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打造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嘉兴样本”
2020-07-21 09:08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记者 应丽斋 顾亦来 俞佩忠   通讯员 赵远远

  当地离不开 业内都认同 国际可交流

  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 打造“重要窗口”中的最精彩板块

  2020年高考大幕刚刚落下,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便被来自四面八方的求学咨询电话打爆了。

  3个月前,390个提前批招录名额,引来了近万名考生报名。25:1的录取率,创下该校提前批招生开始以来的新纪录。

  尽管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生活常态,但嘉职院无论是高层次人才应聘,还是毕业学生就业,抑或是提前批的新生招录,都呈现出异乎寻常的火爆场景。

  根植于红船起航地这一深厚土壤,有着70年办学历史的嘉职院,正应和着新时代的律动,扎根嘉兴、服务长三角、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深化改革激发办学新动能,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力、科研创新力以及学生就业竞争力,朝着打造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嘉兴样本”迈进。

  一场改革——

  撬动教育内核的“脱胎换骨”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把嘉职院——这所嘉兴市唯一的公办高职院校建设成“当地离不开 业内都认同 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学校?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270多封“给党委书记的一封信”,让新上任的党委书记方俊良陷入深深思考,以培养社会急需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衡量其竞争力高低的标准更是离不开以下三个维度:专业是否受市场追捧,学生是否被社会认可,职业发展前景是否广阔。这当中,高校的专业建设至关重要。

  今年初以来,嘉职院全面舞动改革的龙头,以扎根嘉兴、服务长三角、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为目标,全面重构二级学院,重塑专业群,以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群的能力。于是,一场“以产业群建专业群,以专业群建二级学院”的改革徐徐拉开大幕。

  瞄准长三角未来发展机遇,谋划新设立了航空与轨道学院。未来的长三角,正孕育着航空轨道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势能:伴随着国内将来3000米以下低空领域对通用航空的全面开放,航空领域正成资本“抢滩”热点,民用飞机市场将井喷,从制造到修理,都是一个巨大的就业市场;随着国产大飞机一飞冲天,国产大飞机量产指日可待,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凸显,踩准时代发展的节拍,势必能够打开更广阔的就业空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新近出炉的规划明确提出要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如何加快培养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嘉职院领导认为,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必须有一定前瞻性,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在求实效、谋长远上下功夫。

  在嘉职院今年3月完成重置的8个二级学院、8大专业群里,能让人听得见铿锵的时代足音,看得见区域经济发展在教育中的投影。

  原有的农业与环境学院改建为现代农业学院,“现代”两字,诠释了当今服务“三农”必须在乡村振兴的新方位拓展外延、深化内涵;

  建筑学院改建为城市建设学院,告诉师生今后不仅仅满足于造房,而是要以城市的眼光,打量建筑在城市中的美感,胸中要装着城乡一体化的蓝图来建设我们的家园;

  机电与汽车学院改建为智能制造学院,明确提出专业培养方向不能满足于机电一体化,而是要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这是为更好拥抱智能化变革浪潮,为长三角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夯实人才根基;

  信息技术学院改建为互联网学院,这是面对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落户乌镇能给嘉兴带来什么的追问中,一所高职院校从人才培养角度作出的务实回应;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改建为时尚设计学院,这是为了让老师和学生从更宽广的视野打量新时代扑面而来的时尚气息,永远在与时俱进的创新与探索中丰满羽翼;

  还有工商与旅游学院改建为文化与旅游学院,在旅游中强调文化的元素,既跟当下的国家部委机构改革一脉相承,又呼应了当今人们的旅游不再只满足于“到此一游”,而是更注重文化体验与文化传播的需求;

  外语与贸易学院改建为现代商贸学院,这是为了应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经济的悄然崛起,一个专业力求在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中寻求变革的方向。

  “二级学院重构后,坚决契合产业集群,打造特色专业群,淘汰那些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的专业,把拥有发展前景的新增进去。这其实是我们学校的一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嘉职院教务部部长楼平说。这样的一次改革,让教师学会既要低头走路,更要抬头看天;既拥有仰望星空的能力,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力。

  一种变化——

  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教学实现涅槃重生

  专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取决于师资。办一所“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职院校,师资是关键。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否与新专业匹配?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否与产业发展无缝接轨?教师眼界和视野是否足够宽阔,能够带领学生精准把握发展大势?

  伴随着二级学院的重构和专业的重塑,强化绩效改革、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也在嘉职院铺展开来,力求形成以发展论英雄、以绩效论英雄、以贡献论英雄的选人用人导向和教工评价机制。

  尽管进入暑假,但互联网学院的老师依然很忙。学院重组后,全新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系统建设、教师考核方案等,进入到了最后的定稿环节。

  “有些课程取消了,比如以前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现在互联网行业要求是三维、立体、动态的,光靠平面设计,已经跟不上发展节奏了。老师要及时转型,不契合时代的新需求、行业的新技术,就没有课上了。”参与互联网学院课程设置的老师翁政魁说,“行业变化太快,我们每天都要关注资讯,要了解当下的风口在哪里,分析下一个风口又会出现在哪里。”

  智能制造学院的老师们也不轻松。早在去年,嘉兴市出台了《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他们得趁着暑期的空当把这份《计划》读懂、研透,并力求从中捕捉“商机”。学院改名后,新增了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等专业,要让专业接地气,让学这个专业的学生一出校门就有人气,需深入企业、植根产业去了解当下的发展态势。

