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菜油记忆
2023-09-08 10:25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陈建华

  “小时候的菜油香”。一句充满稚声的广告语,令我倍感亲切,也勾起了我对菜油的记忆。

  我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那时家里烧菜用的基本都是菜油。家里用油总会拿一只油瓶去酱园吊上一斤或半斤,不像现在,去超市拎上一大桶。有时也会用豆油、花生油。记忆里花生油最香,冬天会凝固成淡黄色的固体。母亲总会在有太阳的日子,将花生油瓶拿到太阳底下晒,凝固的花生油就又恢复了原样。

  菜油的味道重,炒菜时,母亲总要先把菜油倒入锅里烧至冒烟,再将菜翻炒,这样烧出来的菜才香。否则烧好的菜会有一股生油味,影响口感。

  以前,嘉兴城乡有不少私人开设加工生产菜油的作坊。专门生产食用油的嘉兴油厂,以前就在今天禾兴路建银桥南堍位置,当时嘉兴人吃到的菜油大多是它生产的。那时,嘉兴城的上空不时会飘来浓浓的菜籽油香。每当此时,老百姓总会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气,然后,不紧不慢地说上一句,“香来,这两天嘉兴油厂又在榨油了!”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亲切感。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城市居民实行食用油定量供应,每人每月四两。从那时起,城里人吃油再不能像以前那样,拿着油瓶往炒菜锅子里随意倒,开始省着用油了。油炸、油煎的烧法只能偶尔来上一两次,也尽量减少油炒,取而代之的是蒸、焯、拌,或者是铺油烧,用“细油长流”的方法,保证从月头到月底,烧的菜里总会有几许油花漂浮在上面。我乡下的亲戚,知道我们油不够吃,每次来城里总会带上几斤他们自己榨的菜籽油,让我家的“油荒”得以缓解。

  上世纪80年代以后,色拉油上市了。一开始人们对它不很接受,一是价贵,二是总感觉色拉油烧出来的菜,寡淡没味,不如菜油烧出来的菜好吃,也好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色拉油如今已成为百姓人家烧菜用油的主角,菜油反而被慢慢冷落。之后,除了用菜籽、大豆、花生加工生产的色拉油外,还有其他原料加工生产的色拉油,如玉米油、葵花籽油、山茶油、亚麻籽油、橄榄油等纷纷登场,品种繁多。

  不过,传统的菜籽油至今还有它的用武之地。有些菜似乎就只有用纯正的菜籽油,才能使其色香味得到最完美的体现,如蒸鱼、蒸臭豆腐干等,只有用上菜籽油,才能吃到记忆里的味道。于是,“小时候的菜油香”又成为许多人家的念想。我家的厨房里,菜籽油从未缺失。

  嘉兴人是有福气的,传统的菜籽油加工方法和制作技术历经上百年被保护了下来。如今,新塍镇加工生产的菜籽油已成为秀洲区的一张金名片,在嘉兴及周边城市打出了一片天地,成为百姓人家的所爱。一些勤快的农民,还会在闲置的空地种上油菜,待到油菜花开,菜籽成熟,将黑色、饱满的油菜籽收起晒干,再用最传统的方法榨出最纯正的菜籽油。这样的油用“十分金贵”来形容也不为过。


标签: 责任编辑:平彩娟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