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逐梦高考 不负青春
2023-06-07 14:16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记者 俞佩忠 通讯员 陈惠萍

  我市2.5万余名学子今起“赶考”

  今天,2023年高考正式拉开帷幕,25376名嘉兴学子(含单独考试考生)迎来人生大考。前期,我市各级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逐级开展考前检查,落实考试组织保障,努力为广大考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备考应试环境。

  我市考生报名人数连续3年递增,今年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今年全市共有25376名考生,比去年增长7.15%。其中,普通高考考生18575人、单独考试考生6801人,分别比去年增加199人和1491人。

  全市共设6个考区、26个考点、859个考场。其中,市本级有8个考点、215个考场,考生人数6119人,这8个考点分别是:嘉兴市第一中学、秀州中学、嘉兴市第三中学、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嘉兴高级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嘉兴南湖高级中学、嘉兴技师学院。

  把握时间 按时赴考

  今年我省统一高考及选考在6月7日至10日进行。其中,7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8日上午考技术,下午考外语;9日上午考物理、思想政治,下午考化学;10日上午考历史、生物,下午考地理。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于7日进行,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

  根据气象预报,7日、8日两天全市天气雨水相伴,空气相对湿度大,最高气温在30℃左右,体感闷热潮湿,提醒考生做好散热通风,提前出行,注意交通安全,为入场检查预留充足的时间,切勿迟到;9日、10日两天以晴热天气为主,最高气温上升至34℃,考生要注意防暑降温。

  考试专家提醒,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得进入考点参加当次科目考试;外语听力考试开考前15分钟后(即14:45后),禁止迟到考生进入考场。

  规律作息 合理饮食

  考试期间,专家提醒广大考生,宜保持健康规律作息,注意饮食安全,不去或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如考试中身体出现异常情况,请及时报告考试工作人员和监考员。

  考试本身是一场体力与心理巨大消耗的战斗,需要即刻补充足够的能量,因此,提示考生重视富含蛋白质、低糖的食物,以及补充水分,考前切忌乱进补,以免导致内分泌紊乱。

  饮食安排上,考生家长一定要以孩子满意作为前提,考试的压力会让孩子食欲减低,所以家长不用太在意孩子吃的愉悦程度以及数量。尤其考试期间的中餐,因为时间紧,下午考试任务重,过重的高能量饮食会加重消化系统负担,影响大脑供血供氧状态,反而会影响孩子考试状态,建议中餐吃富含蛋白质与低糖的食物,并备少量黑巧克力或者香蕉等富含维生素B、抗氧化剂的提升能量的小零食,可在下午考试前食用。

  诚信考试 严守考规

  专家提醒,考生宜保持平常心态,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所有考生在考试中要注意履行考前签订的《诚信考试承诺书》,严格遵守考规考纪。

  今年高考全面实行考生入场“二次安检”,分别在考点入口处和考场门口各进行一次安检,考生入场身份验证全面采用人脸识别。考试当天,考生请带好准考证和身份证以及必要的文具用品。手机、蓝牙耳机、智能手表(手环)等无线通信设备切勿带入考点,赴考前请提前存放,或在进入考点前交给带队老师或家长,或按照有关规定和考点具体要求存放,否则一旦将手机等通信设备带入考场,不论是否故意、是否使用,均认定为作弊,考生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

  此外,专家提醒,开考信号发出后方可开始答题;考试结束前30分钟方可交卷出场;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考生应立即停笔并停止答题,在监考员依序收齐答卷、试卷、草稿纸后,根据监考员指令依次退出考场。

  协同联动 护航高考

  高考组织工作是重要公共服务,事关考生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也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6月初,我市组织教育、公安、宣传、网信、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市国家教育考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逐级落实“联防联控、齐抓共管”工作机制,考前集中开展“2023高考护航行动”;省、市两级分别组织高考检查组,检查我市各地高考准备工作,确保考试工作每个环节落实落细落到位。

  据了解,今年高考试卷由专人专车护送,并全程开启监控。各个涉考场所同步远程监控、全视角监管。全体考务人员已完成考务相关业务培训并通过考核。所有考点均实行标准化管理,配备智能安检门、5G信号屏蔽仪、金属探测仪等设备,配置视频监考室和视频监考员。考试期间,还将启用无线信号监测设备,对考点周边可疑信号进行巡回监测,严防各类高科技舞弊。


标签: 高考 责任编辑:茹萍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