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在我市民营企业家中引发热烈反响
2020-07-27 10:27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记者 田 野   通讯员 汤悦芬 田正玉

  吃下“定心丸” 提振精气神 蓄力谋发展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于7月21日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强调要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我市民营企业家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我们要进一步弘扬、激发好新时代禾商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经济复苏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想尽办法保护市场主体令我印象深刻,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国际形势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很多,只有稳住市场主体,我们才更有底气应对各种变化带来的压力。”中达联合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惠明表示,对于中达集团而言,企业在稳住自身生产经营的同时,更要根据新的市场需求,调整产品,谋求复苏,抓紧适应“内循环”要求,以爱国的精神,无怨无悔办好企业,谋求新的发展。

  疫情带来了挑战,也蕴藏着机遇,危中寻机,关键看企业能力。作为嘉兴本地“明星”企业,此前,正当国内疫情防控最吃劲时,雅莹集团董事长张华明带领员工“线上办公”,并开启雅莹全员100天内部学习讨论,进行产品、品牌、渠道、服务、终端门店等全方位转型升级。“总书记的讲话直抵人心、催人奋进,我认真学习后备受鼓舞。”张华明说,一场疫情出现后,一定会带来新的变革,疫情是成长蝶变的机会,只要勤勉坚韧、积聚力量、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嘉兴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就一定会拥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俗话说,信心堪比黄金。万纳神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宪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深有感触,他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释放了增强信心、共渡难关的强烈信号,特别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促进经济全面复苏,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对此,万纳神核将坚守和深耕企业主业主项,给同行业的市场主体留出适当的发展空间,以激发和倒逼自身的创新潜力,同时带动行业更高质量发展。”

  步鑫生用一把剪刀剪开了中国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帷幕,陈阿金成了嘉兴第一个“吃螃蟹”的小老板,改革开放40多年来,嘉兴民营经济茁壮成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增长主动力、拉动投资主力量、就业创收主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这正是我们企业一直在践行的。”浙江卡拉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自洪说,“企业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努力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全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带领企业和员工共同实现更好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让年轻企业家倍感温暖与鼓舞,更为他们更好地成长指明了航向。“总书记说,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嘉兴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宏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珺表示,作为一名新生代企业家,更应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担当,不断勤奋学习,要以年轻人的锐气、活力与闯劲带领企业实现新发展。

  “在特殊时期召开的这次重要会议,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市场主体的重视和对企业家的关怀,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聚人心、暖人心、树信心,大家把民营企业做强做优的底气也更足了。”嘉兴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委书记张建生表示,接下来,全市各级工商联将继续组织执常委和各商协会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落实好,同时,带领嘉兴广大民营企业家大力弘扬“勤勉务实 守正精进 和行天下”的新时代禾商精神,深挖内需潜力,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民营企业家力量。  


标签: 热烈反响 责任编辑:茹萍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