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两化”改造,嘉兴有门道
2023-11-16 14:45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记者 沈哲韬   通讯员 朱晓斌 孙敏杰

  上个月下旬,浙江召开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暨深入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大会。

  新型工业化,已成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嘉兴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要怎么走?

  眼下,嘉兴各地、各部门正聚焦传统产业基础再造,围绕“数字赋能”和“绿色低碳”两大赛道,以先进制造方式为导向,以量大面广的传统制造业企业为主体,加快推动以数字化、绿色化为核心内涵的技术改造(以下简称“‘两化’改造”),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投资,有效节约工业用能。

  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全市共实施“两化”改造项目1605项,其中数字化改造1000项、绿色化改造605项;全覆盖攻坚项目1619项,其中数字化改造1400项、绿色化改造219项,直接拉动投资547.96亿元,节能35.38万吨标煤,“两化”改造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块状产业“破茧蝶变”

  改革开放后,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为嘉兴经济注入了无限活力。

  上世纪80年代的三次“海宁会议”,推动了嘉兴乡镇企业的大发展。而上世纪90年代的三次“许村会议”,则推动了嘉兴个私经济的大发展。

  一个日后闻名全国的“意外收获”是,嘉兴各地大做“无中生有”文章,一批区域特色产业迅速崛起。在嘉兴经济版图上,块状经济色彩斑斓,在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进入21世纪,块状经济的弱点也显现了出来,面对“低、小、散”的产业分工格局,该如何给“无中生有”的市场经济奇迹“保鲜”?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新型工业化概念,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003年以来,嘉兴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兴市”战略,2011年全市重工业占比首次超过轻工业。进入新时代,我国加快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嘉兴也随之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率先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企业智能化改造等工作,推动制造业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时至今日,嘉兴规上工业产值超1.4万亿元,拥有32个工业大类、近5万家制造业企业,15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列全国地级市第5,制造业贡献了全市近一半的GDP、创造了近一半的税收、提供了近一半的就业岗位。

  数字化绿色化“比翼齐飞”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领域。

  一个个丝饼整齐、有序地从生产线上自动落到推车上,沿着轨道被送至包装车间,经过智能打包、张贴标签等工序后,由传输车送至立体仓库……走进桐昆集团聚酯纤维“未来工厂”,一大波黑科技让车间“未来感”拉满。

  在桐昆“未来工厂”的基础上搭建的“桐昆大脑”,不仅接入了40多家化纤及其配套企业,并与桐乡市政府、百度共同打造的“合成纤维产业大脑”互联互通。经过数字化改造,工厂万元产值成本下降63%、产品不良率下降47%、产品研制周期缩短53%、人均年产值提升28%。

  和诸多城市一样,随着人力成本上升和环境资源要素制约,嘉兴许多工业企业面临“成长的烦恼”。发展绿色经济,从绿中掘金,走绿色转型之路,已成为全市工业企业的共识。

  在嘉兴敏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电镀产线经改造后,一年预计可节约用水9万吨、节约能耗费用200万元;在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每10秒就能生产1只变频电机定子,低能耗设备比原有设备节能30%以上……在节能降碳的赛道上,全市今年实施的605个绿色化改造项目,可节约用能35.4万吨标煤。

  随着企业数字化和绿色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嘉兴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也持续向好。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全市规上亩均工业增加值达97.3万元,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21.3%;新产品产值率达53.5%,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

  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当前,嘉兴在制造业“两化”改造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为智造创新强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客观地说,嘉兴同许多城市一样,在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的制约下,全市经济发展面临着“窘境”。一方面,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相继触及“天花板”,工业发展中缺地、缺电、缺工、缺钱等问题日益显现;另一方面,产业结构性、素质性问题突出,传统动能衰落、新动能断档,产业升级陷入“转型的阵痛”。

  如何摆脱传统的路径依赖?

  嘉兴的答案很明晰: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嘉兴市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嘉兴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推进方案(2023—2027年)》先后出台。明确到2027年,“嘉兴智造”在全国乃至全球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的位势明显提升,“135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2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超50%,各县(市、区)分别培育1个以上超500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然而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区域之间的协调,也需要部门之间的统筹。对此,嘉兴推出强化财政支持、强化基金引导、创新金融服务、加强用地保障、加强用能保障、加强人才支撑、健全工作体系等7项政策措施。

  在财政支持上,集中财力支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加大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重点平台、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在基金引导上,发挥政府产业基金杠杆效应,优化产业基金使用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制造业领域;在金融服务上,稳步提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持续扩大信用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信用类科技贷”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股改上市;在用地保障上,全市每年出让工业用地占国有建设用地比例不低于40%,积极争取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奖励预支指标;在用能保障上,优先保障“135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重点企业电、气、水、排污权等要素供给,将重大项目能耗指标纳入全市盘子进行统筹平衡,争取将更多的产业项目纳入国家能耗单列清单;在人才支撑上,实施“星耀南湖”领军人才计划,每年遴选高端智造人才和团队项目20个以上;在工作体系上,按照清单化、项目化、数字化要求,建立五年任务、年度计划、季度跟踪的落实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任务目标落实落细。

  “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标志。我们坚持把‘135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作为嘉兴打造长三角核心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四梁八柱’,推动产业集群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嘉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嘉兴有8个产业集群入选“浙江制造”省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创建名单,总数排全省第三。其中,海宁智能光伏产业集群、秀洲智能光伏产业集群、桐乡现代纺织与服装产业集群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累计数达6个,列全省第一。


标签: “两化”改造 责任编辑:茹萍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