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玩转秀洲 > 印象里
老底子手艺! 藏在秀洲那一“丝”细腻里的璀璨
2024-02-08 15:23 来源: 撰文

  ■文 陈 佳 整理 张佳丽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老底子的秀洲,每到冬天,总要准备一条暖暖的蚕丝被,这也许是冬天最“暖”的仪式感,轻轻软软,温暖地熨帖了每个人。

  农谚曰:“金满田,银满塘,珍珠挂在桑枝上。”

  在湖泽交汇的江南,谦卑弯腰的稻子好似灿灿黄金,赞美此地农人的勤劳;满塘活泼的鱼苗好似闪亮白银,歌颂此地气候温润;而匀整丰厚的蚕茧则好似晶莹珍珠,见证了一场悠远的江南旧梦——蚕丝梦。

  从一根莹亮的蚕丝,到一匹华美的丝绸、一床柔滑的蚕丝被,“丝”,编织了嘉禾大地多少风情?

  (一)

  蚕丝,对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中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孕育了辉煌的蚕桑文明,在公元前二世纪,开辟了世界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商贸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

  从那时起,丝绸就成了中国文化的代名词。

  在气候温润的秀洲一带,水乡小镇河港如织、水丰土肥,特别适合蚕桑的生产。例如东汉末年传习下来的“新塍蚕桑”,在明清、民国初年达到鼎盛。清钮云逵《新溪棹歌》诗云:“谁家袅袅新嫁娘,二八提筐去采桑,且喜蚕工都来了,缫丝泉畔恰逢郎”。

  明清以来,新塍镇民间还流传以“双宫茧”手工制作丝绵被作为女儿嫁妆的习俗。所谓“双宫茧”,就是两条蚕共做了一个茧子。这样的茧子丝头错乱、无法抽丝,因而不值钱。但“双宫茧”含丝量大,却是做丝绵被的好原料。

  “蚕”寓意长长久久,“丝”代表两厢厮守。特意缝成斜的婚被被角,与“和谐”同音,期望夫妻和谐共处;有些讲究的家里还要往每个被角缝上两枚硬币,祝愿新人的小家财运滚滚……一条婚嫁的红绸蚕丝被,凝聚了父母对子女婚姻的美好祝福,是“爱”的情感绵绵不绝、从未停止的诠释和递进。

  但蚕事艰辛、蚕农不易,养蚕是江南顶顶辛苦的劳作。秀洲的蚕农们虔诚地信奉“蚕花娘娘”“马头娘娘”“蚕三姑”“马鸣王菩萨”等神灵,期望护佑丰收。民间还有“祀天蚕”“接蚕花”“唱花蚕”“置蚕猫”等桑蚕风俗。漫步嘉兴,随处可闻“蚕花”气息,衣食住行几乎都与蚕俗有关。

  在秀洲,曾忌讳说“僵”,谐音也不行。其原因就在于蚕病中的一种叫“僵蚕”,朴实的秀洲蚕农便由此将酱油说成“颜色”,姜姓也要改称,或冠以夫姓。附近有村坊原本叫“姜家埭”,为避讳,直接改叫“蚕花埭”……

  一场蚕事一场辛,在这件江南人民的头等大事上,多少酸甜苦辣的记忆川流不息。

  (二)

  湖荡密布,舟楫相渡,丝绸的风情在氤氲的水汽里浸润,这里是水脉灵动的繁华一隅;一丝一缕,飞针之间经纬交织,细嗅江南蚕桑,匠心乍现,这里是流光溢彩的丝绸小镇。

  农桑并举、男耕女织,机杼声回荡了五千年。春天里,在“一城明月,半城机声”中,蚕桑人家开始忙碌了,少女日夜修习刺绣技艺,尤以古运河畔三塔一带的苏绣久负盛名。至今秀洲仍有巍巍学绣塔,流传着西施刺绣的美丽传说。

  历史上,蚕桑业最早支撑起了江浙的兴旺与富庶,以杭嘉湖地区为最。

  其中嘉兴地区丝绸贸易往来熙熙攘攘,万商云集,素以“蚕桑之乡”“丝绸之府”著称:浙北小镇王江泾“日出千匹,衣被数州郡”,嘉善有“收不完的魏塘纱”;“宋锦由来出秀州”,北宋时秀州绫被列为贡品,名噪天下;到明清时,嘉禾农村“桑林遍野”、集镇“蚕丝成市”,城乡“机轴之声不绝”……塞北、岭南、西陲,以至琉球、吕宋,无不有嘉兴丝绸的行踪。

  要说如今江南丝绸的佼佼者,嘉欣丝绸必须榜上有名。

  这家初创于1983年的企业,穿过了时代的洪流,始终坚持丝绸工艺、技术的革新。作为中国丝绸第一股,嘉欣丝绸的客户遍及五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

  丝绸,是一张代表中国递向世界的名片。富庶、强大、光华耀眼……直到如今,谈起“丝绸”二字,仍能引发无限遐想,既有千年古国的繁荣神秘,也承载着现代蚕丝产业新的期待和新的“象征”意义。

  (三)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蚕丝担当得起“功勋”二字。它像一条涓涓细流,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如今,拂去了远古时期那些“形而上”的精神意义,蚕丝像一条若有若无的线,在隐约中勾连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轻轻薄薄又紧紧跟随在日常生活中。

  《诗经》里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蚕丝,成为古代青年男女传情达意的媒介。它是诗意的遐想、浪漫的象征,也成为人们美好感情的寄托。

  吹散历史的风沙,我们窥见了蚕桑文化的润物无声。而在漫长的丝路历史中,华美的丝绸代表了至高的东方奢侈和美学,也在不断演变中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

  千百年来,丝绸不但从未退出历史的舞台,而今更是成为时尚的宠儿,在时尚潮流中发挥勃勃生机。走进嘉欣丝绸“金三塔”蚕丝被生产基地,看到一个个洁白饱满的蚕茧经过烧、剥、开、拉等多个步骤,化作柔软的长丝。工人将拉好的丝胎套上纯棉的被套,再经过高精准度的定位、缝制,变成一床床质地轻柔的蚕丝被。

  全棉斜纹面料的质感、长丝绵的柔软蓬松、“小心机”的滚边、莹润的洁白……随处可见现代与古朴的时尚碰撞融合,烙印下“时尚秀洲”的鲜明符号。

  “丝”对中华民族的影响远不限于此。今年,李强总理首次亮相中外记者会时,特别提到了40年前长三角地区流传的“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以鼓励民营经济攻坚克难、长风破浪。

  在秀洲,“硬核”的经济成绩格外瞩目:没有丰富的棉花资源,却诞生了“中国毛衫名镇”, 人口不到13万、面积不足55平方公里,却聚集了7万多名毛衫行业从业者、8座大型毛衫市场,年交易额达200亿元。从“农业大区”到“工业强区”,再到“国家高新区”,建区40年,秀洲规上工业总产值从十位数到千位数,工业经济突飞猛进。从建区伊始0.29亿元的财政总收入,到2023年的66亿元,我们真实地感受到秀洲的“家底”越来越丰厚……

  一根丝线,串联起了江南繁荣的丝绸经济、瑰丽的蚕桑文化,其蕴藉的精神也早已沉淀于这方水土,融于我们的精神之中,以新时代人们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勇为人先的情怀加以呈现。

  【好评如潮】

  读友:小时候家里养蚕的,从小到大都盖的蚕丝被。

  读友:谁的童年没有用鞋盒子养过蚕宝宝呢!

标签: 责任编辑:姜文豪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