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我和我的家乡
2020-10-09 09:09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记者 沈 洁 竺军伟 蒋彧淼 富玲燕 陈 曦 徐 昊 潘叶萍 耿俪洳 朱胜伟

  编者按  长水塘畔崛起“新粮仓”、美食带来美好新生活、农民画绘就乡村新图景……全面小康路上,我与家乡共成长。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参与其中的我们都有着切身的感受。国庆假期,《嘉兴日报·秀洲新闻》策划推出“我和我的家乡”报道,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我”对家乡的别样观察,倾听“我”对家乡的深情告白,共同触摸小康温度,一起感受小康成就。

3deef980-65f0-407d-9bb3-943a319ad5a9_jpg.jpg

  长水塘畔崛起“新粮仓”

  【我的名片】

  张榆,女,30岁,王店镇团委书记

  【我的家乡】

  在我眼里,长水塘畔的苏式圆筒粮仓群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当地人习惯称它为老粮仓。今天恰逢国庆和中秋“双节”,我带着离家多年、回乡团圆的亲朋好友故地重游,焕然一新的老粮仓让他们感慨万千。

  老粮仓建于20世纪50年代,这是“老底子”王店米厂的仓库,14个“胖鼓鼓”的粮仓整整齐齐排列着,头上戴着一顶顶“尖角帽”。

  小时候,家里人经常带我到老粮仓附近玩耍,我对它最初的记忆是从长辈们打开的话匣子开始的。听我爷爷说,这是王店和周边地区重要的粮食储藏基地,他年轻时经常和小伙伴一起挑着粮食到老粮仓来交易,见证了“鱼米之乡”的富庶。

  2002年,王店米厂改制,老粮仓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谁也想不到,沉寂多年后它会因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契机焕发新生,并在去年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成了“网红”打卡地。

  我还记得,在老粮仓改造工程启动前,驻镇规划师提出了“要保持原汁原味”的建议。于是,在不破坏原有风格的前提下,王店镇对老粮仓周边几排单层建筑进行全方位改造。因为关注老粮仓的未来,我常到这里来,看着破旧衰败的老房子一点点变成了高大上的“城市客厅”。

  从老粮仓走进“城市客厅”,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王店的“前世今生”。通过声、光、电等多科技设备,多维度感受和体验历史沿革、名人名胜、非物质文化遗产、美丽城镇建设……一边是璀璨的历史,一边是奋进的现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每个王店人都在为之努力。

  参观完“城市客厅”,我又和亲友们来到另一处由旧建筑改造而成的王店图书分馆。这里藏书3万余册,每个月都有新书上架,是我们全家人都爱去的地方。丰裕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f544e333-873b-4e3d-9f47-03174a1f3917_jpg.jpg

  毛衫产业迎来新发展

  【我的名片】

  田银燕,女,32岁,“毛衫汇”副总经理

  【我的家乡】

  毛衫产业对我们洪合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有人统计过,现在洪合居民存款平均每户人家有80万元,在这里面,毛衫产业功不可没。

  前几年,由于互联网经济的冲击,洪合毛衫经历了转型阵痛。不过随着洪合毛衫向“互联网+”转型,毛衫产业再次迎来春天,以2017年众创毛衫精品市场的正式营业为标志,转型后的洪合毛衫,变得更加时尚化、品质化、品牌化,也更受消费者的喜爱。

  我家两代人都是从事毛衫经营的,父母每天都忙着毛衫生意。一件件毛衫,从最初的原料到最后成为可以销售的成品,需要经过好几道工序。可以说,我小时候的生活是在毛衫堆里度过的。

  2011年我大学毕业以后,父母因为年纪大了,想让我接手他们的生意,不过我并没有同意,当时互联网经济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对传统产业冲击很大,我想走一条与父辈不同的路。

  2016年我到现在的公司后,当时众创毛衫精品市场正在建设中,“毛衫汇”APP也进入研发期,因此,我跟着我们公司的研发团队到全国各地考察、取经,就是希望“毛衫汇”APP研发成功后,能够引领洪合传统毛衫产业融入互联网板块,实现毛衫产业在互联网经济下的“弯道超车”。

