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街镇风采
王江泾镇做强“链”上党建释放共富新活力
2024-04-22 11:06 来源: 撰文

  产业带富、项目生富……在王江泾镇,以党建为纽带,集聚资源、组团发展,促共富强振兴的作用不断显现。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王江泾镇不断探索实践,以产业和项目为抓手,深化链组党建,以村(社区)为重点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绘就共同富裕新图。

  坚持产业富民

  点亮民众“致富梦”

  时下正是莲藕种植的大好时节,在嘉兴进知莲藕营销专业合作社莲藕田里,随处可见藕农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穿着连体防水衣,或是协助着搬运藕种,或是行走在藕田里牵拉种植线,按照标准将一株株藕种熟练地埋入淤泥中,呈现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

  嘉兴进知莲藕营销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最初成员只有7个,目前已经发展到50个。同时,合作社还成立了党支部,形成了以党员为骨干、带动群众一起干的运作模式。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合作社党员骨干带领50个成员农户,带动116户非会员农户,不断增强自身凝聚力和向心力。

  如何以党建引领“万亩藕田”,带动乡村振兴?嘉兴进知莲藕营销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抱团发展,组建“进知莲藕”共富工坊,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我们探索形成了统一种苗、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助力藕农找到了‘党建引领、抱团共富’的‘金钥匙’。”嘉兴进知莲藕营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向进说,去年,合作社年销售莲藕6000多吨,占全镇莲藕产量的80%,带动社员增收200万元,带动非社员大户和农场113家,帮助增收50万元。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产业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领域。王江泾镇作为传统农业大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依托良好的农业基础和湿地资源,做大做优现代生态农业这篇文章,加快构建党建引领、产业链接、互促共赢的工作格局。

  王江泾镇充分利用“中国青鱼之乡”和“中国田藕之乡”等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共富工坊”集群,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形成由“镇党委政府主导、分管领导主抓、村干部主干”的工作体系,推动镇域湿地经济全面发展。

  目前,王江泾镇共建成古塘公泰和共富工坊、诚兴水产共富工坊、彩荷共富工坊等15家共富工坊,共吸纳就业370人,吸纳低收入农户37人,人均月增收2800余元,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余元。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共富工坊有效链接企业与农村、产业与农民,成为当地党建引领强村富民的“红色地标”。

  注重项目带动

  铺就农民“致富路”

  一大早,王江泾镇宇四浜村的种植户沈桂英就开始在田间忙碌,她将摘好的菜装箱、打包,准备运往北胜湾农贸市场售卖。“黄瓜、豆角、茄子、辣椒、大葱都是自己种的,这里有个农贸市场后,不仅近还方便,一大早就卖完了。”沈桂英说。

  北胜湾农贸市场项目位于王江泾镇北胜湾社区,作为抱团项目,2023年9月,由王江泾镇宇四浜、东荷、廊下、华联、莫家甸、红联、荷花、太平、范滩等9个村与王江泾镇国资公司共同投资建设。

  “对于村集体来说,通过参与共富抱团项目,每村每年从项目中获得收益回报。对于本地的特色产品种植户来说,可以将农产品就近进行售卖,增加收入。”王江泾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让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1+1>2”的叠加集群效应,近年来,王江泾镇在党建引领下,统筹谋划、精准发力,将“飞地”理念运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采取产业合作发展、集约化经营等方式,让资源流动起来、产业兴旺起来、群众口袋鼓起来,跨域“牵手”,走出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除了北胜湾农贸市场的抱团项目,王江泾镇还有秀洲大道东侧的秀北生活广场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58万平方米,将建设商业、酒店、邻里中心、餐饮、电影院等综合配套,为提升城镇形象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该项目加强了服务业的发展,通过租赁土地,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王江泾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像北胜湾农贸市场、秀北生活广场项目这样,村村抱团、携手并进,打破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人才等瓶颈,一起书写共同富裕文章的例子,在王江泾镇还有很多。

  “通过资源整合抱团取暖发展,推动村集体产业从‘各自为政’向联合发展转变,并不断延伸后端产业链条,实现利益共享、以强带弱,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王江泾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走进王江泾,一个个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强村富民的幸福感可触可感。 

标签: 责任编辑:姜文豪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