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秀洲人大持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实效
2023-03-13 10:45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记者 富玲燕 通讯员 张建太 王义鸿

依法履职尽责 不负人民重托

秀洲人大持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实效





   □资料图片由秀洲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提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秀洲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专题调研等多种监督方式,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助力人民群众共享自然生态之美,推动秀洲区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我们坚持把环保监督作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常态化开展环保监督,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人大监督的力度、亲民为民的温度。”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人代会专题审查环境报告

  

  今年2月初召开的秀洲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了区政府《关于嘉兴市秀洲区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这也是秀洲区首次在人代会上专题审查生态环境报告,进一步发挥人大监督作用,助推生态环境保护。

  秀洲区人大常委会会议每年听取和审议政府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而实施的一项人大法定监督活动。区人大常委会从2018年开始,每年安排在3月的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今年,为进一步做好环保监督,秀洲区首次将《关于嘉兴市秀洲区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放在人代会期间由代表听取和审议。

  为保障区人代会顺利开展环境报告审查工作,会前专门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走访选民、视察调研等活动,收集生态环境领域民声民意、意见建议,并组织城建环资工委委员对环境报告进行初审。在区人代会期间,组织召开环境报告专题审查会议,在以往代表以团组为单位的审议模式基础上,再将生态环境领域的相关代表集合在一起,进行深入审议,督促政府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听取和审议《关于嘉兴市秀洲区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给我们最大的感触是拓宽了代表履职方式,保障了老百姓的知情权、监督权,增强了区政府抓环保工作的主动性。”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以来,存在以‘抢修’代‘维护’等问题,导致管道破损、污水直排、隔油池堵塞现象较为普遍,使投入巨大的处理设施未发挥应有作用,建议建立巡查机制、优化报修手续,做到主动清理维护、及时解决问题。”“‘碧水绕镇’‘碧水绕村’项目工程在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项目完成之后的运维投入也是一笔巨资,希望环保部门能有长效监管机制,让这些投入的绩效发挥到最大。”……在听取和审议《关于嘉兴市秀洲区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后,代表们纷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聚焦环保规划、绿色建筑、水生态保护、垃圾分类、监督机制等提出了各种意见建议,既有全局性,也有前瞻性。

  深入一线实地调研

  今年2月15日,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全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调研,实地查看王江泾镇的蓝藻污染问题、农村生活污水运维存在的问题等,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

  “蓝藻污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你们的污水是不是全部接入了污水管网?”……每到一个点位,调研组人员都沉下身子静下心,查阅资料、收集数据、总结问题,用细致专业的态度,认真审核着每一个意见建议。

  区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从小切口入手,在环境报告专题审查会后,对代表审查涉及的意见建议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完善,直指环保工作的堵点、难点。

  “为推动解决老百姓关心关切的环保烦心事,我们认真做好调研准备。在调研开始前,聚焦薄弱环节,查找问题不足,认真梳理环境报告的意见建议,把情况了解深、掌握透,才知道从哪里发力。”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区人大代表提出的这些意见建议经过实地调研后,被整理成审议意见,交办区政府及相关责任部门。

  保护需要各方协同、久久为功。对于代表反映的各类问题,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现场督办要求政府部门坚持清单化、闭环式管理,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当场难以解决的,认真梳理、及时交办、限时研究、按时反馈;对超期未办理的,定期通报、督办;对确因客观原因无法解决的问题,耐心细致做好说明解释。

  今年,秀洲区将实施“181”工程,即围绕一个总牵引、开展八大专项行动、打造一支队伍,持续擦亮秀水泱泱的生态底色,奋力开创建设美丽秀洲新局面。“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方式,持续跟踪监督有关问题和审议意见的落实,推动环境质量不断向好。”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标签: 秀洲人大 责任编辑:茹萍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