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我市筑起抗击疫情温暖防线
2020-04-09 09:09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记者 裘建锋

  设立专项小组保障物资 企业群众踊跃捐款捐物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充分的物资保障至关重要。战“疫”打响以来,嘉兴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设立物资保障组进行物资采供调配,全市企业、广大群众踊跃捐款捐物,有效保障抗疫前线、满足民生急需、确保复工复产。

  记者从嘉兴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了解到,截至3月20日,市物资保障组共发放各类口罩1864.80万只、防护服8.95万件、额温枪1.70万支;全市抗击新冠肺炎共接收资金捐赠1504笔,共2336.86万元;全市抗击新冠肺炎共接收物资捐赠202笔,184.94万件防疫物资,主要包括口罩102.05万只、防护服1.12万件和其他防疫物资81.77万件。

  物资保障组构筑暖心屏障

  抗疫阻击战打响以来,物资保障组先后建立了防疫物资审批采购流程、防疫物资发放流程、防疫物资ERP管理系统等系统流程及微信工作群,每日会商物资采购、征收、调拨和捐赠等接收和分配情况,及时调整采购和征收计划,建立健全物资接收、储备和发放工作台账,确保各类物资依规保障到位。

  为保障企业安心生产,物资保障组协调嘉兴军分区,安排77名武警战士赴市内7家应急物资重点生产企业驻守,大大减少了外来人员对正常生产、发货的干扰,确保企业能够全身心投入生产。同时,我市还通过政策鼓励企业积极扩大产能。例如,对于企业为扩大防疫应急物资生产的技改投资,按投资额的50%予以补贴,最高限额1500万元。政策发布后,桐乡市崇福利民卫生用品厂、浙江川本卫生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均购置新设备扩大口罩生产量,浙江雅莹服装有限公司、宏昌生物医疗科技(平湖)有限公司等有条件有基础的企业转产民用口罩。

  在保障企业生产的同时,物资保障组还全力加强防疫物资采购。一方面,物资保障组全面梳理防控物资来源,建立“一揽子”采购资金池,开辟应急采购绿色通道,规范物资采购、调拨、领用和调售“一支笔”审批流程,细化采购登记、入库、出库等“一套表”基础资料;另一方面,物资保障组内联外通进行全球采购,累计从日韩、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地采购各类防护物资112.27万件。

  一线医护人员是应急物资保障的重中之重。根据国家、省颁布的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等要求,物资保障组严格执行医院N95口罩、医用防护服、护目镜等重点防护物资发放标准,精确核定需要保障岗位,最大限度保障我驰援武汉医务人员的物资配备,优先保障全市6个定点医院、12个留观医院、27个发热门诊以及各级疾控实验室,分级分类使用物资。

  在接收捐赠物资过程中,物资保障组切实做到捐赠意向函、单位(个人)证明、检验合格证等手续完备,确保每笔捐赠物资依法依规接收。对于定向捐赠物资,由市红十字会直接派员到受赠单位,现场办理捐赠交接。对于不定向捐赠物资,由市红会清点后统一入库,统筹调度分配,及时发放到抗疫一线,受到捐赠方和受赠方的好评。

  全市企业群众汇聚爱心暖流

  关键时刻方显担当,面对疫情,我市各大企业和广大群众踊跃奉献爱心,捐款捐物。

  在捐款方面,我市捐赠资金在1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有7家,其中,佳源创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捐款500万元,雅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捐款300万元,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捐款210万元,嘉兴理创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捐款200万元,嘉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捐款100万元、杭州滨江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捐款100万元,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捐款100万元。据统计,以上7家企业的捐款数量占捐款总额的64.6%。此外,全市捐款10万~100万元的有18笔,1万~10万元的有136笔,1万元以下的有1343笔。

  在捐物方面,截至3月20日,全市共收到企业和群众捐赠的物资共202笔,包括口罩、防护服、手套、额温枪、护目镜等防疫急需的应急物资。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捐赠一次性口罩50000只,嘉兴卓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捐赠连体式防护服40件,嘉兴市珺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捐赠医用外科口罩1200只、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3000只、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600副,浙江华福医用器材有限公司捐赠医用针器分离器10台等。

  此外,还有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纸巾541箱,浙江嘉亿箱包有限公司捐赠29寸拉杆箱148个等。

标签: 捐款捐物 责任编辑:茹萍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