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王江泾:省级小城市试点镇的美丽嬗变
2021-07-09 08:59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记者 富玲燕 通讯员 沈家伟

    开新局·一图一景看发展之百年蝶变社会篇

fe017c27-8259-4b98-b8ff-fcbf60faddf3.jpg

《闻川运河图》 朱月祥 朱梦雁 黄明观 施顺观 李苹


  【蝶变图】

  现场咨询、志愿服务、血压心率自检、共享雨伞、共享充电、轮椅租借……走进秀洲区王江泾镇中心农贸市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古色古香的“事务一站式服务中心”,这里可提供各种便民服务。入口处墙面上的显示屏则显示着当日交易笔数、交易额、客流量、农残检测数据等信息,市场内还可以进行农残快速检测……

  农贸市场事关百姓的日常生活。王江泾镇中心农贸市场在原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改造的基础上,通过“五化”改造,升级为“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的农贸市场,既提升了“颜值”,又增加了“内涵”。

  对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让“智慧菜场”成为城市标配,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题中之义,更是从“镇”到“城”转变的关键之举。2010年底,王江泾镇入围全省首批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十多年过去了,该镇目前无论是城镇面貌、产业发展,还是城市功能、人口集聚,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从“镇”到“城”的蝶变中,王江泾镇品质小区、城市综合体、专业市场、高端商务楼宇等集聚,各类配套不断齐全,为该镇整个区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也享受着更加美好的生活。

  【见证官】

  “王江泾镇由多个乡合并而来,地域范围大,又有相对散的一面。同时,作为传统纺织产业名镇,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织机,但在生产、管理上存在短板。”王江泾镇项目推进办(小城市建设)主任孙云娟说,大、散、乱是曾经的王江泾镇给人的印象。

  从哪里入手才能将短处转变成长处,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呢?2010年,王江泾镇决定抓牢“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建设契机开展工作,以打造“中国织造名镇、江南湿地新城、浙北商贸重镇”为战略目标,以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区域能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为主攻方向,以“平台建设年”和“争先创优”活动为载体,全面实施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2017年,王江泾镇聚焦城镇品质提升,围绕省级小城市“升级、成型、完梦”的最终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以“中国智能家居城、江南湿地生态城、浙北运河旅游城”三城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一区一带、一路一园”四大工程,围绕城市建设、产业升级、环境提升、改革创新等方面,进一步补齐短板、精准发力,以中国元素、江南韵味、水乡典范、运河水镇为特色,全力将王江泾打造成为“有记忆、有韵味、有品质”的水乡田园小城市。

  高品质的建设带来的不仅是城市的美丽容颜和百姓的美好生活,还有对产业发展的深思和反省。“我们秉持城市和产业共生共利、协调发展的理念,统筹规划建设生产区、生活区、生态区,狠抓产业平台建设,通过‘三改一拆’、扩容提升等举措,着力对低效土地进行再开发,有效提高王江泾产业集聚度和资源利用效率,一个形神兼备的小城市逐渐呈现。”孙云娟说。

  2020年1月,王江泾镇成功入选省级县域副中心型美丽城镇创建样板。当年4月底,《王江泾镇高水平推进美丽城镇建设的实施方案》出炉,吹响了该镇美丽城镇建设的“集结号”,随后建设了36个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五美”重点项目,同年10月成功创建县域副中心型美丽城镇。

  “在美丽城镇建设中,我们坚持以规划优化布局,进一步放大格局,将全镇作为一个大景区、大公园进行统筹规划、全域规划,围绕打造‘五美’图景,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城镇更新与治理创新,进一步加强小城市基础设施与镇村生活圈建设,优化提升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让这里的百姓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孙云娟说。

  眼下,一个地域特色鲜明、富有新时代魅力的小城镇正破茧成蝶,美丽绽放。“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治理美”正成为美丽王江泾的精彩注脚。

  【奋进路】

  “十四五”期间,王江泾镇将全面融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大格局,谋划秀水新区发展蓝图,优化城镇空间格局,聚焦中心城区、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打造嘉兴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同时,持续加大城镇化建设投入力度,推进道路、市政等基础设施提标升级,积极探索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新基建布局,加速教育、卫生、养老等社会民生服务质量提升,建立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体制机制,为王江泾构建高水平服务网络提供坚强保障。


标签: 百年蝶变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