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生命的可贵与脆弱
2023-09-19 09:15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编者按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所,长久以来都被视为可能是人世间最盛产故事的场所之一,有温馨的、遗憾的、悲伤的、痛苦的……这小小一方天地,浓缩了医生跟患者的人生百态。本期书单从医生的视角出发,为大家讲述真实又发人深省的医患日常。

8876e15c-0146-453b-8b26-cc4a27bc5ea6.jpg

  《打开一颗心》

  【英】斯蒂芬·韦斯塔比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经手过12000颗心脏。”作者在心外科从业数十年,手术成绩卓著。本书汇集了作者经历的一些经典案例,在展现手术神技之余,也揭示了人世百态。

  病人的心脏每跳动一次,都有血液从右心室涌出,要精确缝合实在不容易。眼下我的手套外面已经在淌血,里面也被汗浸湿了。在这种状态下缝合几乎是不可能的。

  英格利希大夫见状大声说道:“用纤颤器!让心脏停跳两分钟!”

  纤颤器是一种电气设备,它能引起我们在正常情况下绝对不想见到的现象:心室纤维性颤动——心脏不再泵血,而是一味颤抖,无法在正常体温下向脑部输送血液。心室纤颤超过四分钟,脑就会开始受损。

  英格利希大夫向我保证道:“只要在两分钟后再为她除颤就行了。如果到时候还没缝好,我们就等两分钟,然后再让她室颤一次。”

  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一具提线木偶,正由几名老练的艺人操纵着。我觉得他的建议挺有道理,于是将纤颤器的电极放到我能看见的那块心肌上面,英格利希大夫接着打开了开关。心脏随即停跳,开始颤抖起来。我随即以最快的速度缝合。就在这时,帕内特先生出现在了手术室门口。他在心脏监护仪上看见室颤,立刻想到了最坏的情况。但是我没分心,继续埋头缝合。到英格利希大夫宣布两分钟已到的时候,我已经快要把伤口两边的肌肉拼接起来了。我继续工作到了第三分钟,终于伤口闭合,再打个结就完成了。

  我把除颤器的电极板放到尽可能靠近病人心脏的位置,说了声“开始除颤”。没有动静——原来电极板还没有接到机器上,一个小失误。滴答声中,时间一秒秒过去。终于,我的耳边传来了期待的“刺啦”一声。心脏静止了一小会儿,接着再次纤颤起来。

  帕内特大步走了进来,他身上还穿着讲究的休闲装和户外鞋,手术帽和口罩之类的一概没有。他看了看手术巾下那块颤抖的心肌,然后提出了一条显而易见的建议:“加大电压!”又是“刺啦”一声,室颤消失了,心脏有力地跳动起来。

  (节选)

f0100aae-6fff-43bd-8d9c-6908f429bf43.jpg

  《生命的反转》

  李文丰 著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与大多数知识讲解类的科普书籍不同,这本书力图通过讲述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医疗抢救故事,来达到普及急诊、重症科医学常识的目的,这些精彩的故事基本上是真实的案例。

  《目光》

  陶勇 李润 著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目光》是一本医生的沉思录,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启示录。书中包含了陶勇从医二十年来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对生死的看法,对人性善恶的思辨,对放弃与坚守、少数与多数的选择,对医患关系的审视。

  《重症监护室的故事》

  【英】马特·摩根 著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1952年,因感染病毒而命悬一线的12岁女孩在世界上第一间重症监护室中重获新生。以这个故事为起点,重症监护室资深医生马特·摩根讲述了重症医学背后的历史沿革与科学发展。摩根医生借助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上述真实病例,使我们逐步了解重症监护室的日常运作,深入认识人体不同器官的功能与奥秘,并告诉我们,在生死关头应如何救人或自救。


标签: 原创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