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玩转秀洲 > 印象里
向暖
2024-02-02 11:03 来源: 撰文

  村庄里的房屋,门是嘴,窗是眼,不管高矮胖瘦,俊的丑的,一律都是面向着太阳。向暖。

  不单是房屋向暖,连植物也是。花草树木,大多朝着太阳的方向生长,比如,向日葵。在我幼年,母亲种了一排排向日葵,一直开着金灿灿的花,从我的童年开到现在的中年,从来不曾凋谢。阴晦的日子里,母亲的向日葵就是太阳,给我最温暖的慰藉。

  雏菊也朝太阳开放。清晨,它们的小脸儿齐展展朝着东方。一到下午,就把小脸蹩到西边。太阳落山,它们便把脸埋在掌心里,去梦中寻找太阳了。树呢,枝枝丫丫都朝着阳光的方向,枝枝丫丫都长成阳光的模样。它们一心向暖。如果一棵树能活得足够长,我敢说,它们的枝丫会触到太阳,甚至会住进太阳里去。

  猫狗向暖,它们信阳光。不管阳光长长短短锋利或驽钝,它们都安静地睡在它们的怀里,仿佛阳光是它们的母亲。而虫子对于暖的渴念,尤甚于勇士。《梁书·到溉传》里有:“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为了那一丝暖,飞蛾敢于扑火。当一个生命降临于世,不管卑微还是宏大,都愿向暖而生。

  衣裳被褥也像动植物那样,阳光一来,就都舒展了筋骨。暖了,暄了,软了,还乐颠颠的。只有吸饱阳光的衣裳铺盖,才有了灵魂,才算是真正的衣裳被褥。年底,母亲们边拍打着阳光下的被褥,边眺望那条从村外爬到家门口的小路。她们的孩儿,正是由这条小路将他们驮走的,她们随时准备迎接归巢的倦鸟。

  抖落一身雪花,踏进家门。灶口红彤彤,满头银丝的祖母拨出几个滚烫的芋头,唤着我的乳名,说:吃吧。我抓起芋头,让它在两掌间来回滚动。冷过,忽又暖了,这就是日子啊。我的童年,被祖母的芋头煨得暖烘烘的。于是,无论走到哪里,我的头顶都飘着故乡的炊烟。

  年岁大了,也向暖。老人们最喜冬场里捕日头。这里的“捕”字是温柔而缓慢的动词。他们袖着手窝在墙根晒着太阳,也晒着不为人知的往事。金色阳光倾泻而下,暄暄如棉被。若是有个稻草垛呢,就更好。靠稻草垛坐着,就有了温软的靠山。老人们挪动板凳,追随着太阳的脚步。日复一日,就这样过着日脚。日脚,就是光阴。过日脚,就是向暖——无限接近使人感到温暖的事物。老人们眯起眼,沐着光,像蓄电池在静静充电。在他们心里,冬季的阳光比金羊毛珍贵,与生命息息相关。

  人心向暖。寒夜,我带儿子看急诊。一个戴头盔的外卖小哥掀开门帘,提着外卖盒冲进来。守在入口处的保安师傅一把将他揪住,大喊道:“兄弟啊,戴个口罩吧!这里可都是发热病人,会传染给你的。”那小哥听了,一脸无奈地说:“哦,我没口罩。”保安师傅便从口袋里掏出一只独立包装的口罩说:“兄弟,你用着。”小哥一愣,眼里有明亮的火苗闪了一下。继而,他戴起口罩,说了句:“谢谢大哥!”便冲进滚滚的人流。

  外面呼啸的北风顿时喑哑了,再坚的冰,遇到暖,也软了。

  冬天里,多接近温暖的事物。 

标签: 责任编辑:姜文豪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