  “千万不能让我们课堂教的还落后于他们实际生产中运用的!一定要让我们的学生出了校门到企业就能顶得上、用得好。”本着这种最纯粹的愿望,2020年这个暑假,智能制造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开展的结一师、联一企、带一批、做一项的“四个一”活动,明确要求每位教师3年内下企业累计不少于6个月,每年都要派教师到国外进修。他们坚信,树木只有扎根于深厚的土壤,才会越长越茂盛;高职教育只有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路才能越走越宽阔。

  因为跟企业联系紧密了,写在生产一线的论文也变得格外生动,格外具有竞争力。精密制造和氢燃料电池制造两个创新团队的科研项目引来了国家级科研院所的关注,其中一项还成为中科院的合作伙伴。

  这一年,嘉职院无论是学校还是专业、教师,乃至课程,都经历了腾“笼”换“鸟”、涅槃重生。

  对外,开放性办学的路子越走越宽阔。先是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新凤鸣集团等26家科研院所和龙头骨干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紧接着与海盐签订深化校地合作协议,双方共建嘉职院海盐学院,开启了嘉职院走进县(市、区)办好社会满意的教育的新棋局,也填补了海盐没有高等教育的空白,让嘉兴所有县(市、区)高等教育布局实现全覆盖;瞄准“一带一路”,联手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海”,双方成立了嘉欣中缅服装学院,为嘉兴企业的境外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人才储备……

  对内,服务地方经济的举措越来越扎实。比如,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嘉职院主动对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围绕能为示范区建设做什么、怎样助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向更高质量发展、如何在长三角高职教育中当好示范等展开超前布局。

  “这一年,我们办学的眼界更宽了,格局更高了,但专业设置和教学开展又更接地气了。我们教职员工感觉自己是这个时代浪潮中的一朵浪花了,尽管忙碌,但内心无比充实。”嘉职院的老师说,假如学校是一列火车,以前的火车头可能只是校领导,现在通过综合改革,原来牵引式的列车正在变成动车组,每个二级学院就是一节动力,节节发力,节节向前。

  一种收获——

  让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成为嘉职院学生的标配

  学生的综合素养,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投射。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一直是高校办学育人的核心问题。

  尽管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就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但对于嘉职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95名毕业生来说,一场学校为他们举办的时装设计作品发布会,让他们带着20个系列、139套服装在企业面前尽情展示才艺,为求职增添了几分底气。

  “我们的企业很欢迎嘉职院学生加盟,他们动手能力强,而且能脚踏实地干,不好高骛远。”濮院毛衫市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对学生是有要求的,希望他们不但有本领,还要有理想、有担当。要把今天的努力和明天的人生目标联系起来,将个人事业与国家事业、民族事业紧密交织,在回答时代之问中交出完美的青春答卷。”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蓝烈煌说,“我们始终坚信,思想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全校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学生不仅有学业导师,还有思想导师。学生到企业实习,学校跟企业要签订《党建联姻协议书》,学生在学习本领的同时,帮他们筑牢思想根基,及时校准人生航向。”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上不留空隙,空间上不留空白,环节上不留空当,职责上不留空位,也是缘于过往“吃过亏”。“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把学生下派到车间后,觉得有厂纪厂规约束着,就没有学校的事了。结果发现有的学生下到车间后,手艺没学会,就开始攀比了;有的学生则从师傅的身上感到自己此后的人生无望,不出半个月就闹情绪了。”嘉职院学工部部长童云飞说,为了让学生从踏入车间的那一刻起就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职业、认识社会,他们实习期间支部书记全程跟踪,全程掌握学生在想什么,对企业有什么期望。校企合作不是简单地向企业派工,而是双方联合育人,一起为学生上好职业道德修养这门职业人一生的课程。

  “红船映匠心,当以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勇猛精进等元素作为涵养工匠精神的核心原动力,在一次次砥砺雕琢、精益求精中,磨炼技能和才华,让匠心在岁月的沉淀中坚守,在持久的专注中升华。”嘉职院10号教学楼下的勤禾匠心文化展厅,智能制造学院“红船工匠”们精心锻造的创新发明在这里一一陈列。学院的智能装备技术团队在国内已小有名气,不仅与中科院智能研究所签下协议共推产教融合,每年还为国内10多家精密制造领域的尖端企业输送人才。嘉职院第一位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被公派出国研修的唐普洪老师,在智能制造领域还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学生说:“唐老师在业界小有名气,我们虽然是大专生,在校期间有幸跟着唐老师搞科研,走出校门我们也完全有资本挺起胸膛。”

  《挺起民族的脊梁》,这是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尤源给嘉职院新生开展始业教育时上的课,嘉职院学生说,听得热血沸腾。“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要立担当之志,先要有担当之能。那一刻,学生们增强了练好本领的紧迫感。

  把各行各业的大师请进来、讲技术、谈人生、说体会,对学生言传身教、耳提面命。这是嘉职院的教育特色。在这里,思政课不是教条的理论灌输,而是一道道可知可感可学的生动风景。新时代青年怎么奉献?2020届物联网专业学生李林澎在武汉抗疫一线做志愿者的故事,让学生们听得泪水涟涟。技术工人到底有没有前景?守护秦山核电站20多年的“工人院士”何少华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向同学们展现技术的价值。怎样立足岗位作贡献?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宏丰机械”省级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主任柯贤湖用自己20多项专利背后的故事,告诉同学们只要做个有心人,创新无处不在……在这里,信仰的教育、担当的教育是鲜活的、有温度的,超越教材而与现实的精神联接。

  “习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这个梅雨季节特别长的2020年,我们将带着学校3年来赋予我们的满满正能量,开启人生的新征程。请学校放心,我们一定勇做新时代‘三有’新青年,不忘初心,不负时代,无愧历史!”挥手作别母校的毕业生,启程时深情感言。


标签: “重要窗口” 责任编辑:茹萍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