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文化娱乐
成立朱彝尊研究会
2024-03-22 09:21 来源: 撰文

  ■文/图 秀洲区传媒中心 秀洲区档案馆

  【编者按】

  1983年7月,嘉兴撤地建市,明确原嘉兴市辖区分设城区、郊区,郊区正式设立。1999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郊区更名为秀洲区。

  如今,秀洲已从当年的郊区成长为高质量高颜值的嘉兴城市副中心。我们梳理了建区以来的一些大事要事,推出专栏“秀洲往事”,展现秀洲的沧桑与巨变。

  虽然我们知道,相对于这些年秀洲的变化来说,这些只是片段中的片段、瞬间中的瞬间,但我们仍努力将它们一一呈现,为的是提供一个模板,或者一个缩影、一个开始、一个线索,让您可以由此构建起一个属于您自己的秀洲记忆、秀洲故事。

  冀同里诸君子见而和之。

  ——朱彝尊《鸳鸯湖棹歌·自序》

  我到苏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无意间发现了一本《鸳鸯湖棹歌》,读着读着就勾起了自己思乡的情绪,有时候也有一种“雨晴漂出满城花”的感觉,越读越喜欢。

  ——赣南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王利民

  300多年前,朱彝尊在《鸳鸯湖棹歌·自序》里说:“冀同里诸君子见而和之。”希望家乡人士都来爱嘉兴,唱嘉兴。300多年后,家乡人成立朱彝尊研究会,将他塑造成为秀洲的文化IP。

  如果说文化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那么历史文化名人就是这张名片上最耀眼的星辰。在秀洲区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名人中,朱彝尊牢牢占据着C位。

  朱彝尊一生著作等身,他是“清词三大家”之一,给世人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词著作。他开创的“秀水诗派”“浙西词派”对嘉兴、浙江乃至全国的诗歌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他留下了一段可以追记的文人风骨,成为秀洲人崇文尚学的精神寄托。

  这位“老乡”,让很多嘉兴人都有一种对故土充满热爱和自豪的情结,因此多年如一日自发投入对朱彝尊的研究。

  出生于1931年的平湖人朱家袆先生,退休后受邀成为《嘉兴市志》的特邀编辑。在认真做好手头工作之余,朱先生以相当的热情,持之以恒地致力于朱彝尊史料的收集和研究。用当时文友的话说,朱先生记录的文字十有八九与朱彝尊有关。

  长年浸润在这位“一代文宗”的博大精深的世界里,朱家袆逐渐认识到研究朱彝尊这位文化名人对嘉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世纪90年代中期,朱家袆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文友一道,不厌其烦,利用各种机会向有关部门多次提议,要求成立朱彝尊研究会。

  到了2003年3月,《秀洲文化》第24期发表一组研究朱彝尊的诗文,其中有沈一超、朱家祎撰写的文章各一篇,黄浴宇、许炜等10位作家的访曝书亭、怀朱彝尊诗词11首。大家对朱彝尊及其诗词的研究热情达到了空前高涨的地步,“朱彝尊研究会”呼之欲出。

  秀洲区政府有着同样的考量,并很快付诸行动。同年5月,秀洲区教文体局决定成立由局长汤照根为组长的秀洲区朱彝尊研究会筹备小组。筹备小组于当月28日正式向秀洲区民政局提出建会申请。不久,秀洲区民政局发文批准,并于9月3日颁发了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

  2003年12月18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秀洲区朱彝尊研究会在王店镇召开成立大会。会议推举汤照根等7位同志为首届理事会成员,聘请郑晓林(时任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张扣林(时任嘉兴市文化局局长、文联主席)、冯华明(时任区委常委、副区长)为名誉会长。朱彝尊后裔朱奕隆、浙江大学教授朱则杰等在会上致辞。朱则杰先生还做了题为《朱彝尊及研究状况》的学术报告。大会印发了《朱彝尊生平介绍》及徐志平、黄浴宇等5位会员所撰论文5篇和其他会议材料。首批会员60人,其中本区41人、市本级19人。

  “那天下大雪。”研究会第一任副秘书长、当时在镇文化站工作的梅晓民记忆犹新,“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郑晓林同与会人员一道,在会后冒雪游览了曝书亭。雪花纷飞,漫天皆白,古建筑显得古朴而纯净,大家都很兴奋。”

  对于这群人来说,这既是多年愿望的终点,也是肩扛使命的起点。以开发名人文化资源为目的,研究会主要研究朱彝尊的学术思想、作品风格以及他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对社会进步的贡献等。到目前为止,朱彝尊研究会仍是秀洲区唯一的研究名人的社团,也是我国唯一的朱彝尊研究学术社团。

  朱彝尊研究会成立后,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重视和王店镇的大力支持下,一方面抓队伍建设,一方面抓研究普及,积极地开展活动。2004年农历新年过后,朱彝尊研究会召开首次理事会会议,商讨如何开展工作。