  2017年8月8日,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毛衫汇”正式上线试运行,众创毛衫精品市场也正式营业。从那时起,洪合毛衫产业完全打通从生产到线下线上一体化销售的渠道。这两年,洪合毛衫产业与互联网的联系正在变得越来越紧密,洪合镇还被授予了“中国毛衫电商供货基地”的称号。今年初以来,借助“毛衫汇”平台,洪合的毛衫经营户们不断开拓销售渠道,实现了产业时尚新发展。

bcce41a6-2ff1-4c07-86f4-d34c04c34308_jpg.jpg

  美食带来美好新生活

  【我的名片】

  顾晓欢,女,46岁,浙江味德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新塍镇,是远近闻名的美食小镇。和所有女孩子一样,我从小就喜欢吃各种各样的美食。于我而言,家乡的美食、家乡的安逸满足了我对生活的所有要求。原以为这辈子就这样平平淡淡度过,但是,2001年的初夏,生活给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

  双胎妊娠合并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差点击垮了我。所幸,家人和家乡人民都没有放弃我。很多好心人为我捐款、送奶粉,解我燃眉之急,给我强大的精神支撑。在大家的帮助和鼓励下,双胞胎儿子顺利降生。经过治疗,我也战胜了病魔,过起了正常人的生活。

  重获新生后的我,始终觉得命运如此眷顾,我就不该碌碌无为。为了家人,更为了不辜负捐助人的期望,我觉得我应该坚强地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些年,美食小镇的名气越来越大,“吃货”的本能,让我觉得风味独特的熟食应该有市场前景。于是,当弟弟决定要在美食方面做出一番事业的时候,我义无反顾地支持他。2015年夏天,第一家味德丰的卤制品熟食店在丰乐老街上开张,主要销售古法酱鹅。

  酒香不怕巷子深。慢慢地,我们的酱鹅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还被评上了“浙江名菜”,入选秀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味德丰已经从小镇,发展到嘉兴市区以及上海、杭州、江苏等地,共有门店34家。目前,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这些门店的日常管理和企业的产品营销。

  如今,当年襁褓里的双胞胎儿子已经长大,都在杭州上大学,我和家人的生活也是越过越好。对于当年大家的帮助,我始终铭记在心。所以,这些年,在诚信经营的同时,我也一直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今年夏天,还和弟弟一起结对了3名困难学生。

  有美味更有爱!在做好美味的同时,更希望把爱传递下去。这不仅仅是我们企业的文化,更是我和家人对未来的期待。

ed3ea540-7b44-44a4-a8c8-8751b8c69e92_jpg.jpg

  湿地公园彰显新韵味

  【我的名片】

  陈宏伟,男,52岁,王江泾镇社会事务办主任

  【我的家乡】

  我是土生土长的王江泾人,从小就生活在嘉兴运河湾湿地公园边。湿地公园内湖荡相连,河流密布。这里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一湾碧水绕城,百姓临水而居,百业因河而兴,孕育了王江泾这一方热土,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来到大运河畔,不容错过的风景当属长虹桥,它是嘉兴仅有的两个世界遗产点之一。每次我外地的朋友来,我都会带他们登上这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石桥举目远眺,方圆数里的景色尽收眼底。

  运河湾湿地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我平时没事都会带着家人来这里散步、摄影,白鹭等各种鸟儿是这里的常客,它们扇扇翅膀,起起落落,觅食或者嬉戏,给平静的湿地添了生气与灵动。作为江南水乡人,小时候的记忆总是与水有关。我想到童年时,总喜欢与伙伴们一道下河捕鱼摸虾,在河边嬉闹、在水里游泳……

  让人糟心的是,这里的水环境也曾因污染变差,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喷水织机废水污染。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的河流发黑发臭,压根不能洗澡。从2005年开始,王江泾镇逐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近年来,以“五水共治”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喷水织机污染治理工作,水乡面貌焕然一新。今年,运河湾湿地公园更是晋升为国家级。那一个个忙碌的日子,回想起来,我为自己能够参与这场环境治理攻坚战感到特别自豪。

