人一表”比对,“一人一档”管理。落实“受控进出”要求,做好体温检测和信息登记。率先开发镇一级的五色图,从大数据中提炼信息,在五色图上科学统筹,依托智慧赋能守好小区门,全市已建成“智安小区”1504个。全市“挂图作战”,让指挥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双战线实现“精密智控”。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嘉兴又在全省率先推出就医读身份证验“健康码”,全面实施读“卡”验“码”快速通行,既让防控筛查更精准、更严密,又让市民就医更安全、更便捷。

  市妇保院在全市率先开启智能自助检验通道。只要刷一下健康码,人脸自动测温,正常的话,最快3秒就能开闸放行。

  市民鲁琦说:“我觉得这样很方便,而且这样能减少人与人的接触。”

  防控常态化,功夫在“常”和“长”。嘉兴对标“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的新目标新定位,全力完善“党委政府领导、公众参与、监测预警、快速反应、张弛有度、动态调整”的精密智控常态化机制,把疫情防控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常态,力求长期抓、管长远、保长久、见长效。

  当防疫插上智慧的翅膀,嘉兴进入了“一扫而过”的时代。在小区,实现了刷脸“快进”;在宾馆,可以做到刷证“快住”;在各类信息平台,则是实现“快核”。未带或遗失身份证无法入住宾馆的情况,也可以依托网上一键搞定,最大程度为群众提供方便。

  一场疫情,加速了嘉兴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升级、“线上经济”火爆、“在线消费”用户激增……数字化深刻改变了嘉兴经济发展轨迹和城市治理方式,在阵痛与蜕变中,嘉兴张开双手,拥抱一个更智慧的时代。

  科技“标签”融入了人们的柴米油盐,一些沿袭千年的生活习惯也在城乡居民间悄然发生改变。从勤洗手讲卫生、公勺公筷分餐制到一米之间守文明,从景区景点预约旅游到婚丧嫁娶移风易俗……只要简洁、健康、安全,便会成为人们约定俗成的规则,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简单着、快乐着的日子。坚持了68年的爱国卫生运动,成为涵养全民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各地全民动员、携手共治,提升文明素质、弘扬时代新风,用健康体魄,建设美丽家园,拥抱幸福生活!

  这是一份“两手硬、两战赢”的报表:全市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0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例),全部治愈出院,疫情传播指数是0.67,比全省低0.18;今年前三个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3.9%、0.6%和1.7%,逐季回升,实现了二季红、半年正、三季进;前三季度财政总收入851.55亿元,增长1.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4.66亿元,增长2.4%,总量均居全省第3。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份报表就是红船起航地在战“疫”中最深情、最有力的回答!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碧波盈盈,满目新程! 


标签: 战“疫”纪实 责任编辑:茹萍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