  5月,以王店镇中学、秀洲区梅里小学为核心的朱彝尊文化传承基地和教育实践基地先后成立,朱彝尊的诗歌被编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此后多年,梅里小学连续举办“朱彝尊校园文化节”,开展师生书法大赛、手抄报大赛、诗词朗诵大赛和舞台剧展演等,朱彝尊名人文化在弘扬国学、提高文化素养以及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004年12月28日,朱彝尊研究会在王店镇举行朱彝尊诞辰375周年纪念活动,研究会会刊《朱彝尊研究》第一期在纪念会上首发。《朱彝尊研究》会刊秉承学术性、资料性、可读性的宗旨,努力为朱彝尊研究者及爱好者提供资料帮助,为宣传朱彝尊、扩大朱彝尊影响提供文本材料。

  截至2023年6月底,《朱彝尊研究》会刊共编撰9期,刊登各类理论研究文章194篇,作者除了朱彝尊研究会会员外,还有来自江苏、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等地的朱彝尊研究学者、专家和爱好者。论文的内容除了传统的朱彝尊诗文经学等研究外,还涉及朱彝尊的家世、书法、故物、养生主张等,拓宽了朱彝尊研究的领域。

  自2006年起,王店镇每年都会举办朱彝尊文化艺术节,已经连续举办19届,活动包括开闭幕式、赏梅节、综艺展演等,惠及群众近30万人次。文化节以文促旅,扩大了朱彝尊名人文化的影响。在首届朱彝尊文化艺术节期间,曝书亭推出了朱彝尊生平事迹、图片及《鸳鸯湖棹歌》书法、剪纸、撕纸展览。开幕式当晚,王店镇还举办了“鸳鸯湖棹歌”大型灯会,重现梅里灯彩风采。

  2009年11月14日,为纪念朱彝尊诞辰380周年,朱彝尊研究会在曝书亭举办了“纪念一代文宗朱彝尊诞辰380周年朱彝尊研究会成果展”,展览展示了朱彝尊研究会成立6年来各类研究和活动的成果。同日,朱彝尊研究会特邀请赣南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利民先生在王店曝书亭举办学术讲座。

  事实上,除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那几年外,研究会每年都举行一至两次论文创作研讨会或专题讲座,由研究朱彝尊的专家学者主讲。

  2022年11月23日,“2022朱彝尊文化论坛”在秀洲区王店镇干四村的古藤书屋举行。南京大学教授张宗友等5位专家学者围绕“朱彝尊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展开深入交流。

  “在1990年,我到苏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无意间发现了一本《鸳鸯湖棹歌》,读着读着就勾起了自己思乡的情绪,有时候也有一种‘雨晴漂出满城花’的感觉,越读越喜欢。”论坛上,王利民说,“后来在浙江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做博士后研究时,机缘巧合下参与了关于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的撰写,从那时候起,我走上了研究朱彝尊文化之路。”

  文化自有魅力,将有志者尽数吸引。20年来,朱彝尊研究会培养了一支专业的学术队伍,汇集了数百篇研究论文。这些论文的作者中既有国内知名的朱彝尊研究专家学者,也有地方文化研究的爱好者以及在校师生等。

  长期以来,秀洲区从未停止过对朱彝尊文化内涵和外延的挖掘、传承和创新。用好朱彝尊文化IP,使其文化基因代代传承,这是时代赋予秀洲的责任。

  2021年,通过挖掘解码朱彝尊养生著作《食宪鸿秘》,转化研发出的“竹垞一席宴”正式发布,《食宪鸿秘》也先后获评浙江省优秀“文化基因解码项目”、浙江省“文化基因成果转化利用示范项目”。2022年初,秀洲区“朱彝尊文化·浙西词派”入选首批100个“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2022年5月底,朱彝尊文化IP动漫形象发布,为朱彝尊文化注入更强活力,实现文旅融合助力乡村共富。

  20年来,朱彝尊研究会与王店镇政府合作,还先后举办过“竹垞清诵”朗诵沙龙、“梅里诗会”、“朱彝尊奖”嘉兴市书法大赛、《鸳鸯湖棹歌》古装版三人书法集、朱彝尊《食宪鸿秘》之“状元宴”邀请赛,以及面向全国的“曝书亭杯”棹歌体诗歌创作大赛、朱彝尊理论研究论文征集大赛、“竹垞悦读奖”LOGO征集大赛等一系列赛事。

  2019年,在“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乐作品鉴会上,百首《鸳鸯湖棹歌》中的80余首,经过谱曲、创作,成为可以传唱的曲目。

  “鱼梁沙浅鹭争淘,处处村田响桔槔。一夜城西苕水下,酒船直并小楼高。”“河头时有浣衣人,处处春流漾白蘋。桥下轻舟来往疾,南经娱老北蹲宾。”……三百多年后的今天,这部“有韵的地方志”重新响起了它的韵律,唱不尽的婉转绵长,道不尽的嘉兴风物,回荡在朱彝尊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接下来,朱彝尊研究会将展开系统性梳理和研究,打造一批具有嘉兴气派、秀洲辨识度的研究成果、品牌活动、文化印记、文旅项目、文艺精品,进一步擦亮朱彝尊文化金名片,为形成有中国气派,古今辉映、诗画交融的文化秀洲新格局助力添彩。”朱彝尊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金颖英表示。 

标签: 责任编辑:姜文豪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