  运河、湖荡、湿地、荷田……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江南湿地生态条件,有千年运河古镇的文化积淀,王江泾镇的网船会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每年的清明、中秋前后,四面八方的渔船都会向莲泗荡汇集而来,每次活动我都会带上相机过来拍下这盛况。此外,王江泾镇每年还有荷花节、渔文化节等具有湿地特色的节庆活动。

6e10282d-1287-4bf6-8086-de69c4b11182_jpg.jpg

  农民画绘就乡村新图景

  【我的名片】

  张金泉,男,75岁,浙江省农民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我的家乡】

  我生在农村,长在造船世家,却半路放下锤子,拿起画笔,画我眼中的家乡,把对家乡油车港的热爱全部浓缩在一幅幅农民画里。

  从2000年开始,我接触农民画,在秀洲文化馆接受过短暂培训,此后便将农民画这个爱好当作事业来坚持。2009年,我的个人画室成立了。2015年开始,我便吃住在菱文化馆,专心创作。我创作的内容主要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还有童年的回忆,乡村生产生活的样子。

  农民画扎根于江南水乡,造型夸张、色彩明快、构图饱满,富有水乡风俗情趣。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对民间艺术的执着,众多情感交织融合下,我用画笔去记录、讴歌时代的变迁,以绚丽多彩的农民画,反映当代农民的精神风貌,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段时间,嘉兴水上巴士开通。我的脑海中关于过去古桥“里仁桥”的记忆也越来越清晰,趁着假期,在画室里画那段水乡记忆。

  国庆期间,画室里还来了不少参观的游客,我便做起了“导游”,给他们介绍农民画。画室里有一套由33幅农民画组成的胜丰村“村史”,讲述了从旧社会的颠沛流离到新社会的和谐美满,这几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创作描绘旧社会的几张画上,我特意用了阴冷的色调来烘托当时民生的凋敝。解放以后,画面的色调已经从冷到热,从村民欢庆解放到土地改革,诸多历史事件都用画笔还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胜丰村,我笔下的色彩也开始丰富起来,田野上稻穗成堆,小河中鱼肥鸭欢,整个新农村的风貌勾勒得淋漓尽致。

  我把过去的景象定格在画里,留住乡情,在变化中寻找一种常态,一种关乎家乡美的常态,让游客们深切感受这些年来美丽乡村的变化。

fea7a961-99aa-4191-8f63-6f9f0534e3a0_jpg.jpg

  城市公园见证新变化

  【我的名片】

  朱育奇,女,42岁,新城街道春晓社区党委书记

  【我的家乡】

  秀洲公园,连同北门外高高耸立的江南摩尔摩天轮,算得上是我们新城街道的地标了。秀洲公园是1998年建成开放的,是秀洲区最早建设的大型城市公园。那时候,秀洲还被认为是“有区无城”的时期,街道内多为建设中的工地,户外活动场所也不多,秀洲公园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可以说,秀洲公园承载了很多人的生活记忆。

  我也是其中一员。2006年,我来到街道秀和社区(后与春晓社区合并)工作,当时秀洲公园属于秀和辖区范围。作为工作人员,日常在秀洲公园带着社区文艺队编排节目、举行社区年度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是我与秀洲公园最亲密的“接触”。作为新城人,在午休、周末等闲暇时光,陪家人来公园散散步、划划船,已成为了我的习惯。

  随着时代变迁,秀洲区发展越来越好。今年3月,为了全面提升公园景观品质,秀洲公园品质提升改造正式启动。从主入口空间提升、公园内部改造,到公园设施外立面改造,一系列改造都将为公园注入不少新活力。

  我还听说,改造还将把江南摩尔的摩天轮搬进公园里,并改造成最新款的无辐式摩天轮。建成以后,在公园湖面上可以看到摩天轮的倒影,想想就很赞。瞧,国庆假期,工人们也正在现场加紧施工,抢抓时间确保早日完成改造呢。

  在我们新城人眼里,秀洲公园不单单是个公园。可以说,它像一位见证者,经历着秀洲的高速发展,见证了秀洲从“有区无城”到“有区有城”的“华丽转身”。明年6月,秀洲公园将重新焕发光彩。今后,它将继续记录下新城的发展轨迹,感受着新城居民的生活变迁。

7486727e-831b-438b-9381-90016f61750a_jpg.jpg

  文化家园构筑精神新高地

  【我的名片】

  金凤金,女,55岁,高照街道运河社区和韵舞蹈队成员

  【我的家乡】

  以前,我们一群爱好跳舞的居民都在洪高路那边露天练习。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文化生活也更丰富多彩,每逢周末及节假日,高照街道运河社区文化家园化身为群众活动场所,为我们居民提供自由的休闲活动空间。

  沿着两条分别以“睦邻”“党建”为主题的图片长廊拾级而上,社区文化家园二楼就是一片属于我们居民与社区群团组织的天地。从少儿活动区、小型会议室,到群团之家、退役军人事务站,一系列居民活动场地装修一新、设施齐全。辖区居民只要提前与工作人员预约,便可无条件使用各类场地开展符合规定的文娱活动。

  腰鼓队、走秀队、排舞队、太极队……作为高照街道运河社区的城市社区文化家园,这里经常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做到晨晚锻炼天天有人,文体团队周周活动,特色活动月月安排,大型比赛年年举办,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些文艺团队以文化家园为依托,借力文化家园积极与各村、社区进行互动,曾多次参与周边社区单位的演出并取得不错的成绩。我们和韵舞蹈队已经连续两年在省市的舞蹈比赛中获奖了。就在国庆假期前,我们舞蹈队还参加了社区举办的庆国庆文艺汇演活动,腰鼓、歌舞、小品、戏剧等各具特色的表演连番上演,活动现场载歌载舞,好不热闹。

  在这里,社区联合了金融、艺术、教育类培训机构,为居民开展老年大学、妇女再就业培训、“四点半课堂”等各类培训课程,全方位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像之前文化家园举办的睦邻小厨、五彩课堂等,深受群众喜爱。

  以社区文化家园为桥梁和纽带,我们居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邻里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居民之间逐渐形成“同一个社区同一个家园”的共识,日常生活中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和谐共处。

e391e6c8-3b93-4769-8e48-3c0ea1905620_jpg.jpg

  光伏小镇创造新奇迹

  【我的名片】

  李斌,男,47岁,秀洲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我的家乡】

  秀洲光伏科技馆,是我每天都会邂逅的“风景”。自2018年1月3日开馆以来,它就伫立在与我们办公楼一路之隔的那一边,迎来送往着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看着他们带着好奇进去,再带着惊讶出来,我总会不自觉地为家乡这个地标建筑而骄傲。

  2002年到秀洲工业园区(高新区前身)工作的我,自2012年起负责光伏产业招商。8年来,我亲历着光伏产业的成长壮大。还记得那是2012年12月14日,浙江省推动“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嘉兴成为全省首个光伏产业创新试点市。随后,嘉兴市在秀洲区规划了14.2平方公里开展试点,这就是光伏小镇的“雏形”。

  2016年1月,秀洲光伏小镇入选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我被称之为小镇的第一任“镇长”。那时的我们确立了小镇的发展定位:以光伏发电和制造为轴心,以光伏服务和旅游为延展,紧密围绕“光伏概念”主题式发展,全力建设国内一流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全球领先的光伏技术研发创新区、全国知名的特色化光伏智能制造中心和全国产业支撑明显的新型城镇标杆。

  多年来,我们这样谋划,也这样实践。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探索形成,并被国家能源局推广到全国。2019年9月26日是个让我记忆深刻的日子。这一天,浙江省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名单公布,秀洲光伏小镇上榜,成功迈入全省“第一梯队”。那时的我,虽已不是“镇长”,但我依然为它的成就感到自豪。

  更让我兴奋的是,高新区光伏产业从量到质的飞跃。如果说,一开始的我们只是在这片土地上集聚起“点滴星火”,那后来的我们则通过招大引强催生出“万丈光芒”:福莱特的上市,阿特斯、隆基、吉利新能源的落地,依托光伏小镇,高新区光伏产业迈开了建链、补链、优链、强链的坚定步伐。

  从“零”基础到百亿级,我有幸见证了一个奇迹的诞生,未来必将绽放更多光彩。


标签: 家乡 责任编辑:平彩娟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